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大钊等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3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脑室形态恢复正常19例,明显改善23例,无改善1例。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较好,应注意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和技巧,分流管的设置,严格无菌操作,及时预防控制并发症等,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19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78-02
脑积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由于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患者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手术治疗方式较多,脑室-腹腔分流术因操作简单、疗效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缩小扩张的脑室系统,目前成为临床首选术式。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对43例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6-74岁,平均37.2岁。其中脑出血后脑积水9例,梗阻性脑积水11例,颅脑损伤后脑积水8例,脑肿瘤术后脑积水8例,高颅压积水5例,脑炎后脑积水2例。临床表现为头痛40例,呕吐33例,嗜睡12例,智力障碍11例,视力下降6例,肌张力增高3例,走路不稳3例,尿失禁2例。行为失常4例。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检查。
1.2治疗方法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前完善各种常规检查。术前选择合适的分流管并消毒处理,局麻或全麻,取仰卧位,头转向左侧,右肩下垫高暴露颈部[1]。取头皮弧形切口,脑室穿刺部位为侧脑室额角、侧脑室三角区或枕角,贮液器置于额顶部,引流管经耳后、颈部、胸部、上腹部皮下隧道引至腹腔端膈下或右下腹腔,游离于腹腔,置入导管长度约30-40cm,不用内固定。分流泵置于三角区或枕角者放于乳突后上方,额角穿刺者放于同侧颞肌上方。对并发硬膜外、硬膜下血肿者,同时行血肿清除术。全部采用美国Medical分流管,根据术中测压,选择合适分流管。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岀血的可能性。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2]。
2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示脑室形态恢复正常19例,头痛、头昏、呕吐等症状消失。症状明显改善23例,头痛、呕吐,智力障碍、行走、尿便障碍、行为能力均有不同的改善,术后情绪稳定。无改善1例,头痛、呕吐无改善。术后并发症为分流泵堵塞1例(复发脑积水,再次手术),分流管阻塞1例行分流管置换术,脑室端堵塞1例,腹腔端堵塞1例,硬膜下血肿1例,分流过渡2例,发生皮下导管炎性反应2例,经局部注射抗生素并配合理疗后炎症消退。
3讨论
脑积水是因为脑脊液循环受阻、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脑脊液大量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扩大所致。任何年龄均有发生,以往多采用药物疗法处理,但效果较差。目前临床治疗脑积水大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较多。其中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能有效降低颅内压,缩小扩张的脑室系统,成为临床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但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较多,易导致分流手术失败,并发症也多需手术治疗。因此,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围术期处理、选择分流管、早期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①要注重围术期的处理,在术前30min滴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广谱抗生素,术后3d连续使用。②要注重手术时机,急性重度脑积水术前宜行脑室外引流术,颅脑损伤、脑出血、脑瘤术后,应先有效进行脑脊液置换,尽早行分流术。③要注重分流管的选择,根据术前腰椎穿刺所测脑脊液压力选择不同压力的分流管。④要注重切口的选择,选择额角穿刺点较为理想。⑤要注重手术操作,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医师可分成两组同时进行,取右侧经额角穿刺点直切口,置入后应连接贮液器避免血性液体堵塞分流管,分流管由头端皮下隧道直达腹部切口较好。⑥要严密观察分流管阻塞、血肿、感染、低颅内压综合征等并发症,做到早发现、及时处理。⑦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脑室-腹腔分流管造影测定。定期行头颅CT或者MRI檢查。
总之,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疗效显著,虽然存在较多术后并发症,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严格手术操作规程和技巧,选择合适的分流装置,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症状,可有效降低或消除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71-1081.
[2]佟强,包金锁.脑积水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21(3):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