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绩效评估的实证研究

2014-04-29 00:35康小兰等
农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

康小兰等

摘 要:为了定量分析集体林权改革政策产生的绩效,利用为期近1个月的田野调查法对10个林业重点县进行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模型,从社会、生态、经济等3个功能为目标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大功能在林改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绩效,但发展不平衡,且没有协调发展。特别是经济功能低于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表明林改政策的经济效益未完全显现出来。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3-0349

Abstract: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 policy produces performance, the author used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for 20 days to 10 key forestry counties as original data, using AHP, from the social, ecological, economic functions,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jor functions in the forest achieved a certain degree of performance, but not balanced and no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economic function was below the social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function, it suggesting that the reform of forestry policy economic benefit was not shown completely. So,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reform policie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policy goals.

Key words: the System of Collective Forest Right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HP

0 引言

绩效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经济学方面,特别是产业经济学对其做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一般认为,所谓绩效是指个人或组织实现的收益,这种收益可以是可计量的利润,也可以是不可计量的。大致来讲,可以将绩效划分为2类:一是主观绩效,比如公平程度的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提高等;二是客观绩效,比如产出的增加、成本的降低等。本研究从客观角度研究江西省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的绩效。

目前,对于林权改革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关于林权改革理论和现实依据方面的研究。主要以产权理论为基础,以中国集体林权制度历史变迁与现实效率为角度,围绕林地产权主体、产权各项权能的边界展开研究[1-2]。(2)关于林改政策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林改对农村公共财政、林业经济增长、林农增收、农户生计、消除贫困能力、农村基层治理和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产权配置模式与绩效的互动关系。也有一些研究成果注意到林改的一些负面影响,如研究发现,林改后天然林、人工林、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和蓄积都显著减少[3-4]。(3)关于林改对林农行为影响方面的研究。现有的成果分析了林改后林农的林地林权流转意愿和行为、林农生产投资行为、抵押借贷行为、森林保险行为[5-8]。

国外的相关研究:总的来看,由于国外的林业产权制度安排稳定且一贯,因而研究着重于宏观政策层面,国外学者根据本国的实践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主要是林业政策与实施绩效评估、林业产业创新、毁林的原因与林业投入等。国外有些学者对中国的林改政策也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些研究也比较深入,代表性的有Yajie Song等[9]研究中国林业经营模式与林农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认为稳定的政策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国内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宏观层面探讨林改的理论依据、必要性,也有学者从比较微观的角度研究了林改对林农具体行为的影响;国外学者的研究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应该说,国内外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方面的启示。但进一步地看,现有研究成果的结论主要依据2004—2009年的数据或经验,不能排除时间跨度过短的客观制约,林业生产经营的长周期性需要人们紧跟瞄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江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省,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前沿省份。全省土地面积1666.67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060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3.7%。其中,有林地面积873.33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5亿m3,森林覆盖率60.05%。全省大约2/3的人口生活在农村,2/3的县是重点林业县,林业总产值位列全国八强。因此,本研究调查样本选取江西省10个重点林业县,分别是崇义县、德兴市、乐安县、黎川县、铅山县、遂川县、武宁县、信丰县、宜丰县、永丰县。数据涵盖了人口状况,经济状况,林业产业情况等几个方面。因此,选择这个研究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性。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2年暑期对以上10个样本县进行为期近1个月的调查,通过对农户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所获取第一手数据,以及对林业部门和统计机构进行走访获取的数据(事实上,课题组已经连续2年(2011年和2012年)对10个样本县进行跟踪监测调查,本研究采用2012年调查的数据。)。

2.1 指标选择

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并基于各县基本情况基础上,本研究把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细分为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等3个方面的准则层。

2.1.1 社会功能 选取农村人口比重、绝对贫困人口增长率、农村参加医疗保险率、林权纠纷发生数量这4个指标。农村人口比重,是用2011年该地区的农村人口比上总人口的实际数值;绝对贫困人口增长率,是2011年和前一年绝对贫困人口增长数与上一年的比值;农村参加医疗保险率,是指农村居民参加农村医疗保险的人数比上农村居民总人口数;林权纠纷发生起数,是2011年发生林权纠纷的数量。

2.1.2 生态功能 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政策目标之一,本研究选择生态公益林面积、森林火灾次数、活立木蓄积等3个最重要指标加以量化。

2.1.3 经济功能 林改政策重要目标就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提高林农收入。因此,选取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林业产值、地区总产值、林权抵押贷款额等4个核心指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重要指标;林业产值,是观察评价改革绩效最为直接的指标;地区总产值,是全方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基本经济状况;林权抵押贷款额,可以表明在实行林权改革后,使用权拥有者可以通过使用林权借贷来融资,以有利于当地投资与经济发展。

2.2 指标权重确定

在多指标综合评估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评价的科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技术基础上的AHP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为:(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阶梯层次如表1所示;(2)构造判断矩阵,针对上一层次某因素,对本层次有关因素就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若矩阵元素为0,需做异常处理,以防分母为0;(3)通过层次排序计算权重(见表1),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认为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否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取值。由表1可知,CR值均小于0.1,表明判断矩阵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最终形成指标及其权重,见表2。

经过上述步骤,各准则层子系统评价指数和目标层综合评价指数计算结果以及各县排名,见表3。

由表3可知,社会功能排名前3的分别是德兴市、崇义县、黎川县,表明上述3个县市在集体林权改革政策中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绩效,而遂川县、武宁县、乐安县社会功能不是很明显。但也可以看到,社会功能的极值为0.9288,表明社会功能发展极不平衡。

生态功能排名前3的分别是铅山县、黎川县、武宁县,表明上述3个县市在集体林权改革政策对该地区带来较强的生态绩效。而信丰县、遂川县、乐安县的生态绩效比较弱。综合生态功能可以发现,极值为0.6072,表明生态功能在样本县相对平衡,均值为0.55715,表明生态功能整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这说明集体林权政策改革对这些地区有比较强的正向影响,林改为当地的生态并产生很大的变化。

经济功能排名前3的分别是铅山县、遂川县、德兴市。上述3个县市在集体林权改革政策对该地区带来相对较强的经济效应。而乐安县、永丰县、宜丰县则相对较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均值为0.24363,清楚地表明,林改的经济功能整体并不高。原因可能是:林业生产周期较长,林改的经济效益还未完全显出来,发挥经济效益需要更长的时间。

从综合评分不难发现,社会功能排名较靠前的县市在生态排名并不是很靠前。说明政策为地区带来很好的社会功能绩效,但是它是建立在生态效应较弱的条件上。经济功能靠后的县市社会功能的排名也比较靠后,表明地区经济与社会功能两者具有正向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绩效的计量分析研究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利用层次分析,有效地对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绩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林改政策后绩效提高以及改进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研究结论,笔者认为:首先,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着力解决瓶颈因素,避免以偏概全,提高集体林权改革政策绩效。其次,各地要在发展当地现代林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宜当地情况的特色林业,鼓励农户提高林业商品率水平,提高林业从业者的收入。再次,积极调解林产资源的纠纷,对于权属要明确。生态也要被林改政策纳入重要成果之一。经济、社会、生态必须同步发展,而不能“一条腿”的继续实行林改政策。

本研究存在一般缺陷,发现经济功能排名越高的县市,综合排名也靠前。通过计算发现,排名靠后的县市问题,但并未在解决此类问题上获得更一步的结论,这还需要今后学者在这方面侧重研究。

参考文献

[1] 康小兰,申云,朱述斌.林区农民对林改政策认知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10县40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8-22,81.

[2] 朱再昱,康小兰,余玉荣,等.林地流转价格形成的实证分析——以江西281农户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2):261-265.

[3] 陈幸良,吴海龙,袁嵩松.集体林权改革成效评价与林农政策意愿分析——基于福建邵武的实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47-155.

[4] 石道金.集体林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农户心态调查:集体林权制度变革[J].林业经济问题,2004(02):5-6,19.

[5] 贺东航,朱春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顶层设计述评及启示[J].林业经济,2011(4):3-8.

[6] 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2484户林农收入增长的视角[J].林业科学,2008(10):132-141.

[7] 张蕾,文彩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基于江西、福建、辽宁和云南4省的实证研究[J].林业科学,2008(7):73-78.

[8] 刘珉.参与主体态度取向对林权制度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平原地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2):113-117.

[9] Yajie Song, Guoqian Wang, William R, et al. From innovation to adaptation: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the SHIFT forest management system in Sanmin, China[J].Forest Economics and Policy,2004,191(l/3):225-238.

猜你喜欢
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
基于环境CGE模型的水污染税政策绩效评估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导向分析
政府绩效评估方法的多视角研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层社会管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乳制品品牌顾客满意度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