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强 刘鹏飞 黄五星 于建军
摘要针对农业院校农科专业学生实习中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基地缺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思想多元化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生实习的对策,包括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拓展实习空间,强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引导几方面。
关键词农科专业;生产实习;实习基地;学生思想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01-00315-02
作者简介田斌强(1976- ),男,陕西周至人,讲师,博士,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Email:muzhuantian@sina.com。
收稿日期20131209“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现代高等教育中,生产实习无疑是“从身上习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理论学习的检阅,也是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训练场。农学类专业生产实习时间长、学分多、要求高,各农业院校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导致农业高校农业类专业学生生产实习中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探索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尽管学校的办学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用于学生实习的经费数额有一定提升,但在学生人数增加、物价上涨实习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仍显不足。学校为控制开支,不得不压缩实习时间,尽可能选择学校附近的实习地点,实地实习可能变成部分实地实习与虚拟实习相结合。有些高校甚至把本应安排的实习变成了参观,学生往往是“走马观花”地了解生产过程,并未参与到具体的生产活动中。
毕业生产实习教学计划不完善,缺乏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也是当前部分农学类专业实习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分散式实习,在没有教师经常性现场指导的情况下,缺乏教材将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即使有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也需要提前预习,事先准备。
高等教育改革中对学校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高等学校为适应这种变化,普遍对各自的培养方案作出了调整。值得肯定的是,各高校仍坚持强化实验实习环节。涉农专业的实习季节性强,从专业上讲,最为合理的实习时间可能需要跨假期和学期。但是,这样安排会造成学校管理、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学生上课与考试等与通常学期划分不相适应。
1.2实习基地缺乏部分学校有自建实习基地和农场方便学生实习,校内实习基地和农场大多数面积小,可承载的实习内容和人次有限,还有一些成为研究人员的试验田,不方便安排学生实习。除此以外,部分农学类专业安排学生到一些高新农业企业的工场和科技园进行顶岗实习,有些企业根据情况还发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补贴。学生实习需要轮岗,这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因此,一些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接收人数少。其他农业类专业实习地点通常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有些属于山区林区,自然环境恶劣,学生在短期内不容易适应。受有些专业性质的限制,对实习单位选择性较少,如烟草和茶学2个专业,烟草还受到国家专卖政策的影响,学生只能到植烟区的烟站实习,进一步缩小了实习单位选择余地。
1.3实习指导教师资源紧张高校扩招影响高校的师资队伍组成。“70后”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师的主体,这些教师大多数学历层次高、专业理论扎实、实验室经验多于实际生产经验、习惯于幻灯片教学,很少“一站到底”地带学生长期实习。这部分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往往经验匮乏。中年资深教师是高校的核心力量,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他们往往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教师人数偏少,日常教学、科研任务、社会活动、学校管理等使这些教师不堪重负,让他们长期带学生实习不现实。
1.4学生思想多元化学生是实习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精神面貌、在实习中的思想变化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着实习效果的优劣,值得学校和实习指导教师关注。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剧增。从生源构成来看,来自城市的独生子女占50%。但是即使来自农村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很少从事过农田劳动。实习指导教师普遍反映现阶段学生在实习中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并滞后于实习实践,独立性较差,缺少交际能力和自主完成生产实践的思想意识,动手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1]。
进入毕业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目标明确,包括考研、取得第二学位、考公务员、参加就业面试、出国、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或等级考试;一部分学生目的性不强,沉迷于恋爱、网络或娱乐中;还有少数学生大学期间专业思想不稳固,学习成绩不理想直到实习期间还在考虑课程补考,甚至考虑转入其他专业学习或肄业。希望早日就业学生的实习态度最为积极,有些学生认为实习可有可无,还有些在思想上对实习有所排斥。
学生实习过程中情绪上大致经历6个阶段[2]:兴奋期、波动期、平稳期、感性期、投入期、留恋期。其中波动期是指在分散实习中有些学生容易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产生矛盾或抱怨工作生活条件差,要求调换实习单位;集中实习的学生会出现请假现象。
2问题解决途径
2.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校应在现有经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习经费开支比例,确保实习活动正常进行。加强校外校内基地建设,丰富校内基地内涵,提升学生可承载容量。有实力的学校自选自建校外实习基地是贯彻落实培养方案、丰富实习内容、解决实习难、提高实习质量的根本出路。如2008年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学野外实习在陕西宁陕县火地塘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学校投入大量建设资金,基地建有公寓宿舍,500人餐厅、浴室等生活设施,拥有多媒体教室、办公大楼等工作学习场所,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娱乐锻炼场所。该基地生态多样、物种繁多,是理想的实习基地,每年可接待2 000多人次的学生实习。可以满足植物学、动物学、气象学、土壤学和生态学等多专业的实习需要[3]。
2.2加强校企合作,拓展实习空间在自建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求的情况下,学校要把落实学生实习作为与一些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不断深化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关系。学校也要把企业生产技术先进性、管理规范程度、对实习生重视程度、为学生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作为选择该企业作为理想实习单位的条件[4]。接收高校学生实习是企业提升知名度、增进企业与学校感情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各类企业也应高度重视。此外,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对积极安排学生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方便学校为学生找到更多更好的实习单位。
2.3强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针对“青年教师顶不上去,资深教师顾不过来”的局面,学校要及时选拔和培养精力充沛、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通过校际交流、校企交流、生产挂职锻炼、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着力增强青年教师的事业心、调动其积极性,使青年教师更多掌握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自信心。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学校也可以在不同的实习时间段聘用身体健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专业扎实乐于兼职的农艺师上一些现场实习指导课,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快速成长。
2.4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不断调整专业培养计划和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在生产实习环节,学校缺乏规范、统一的教材或实习大纲。为了适应农学专业生产实践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应编写出一本专门用于农学专业生产实习的教材。让学生事先根据实习教材或大纲查阅资料,了解毕业生产实习的性质、内容及目标,从而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计划,从整体上把握生产实习的结构,掌握生产实习的重点和难点[5]。
农科类生产实习具有季节性、不连贯性和周期性、多学科交叉性[6]。学校要把获得最佳实习效果作为安排实习的依据,敢于在实习方案制订、实习时间确定等方面突破传统实习安排习惯,在实习效果评价方面提出新举措。在实习的组织形式上,既可以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模式相结合,又可以将实习就业相结合,还可以将部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学生实习相结合。实习时间上,可以采取分批、分阶段的灵活策略。
2.5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引导入学开始所有专业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巩固专业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实习前,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从实习目的、任务、地点、时间、专业知识准备、工具材料准备、生活安全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动员。尤其要对外出实习可能为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做全面分析,帮助他们认识利害得失;让学生充分认识实习与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关联,辅导他们更清醒地认识专业的未来。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变化给予耐心引导;对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要多鼓励、少批评,提倡团队合作;结合实习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做好言传身教,使学生真正在实习中有所收获。
3结语
加强生产实习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农业院校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教学改革上寻找突破口,配置各种资源,不断完善生产实习有关教学资料,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王建安,彭万师,夏东旭,等.烟草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07-108.
[2] 谢皓,潘金豹,张喜春.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2):74-77.
[3] 苗芳, 姜在民, 程金凤.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8-110.
[4] 李诚,艾尼瓦尔,孙杰,等.提高农学专业生产实习效果的一些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3):185.
[5] 高山,王冀川,王有武.新时期农学专业毕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科技信息,2012(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