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前后联系、心中有数。《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我们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这一课时,教师就应该知道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学会了用列举法和列表法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是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得心应手。因此,建议教师们要通读小学数学全部教材,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体系,教学时才会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2.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层次清楚、目标明确。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这节课该讲哪些内容,第一步讲什么,第二步讲什么。上课要立足课堂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往往有些教师上课之前准备不充分,备了教材,备了教案,但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课堂上出现了一些跟自己预设不一样的情况就慌了神,结果整个课堂层次混乱,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3.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们听有些老师的课,发现讲课的内容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如,有一位老师上的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有序搭配》这一课,课上老师按部就班地讲如何搭配,然后总结出几种搭配的计算方法。但这节课没有强调“有序”,没有把问题中的合理搭配先转化为用图形表示,然后再列式计算。学生在课堂作业中就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
4.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氛围和谐、兴趣浓厚。一节好课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有些教师上课老是板着面孔,一幅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学生答错了就大声训斥,学生在战战兢兢、慌慌张张的状态下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建立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中获取知识。
5. 有效課堂教学要做到以生为主、凸显地位。《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大多数老师也明白这一点,但角色转换老是转不过来。有一位老师讲《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他反复讲述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老是担心学生听不懂。学生已经理解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而他又重现大量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出现重复罗嗦的现象,学生听得不耐烦,听课老师感到无聊。这一节课,没有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细想这样的教学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
6.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敢于提问、学有后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在教学关键处设疑,或让学生提出疑问。有了疑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解决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后劲才能很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适应社会生活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要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和谐发展”。
7.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训练到位、及时评讲。我们有的教师上课目标也明确,重点也突出。但做作业时学生还是有点模糊不清,我想是训练不到位。一节课,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几道练习题,教师要主动找一些好的练习题来充实课堂内容,强化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学生做练习时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学生练习后,老师要及时评讲,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8. 有效课堂教学要做到过渡自然、前后照应。我们小时候学习写作时,老师反复强调要“过渡自然、前后照应”。一节好课,也应该注意教学环节的过渡自然,这一点低年级老师做得较好,他们往往把上课讲的内容编一个童话故事贯穿起来,使整节课井然有序,小朋友听锝入迷,学得轻松。有的老师在讲新课开始提出问题作为悬念,说这个问题等讲了新知识再讲,可是课上完了,上课开始留下的悬念并没有解决,教学的“前后不照应”往往是上课的败笔,教学的遗憾。因此,整节课要全盘考虑,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作者简介:刁建圣(1980-),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省泰兴市南新小学副校长,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一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