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胜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总浙江育英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的改革历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提炼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这门高职旅游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导向课改的一些经验心得,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浙江育英;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与教学改革浪潮之中,虽然几乎在所有的专业领域均有许多斐然的成就,然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视,许多专业领域中基础课程的改革依然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局面,许多专业的实务课被建成了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精品课程,然而其专业基础课的改革却迟迟未有进展。究其原因,专业基础课地位被弱化了,被忽视了。
以高职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这门专业基础课成为例,当前我国精品课程资源网内只有一家高职院校申报了精品课程,百度搜索的结果显示全国将该门课程建设成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的高职院校寥寥无几,该局免于正在被如火如荼地改革的《导游业务》、《模拟导游》等实务课程大相径庭。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旅游服务类关于技能训练的实务课程固然重要,然而来自行业的呼声显示,江浙沪地区旅游业从某种程度而言更需要具备深厚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因而近年来,本专业在进一步强化专业实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一直在探索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将其与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有机地统一,使课程项目化,使教学与行动领域相适应,使知识与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及资格证书有机融合。现以本校《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为例加以说明:
一、课程开发与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简史、中国民族民俗概况、各类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概况以及浙江旅游概况;理解中国园林、建筑、宗教、饮食、江浙沪名胜诗词楹联游记的文化内涵;掌握历史文化小常识、中国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主要文化特征,中国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园林、建筑、宗教、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浙江主要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江浙沪著名名胜诗词楹联游记。
(2)能力目标
模仿老师对知识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操作对中国各类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熟练掌握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知识,并能熟练地向他人介绍各类资源并能解释旅游资源包含的各种文化涵义。
(3)品质目标
激发学生对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并且学会自己收集、整理、比较各类自然和文化资源之间的差异,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和考试应试能力。培养学生敬业爱岗,踏实认真的职业品质。
2.课程地位
本课程为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的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同时它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必考科目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日后考取导游资格证书做准备,也为其毕业后能担任导游工作以及其他旅游服务一线工作打下良好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或出谋献策。
(二)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1)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
本课程基于旅行社导游、计调等岗位工作对导游基础知识的储备与应用要求及应用过程来设计,即由校企合作团队共同参与课程开发,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分析,选取杭州地区旅行社核心岗位典型工作项目,在对其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设计课程项目和学习情境,构建学习领域,按照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并尝试开发教材,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教学效果由教师、专家、督导、学生及游客共同参与。
(2)教学侧重
重浙江省地方导游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一方面因为学生导游资格证考试浙江省导游文化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占60%以上,另一方面,学生籍贯在浙江,大多数学生今后就业所在地在浙江省内,对于浙江省导游基础知识显然应用型更广泛。
(3)教学方法
结合职业考证要求,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将教学地点尽可能地设置在景区、旅行社,教学方法与旅行社培训要求尽可能相贴合。
2.核心岗位分析
通过行业岗位分析,我们获知当前浙江省旅行社基础岗位有门市接待、导游及外联,晋升岗位有部门经理及计调、领队等,高级岗位群主要是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因此,通过分析,将基础岗位群及晋升岗位群所必须的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作为本课程的内容设置依据。
3.教学内容选取
以项目驱动每单元课程教学,以导游工作主线贯穿教学内容,导游资格证考试设置特别培训模块。具体内容如下:
二、教学实施
(一)教学组织
1.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实训,通过考核巩固,利用考核结果反馈从而改进教学;具体项目情境课程内容序化;学生自主学习主导。
2.单元教学过程实施
根据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要求,设计了“引、展、练、收”等教学环节来落实教学过程。譬如在“四大宗教文化”中“佛教建筑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引即为播放视频,教师展示我国佛教建筑相关图片;即为展开教学,分组分发表格并要求学生按照表格中要求的内容对我国佛教建筑文化进行分析,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观点;最后布置灵隐寺课程实训项目;练即为课后准备灵应寺导游词及讲解;赴灵应寺现场实践;教师指导答疑;收即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续即为课后作业与思考过渡到下单元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设疑问答、现场教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及多媒体辅助、实训室、景区现场教学及网络技术等多样化教学手段。
(三)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企业专家、游客、教师、校内督导等综合做出评价,其中企业专家评价占较重比例:本课程教学获得系部同仁、上级领导及省教学巡视员的一致好评;学生在实战演练中获得企业专家和游客的表扬;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高、满意度均较高!
三、本课程建设的特色创新
1.虚实结合、寓学于工的教学模式,仿真情境与真实情境结合;学生在实习基地、合作景区课程学习,也是工作。
2.课证融合,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发展相适应。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与职业资格证考试相结合;分析历年导游资格考试内容分布设计教学重難点;根据导游资格证考试学生失分难点进行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