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授课制的再次革命

2014-04-29 12:24彭敦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革命学习者班级

彭敦运

编者按:2013年,本栏目刊载了一系列有关班级建设的理论文章,为如何在教学一线开展班级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2014年本栏目将走进教学一线,由班主任老师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治班”经验,期待能从这些一线班主任的言谈中,给予老师们可借鉴的针对班级建设的有效做法。

2013年11月有报载,湖北省的小学掀起了一阵“多多翼学通”的旋风,这种特殊手机,将“学习+亲情通话+定位”绑在一起,实现了小范围内的移动学习,成了学生手里读书的“神器”。面对这一新事物,许多人感叹,班级教育又要开始革命了。

我也惊异,但是我知道,这并非班级授课制革命的肇始,改革的端倪早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 班级授课制

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理解,教育就是学校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并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原始社会也是有教育的,没有教育,人类就没有进步,哪怕是对双手功能的开发、集体围猎、保存火苗等这些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智力活动,也不可能发生。我猜想,原始的教育,应该是“一对一”的耳提面命吧?但是,由于它强烈的自发性、零散性和突击性,也决定了它的整体性功能不会很强。这也是导致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动因。

教育从自发走向正规,从草莽走向科学,从无序走向顶层设计,应该是从授课制开始的。

什么是授课?就是教师向学生讲授功课。什么是功课?就是学生按照规定需要学习的课业。显然,“授课制”的出现,标志着教育进入了科学程序,是在沿着预定计划,展开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今天,一般教育史专家认为,比较正规的授课,是发生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事,而且是以孔子创立私塾和苏格拉底讲学为主要标志的。

据相关专家研究,最初的授课形式,主要是一位教师面对极少数学生的“个别教学”。历史就在这样的授课形式中,走过了两千多年。到了16世纪,随着新兴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小规模的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人们发现,束缚生产力的,除了经济基础中各种不同的因素外,还有效率极低的教育形式。于是,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教育人,开始创立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一经试行,就爆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为了让班级授课更加科学高效,他还出版了专著《大教学论》,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直观性、彻底性、自觉积极性、系统性、循序渐进和量力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以“大教育论”的理念为指南,他还编写了许许多多教科书。不久,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也相继继承并丰富了这一理论,从而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也使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并成为一门科学,真正进入了人类文明的殿堂。

班级授课制进入我国,始于1862年,北京京师同文馆是践行这种教育理论的第一家。稍后,晚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后,班级授课制这才在全国推广。

● 班级授课制的第一次革命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指出,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信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交汇之际发生的。依据这一理论,综观19世纪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蒸汽动力技术被引入印刷业,的确使新闻媒体成为当时世界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而正是这新能源与通信技术的“交汇”,才引发了以英国纺织业机械化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许多密集的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区),更使许多工厂、企业、矿山、铁路如雨后春笋,遍地萌生,蓬勃发展。而工业革命急剧膨胀的人才需求,也迫使班级授课制冲出旧有窠臼,掀起第一次革命。这次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育平民化。国家建立了公立学校,旨在培养大批懂得技术的管理人员和识字的技术工人。②封闭办学,班级教育平行化(一个年级有多个班级),旨在提高办学的效率。③课程专业化,旨在每个学生有技术专攻,走入社会即能找到工作,并应用所学。④学校管理专门化,旨在教育发展为专门的科学。⑤班级成为学校综合教育的基本单元,旨在促进单元内所有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班级授课制的革命,让大批年龄相近、学习基础相同的青少年,受到了经历大致相同的学历教育,接受了严格的职业技术培训,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撑和掌握了专门技术的劳动者。也使最先采纳班级授课制的欧洲,成了世界上生产力最为发达的地区。

● 班级授课制的第二次革命

20世纪后,石油和电力成为人类新的最主要的能源,而电话、电报以及后来出现的广播电视,则成了人类最迅捷的通讯方式。两者在20世纪的交汇,使分散在大范围内的、具有极大流动性的国家经济集中管理成了可能。汽车的广泛使用,电力设施、公路、工厂、城市大规模的建设,也使城市郊区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以美国通用公司流水线生产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又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由于制造标准统一化、生产流水线化,使第一次班级授课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里,班级授课也悄然发生了革命。这次革命的主要任务是:①课程国家化。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目标,甚至编制统一教材。②招生统一化。强调学生学习基础的高度统一,以统一标准为尺度的选拔与淘汰成为保障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整齐的必需方法。③考试标准化。客观性测评成为检测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甚至是唯一手段。④班主任成为班级首席,成为班级授课制的重要辅助,旨在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级教育的效率。

流水线生产的理念向教育的不断渗透,致使中国也出现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基础教育系统,还催生了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让应试教育急剧泛滥,无序争夺教育资源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在学校内,甚至一个班级内的教育都很难均衡,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了严重不公。

● 班级授课制的第三次革命

里夫金认为,新通信系统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通过新能源系统管理形成流动性机制。互联网技术(第二代电子通信技术)与第一代电子通信技术本就有根本不同,因此它更适合管理分散式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以及与新能源相伴而来的扁平化的商业活动(创意、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科学家预言,互联网时代,每个建筑都将成为一个小型的发电厂,人人都是绿色能源的自助生产者(我国天津、上海、武汉等城市就已经有了独立楼房发电,并汇入国家电网),也都能成为扁平化商业活动的主体和参与人。这样,班级授课制又一次面临挑战,再一次进行革命就在所难免。不过,这一次革命的任务是:①“分散—合作”将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新理念认为,各种知识不再是客观独立的存在,而是人们对共享经历从不同角度的解释。所以,寻找事物变化的真相就变成了懂得万事万物是如何联系起来的过程;学习者只有通过与他人、与其事进行深入互动,才能发现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这种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问题出发到问题最后解决的“扁平式学习”模式,将充分鼓励学习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会他人的感情和思想,并通过这些来不断增强学习者的同理心。“分散”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己阅读、采集、整合、利用信息的过程;而“合作”是学习者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这样,教育教学就变成了同理心体验和分散—合作的学习过程,并把这个过程从学习者延伸到整个生物圈。学生学习的神器“多多翼学通”,就出现这个改革的档口上。②班级所授的课程将发生深刻变化,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所青睐的课程,大部将被淘汰,少部分将作为基础知识纳入前沿信息、纳米技术、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范畴,而后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三维打印技术进入课堂,将使教学与科学研究、社会生产与消费紧密相连。不仅研究、生产与消费个性化,而且学习也将充分个性化。国家将只关注核心课程建设,统一课程的数量将大幅削减;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乃至班本课程、师本课程将大幅度增加,甚至成为课程的主流。③网络成为教与学的主要支撑,学习资源发布、教学辅导、实践引领,教育评估与督导,都会经过网络来实现。这保障了教与学充分互动的时空。不仅为客观评价教育创造了条件,也为教育公平铺平了道路。④虚拟成为班级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虚拟的教育社区、在线班级将成为网上教学的基本单元。这个单元,不仅与教师智库的每一个终端和谐链接,也与学生亲友团、网络好友互通。这个虚拟世界,不仅能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分散—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来。传统的竞争性学习转变成了相互合作、充满关爱的学习体验。

虚拟与现实班级的结合,让所有学生沉浸在自然环境中。重获“亲自然情节”和同理心体验,在教育过程中重建与自然的联系。

教育革命,始终都不是一刀切似发生的,也不会在一夜间完成,渐变是它的基本规律。实际上,班级授课制的第三次革命,各种前兆已经初现端倪,学习社区、电子书包、iPad、E学通等纷纷问世,迷你课程、微课、可汗辅导等闯入杏坛,就足以证明班级授课制的第三次革命已经吹响了号角。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必须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面对国际上随时可能发生的弯道超车式挑战,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革命学习者班级
班级“四小怪”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不称心的新班级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