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110例临床分析

2014-04-29 22:03宋力闯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早期干预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宋力闯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收治的11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检查。结果普通手足口病预后良好,重症手足口病主要以神经系统受累为主,其次为心肌损害,及时治疗能获满意疗效。结论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關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早期干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其病原体主要为人类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1]。现收集我院收治的11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10例患儿诊断及分型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其中普通型74例,重型36例;男80例,女30例;年龄5个月-5岁,其中<1岁18例(16%),1-3岁66例,(60%),>3岁26例(24%)。来院时普通型病例平均发病3d,重型病例平均发病2.1d。

1.2症状与体征临床表现中,发热、皮疹为主要特征。并发症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重症病例中几乎都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差、嗜睡、惊跳、肢体抖动、抽搐、昏迷等表现,见表1。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组110例中临床治愈出院109例,1例重型病例转入上级医院,追踪结果,亦临床治愈出院。

3讨论

3.1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病毒在复制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病毒出现多种基因型及亚型。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CV)、肠道病毒7l型(EV71)、埃可病毒等,其中以EV71及CVA组16型较为常见[1];我国报道的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可经胃肠道、呼吸道或接触途径传播。本组病例中,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段为1-5岁,其中,1-3岁的患儿占病例总数的60%,符合该病发病的年龄特点。造成该病患儿年龄特点的原因可能为:1岁以内的婴幼儿,体内尚存在由母体获得的部分保护性抗体,对发病起到一定预防作用,1-5岁幼儿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而且由母体获得的部分保护性抗体逐渐消减,故成为好发年龄阶段;而年龄超过5岁以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隐性感染增加,患病率也随之下降[2]。

3.2110例手足口病患儿均为急性起病所有患儿均有皮疹,多数患儿手足及咽峡部见典型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少数病例不典型皮疹可出现肘关节、大腿、背部,个别病例疱疹表现类似水痘疱疹,临床上应注意鉴别;个别重型病例皮疹少,表现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94.5%患儿伴发热,发热以中到高热多见,一般持续1-3d。30%患儿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20%患儿伴肺部感染,但肺部罗音少见。普通型病例和重症病例临床表现比较中可以看出,发热、皮疹均为其共同的最常见临床表现。在普通型病例中,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占普通型的48.6%。重型病例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常见症状依次为惊跳、肢体抖动、抽搐、嗜睡、呕吐,其中以惊跳最为常见,占重型病例的61.1%。由此可见,神经系统受累是本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最突出的表现。入院时普通型病例平均发病3d,重型病例平均发病2.1d。因此,早期出现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受累有重要意义。

3.3手足口病虽然为病毒感染导致,但典型病毒感染的血象不多白细胞增高,有部分为合并细菌感染导致,但也有部分为应激因素。本组病例中,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的患儿,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高于血常规正常的患儿,说明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尤其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的可能性大。本组病例中,27.3%血糖增高,未用降血糖治疗,随病情好转血糖可降至正常,因此考虑血糖升高也与应激因素有关。也有研究认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糖升高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本组患儿未发现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依据;43.6%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提示心肌损伤。文献报道,手足口病可引起心肌损害[3],其机制为病毒侵人心肌细胞进行增殖,直接损害心肌或毒素引起心肌病变;临床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血清心肌酶异常,甚至暴发性心肌炎死亡[4-6]。本组病例未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肌炎表现,经过抗病毒、营养心肌对症治疗,心肌损害可治愈。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空腹血糖均较普通型患儿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重型患儿CK-MB虽然比普通型患儿高,但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早期发现白细胞总数和血糖的异常增高,对于早期发现重型手足口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已知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具有嗜神经性[7],病毒在手足口病的早期即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炎、脑脊髓炎、无菌性脑炎等。如果早期能够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病情的进展将被阻止。而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可中和病毒抗原,起到抗病毒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促进神经系统的复苏[8]。因此,在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特别是重型病人,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对于手足口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存在一定的争议。曾经有研究认为,重症病例的出现与病初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导致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密切相关。而本组病例中,对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持续高热、年龄偏小的患儿,治疗中在给予静脉注射人丙种球蛋白效果不甚理想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患儿通常在24h内出现体温下降,72h内体温恢复正常,同时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减轻。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提示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进展、缩短病程方面还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LiL,He Y,Yang H,et al.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en-terovirus 71and coxsackievirus A16 circulating from 1999 to 2004 in Shenzhen,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J Clin MICROBI-ol,2005,43(8):3835-3839.

[2]Jackson GG,Muldoon RL.Viruses causing common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man.Ⅱ.Enterovirus and paramyxoviruses[J].J Infect Dis,1973,128(3):387-469.

[3]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芹.手足El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8):464.

[4]胡传奇,马飞燕.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05,6(10):31-32.

[5]任玮,宋黎梅.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和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86-3087.

[6]李训坤,何家礼.122例手足日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5,27(9):1470.

[7]邢文亚.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27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6):363.

[8]杨善志,都鹏飞.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b/JL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疗效观察[J].中国J/-JL急救医学,2009,16(2):168-169.

猜你喜欢
早期干预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吞咽治疗的早期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恢复的影响
早期干预防治围生期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晚期早产儿精神运动发育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及其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