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江韫
摘 要:新课导入的根本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酝酿情绪和带入情境。导课成功,是教学的“催化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灵活运用导入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新课导入;方法;运用
明朝学者谢榛在《四溟诗话》一书中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固然是论诗之道,但迁移至讲课,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像一篇文章要有一个精彩的开头,一次演讲要有好的导语,一幕戏剧要有一出诱人的引子一样,一堂课也必须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被认为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其新课的导入就更应该匠心独具,引人入胜,情真意切,方能达到教学艺术的境界。
一、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1.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导入新课必须目的明确,围绕教学主题展开,不能漫天撒网。一方面,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赘疣;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导语,如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等。
2.启发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若能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兴趣。
3.趣味性
平淡的导语会使本就“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更加无趣,而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为良好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唤起学生在笑声中的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折服而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
4.简洁性
任何学科都是一样,导入力求简洁明了,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缩短教师、学生、教材相互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来。因此,教师应该在2~5分钟内完成新课的导入任务,进入主题教学。
5.新颖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起到“出奇制胜”“新”入为主的效果。但要避免片面追求“奇”而步入“怪诞”的误区。
6.多样性
思想品德课导入的方式要多样化,因课而异,因时而动,应景而发,不拘一格,不能每次课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模式导入,否则将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二、新课导入方式的运用
导课是新课之首,它为整节课定下基调。从某种意义上讲,新课导入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一堂课的效果。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古今中外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导入方式及见解。
1.设疑导入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疑”才能引发思,有思才能有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把鲜活的生活素材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思考。如在讲授八年级“架起理解的桥梁”时是这样导入的:“有人说,世上有种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是代沟。可能同学们已经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亲密无间。也许同学们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是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架起理解的桥梁。”这样导入,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带着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去学习,使学生学习任务明确,有的放矢。
2.名言警句导入
名言警句是人们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示作用。对于情感体验类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中巧用名言警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上活、上好思想品德课。如在学习“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时,笔者首先展示一组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格言:孟子的“诚者,天之道也”,庄子的“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论语》里的“言必信,行必果”,左拉的“失信就是失败”,莎士比亚的“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学生在欣赏名人诚信品质的同时,进入这节课的主题——诚信到永远。这样的导入,可以实现树立榜样、激发斗志、升华情感的教学效果。
3.逆转思路导入
教师可从学生所熟知的角度出发设计导语,也可以出人意料地独树一帜,克服思维定势,逆着学生惯常的思路,出奇地提出与课文有关的情况,与学生的心理定势构成反差,让学生的思维和惯性受到“挫折”,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加强自我防范”时,笔者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一大片鲜艳欲滴的花朵,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惊呼:“哇,好漂亮!”接着,笔者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些花带给他们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活跃至极。然后笔者总结:“是的,它们很美。美丽的鲜花常常给我们美的感受和联想,带给我们快乐和幸福。但是,同学们,我们却不能热爱这种花!它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灾难!”全班学生惊呆了,疑惑不解,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它们是罂粟花,是生产毒品的原料。”笔者一边说,一边顺势导入新课。
4.时事导入
思想品德课与社会生活、时代节奏紧密相联,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尽管有许多学生不是很喜欢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对身边的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却很感兴趣。由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把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与积极性。如在讲授“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时,笔者适时地将我国刚成功地将“嫦娥三号”与“玉兔”互拍成像,中国国旗在地外天体的第一次“留影”的画面及新闻内容导入新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好奇心强,对社会热点的问题也很关心,教师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及热点问题导入新课,就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设“陷”导入
有些内容,若只靠正面讲解,常常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适当地设计一些易使学生造成错觉的“陷阱”,常常能出奇制胜地使新知识很清晰地印在脑子里。如讲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时,笔者出示大家熟悉的“优盘”,问:“这是谁发明的?”学生根据定势思维纷纷猜测:“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笔者说:“你们都错了,是我们中国人。”学生惊讶地“啊”了一声。“是深圳朗科公司总裁邓国顺,”笔者接着说,“他的这项发明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专利,是中国企业首次在计算机存储领域领导了开创性的全球性产业。”笔者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导入,不但使学生纠正了原有的谬误,还能引发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主题。
综上所述,导入技能的运用要做到合情合理,简洁明快,因课制宜,灵活多变。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以及时效性。虽然导入方式多种多样,诸如故事导入、温故导入、析题导入、激情导入、因势导入、谈话导入等,但导入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要灵活地设计导入方案,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使导入常导常新,为思想品德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德栎.现代教学艺术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高超.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的10大技巧[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3]王德清.教学艺术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4]王有鹏.精彩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