熊领邦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很多学生对数学学科具有排斥的心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數学没有兴趣。要想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取得成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就以趣味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展开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新课改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中,教学任务和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灯,但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实际进行切入,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巧妙设计,以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程导入部分贴近实际生活,提高数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而探索又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低,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数学的思维较为抽象,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数学的抽象转化为形象。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箱,告诉学生这个纸箱是班会上要用的,为了美观,现在要用彩纸将其包装起来,教师可以适时提问:应该怎么剪纸呢?每张纸要剪多大?一共要用多大面积的彩纸?让学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不但使教学充满了趣味性,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让练习充满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课堂巩固练习部分充满趣味性,学生整节课都在趣味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办法,课堂效率也会自然提高。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置趣味练习,让问题和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这样学生就会起疑,以此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三、轻松自主的课堂环境,是保持课堂趣味性的根本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假如教师的上课方式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高,学生的上课情绪就是愉快的,就会越来越喜欢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而小组探究式学习是课堂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模式,也深受学生的喜欢,但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任务,确保学生的全员参与,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些都是小学生较为明显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特点,展开趣味教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罗洁,邓玉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索[J].改革与开放,2009(07).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