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4-04-29 19:08:00兰奎
理论观察 2014年10期
关键词:风险社会安全教育创新

兰奎

[摘 要]风险社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公共安全问题变得格外突出。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规划,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安全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安全教育的应用性、实用性和效果性,增强大学生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抵抗风险的技能,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关键词]风险社会;安全教育;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144 — 02

“风险社会”理论为现代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入研究引入了一种崭新的研究视角。新时期,各种社会风险与日俱增,这种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风险使得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高校和谐发展带了巨大冲击和挑战。运用风险社会理论来分析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构建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使大学生能防止、规避以及合理应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风险,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风险社会理论与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现状分析

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具有不断扩散的人为不确定性逻辑和导致现有社会结构、制度以及关系向更加复杂、偶然和分裂状态转变,包括了经济的、政治的、生态的和技术的,如核技术的、化学的、生物的风险。”〔1〕这些风险与以前的自然风险明显不同,“是现代化、现代性本身的结果。是人类知觉系统感觉不到的、广泛存在的,超出了现代社会的控制能力,风险的严重程度走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而且是全球传播,且不分贫富差距,俨然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2〕

2006年4月,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发文,在《首都教育安全稳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在安全教育工程方面实现安全教育‘三进工作要求。‘三进即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这是我国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在首都高校中开展安全教育的要求。随后,各高校陆续开设安全教育课,安全教育研究的论文、著作不断涌现,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相继出版,结束了学界一直以来关于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可行性和必要性的争论。全国很多高校都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了公选课并计入学分,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安全教育教学方法。其中,北京大学张锐教授于2002 年从美国引进改造了自卫防身学课程,即《安全教育自卫防身》,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借鉴了美国大学自卫防身教育的经验,从理论和技、战术两个方面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和各种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身卫防身意识、预防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在实践方面是将拳击、武术、散打、摔跤、柔道、跆拳道、空手道、合气道、擒拿格斗等动作进行实用组合教学,在实践中让学生初步提高身体素质。

我们欣慰的看到高校在安全教育课程的探索和改革中取得了大量的成绩,形成了一大批的实践成果,为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安全教育课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安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规划

目前,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的将安全教育纳入统一规划的有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重庆市教委、山西省教委等一批教育部门,2013年9月5日,山西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继续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工作。要将安全教育课设为学生必修考查课,课时总量本科32学时,每学期均需开设4个课时,每学年0.5个学分,共2个学分。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演练不漏一所学校、不差一个班级、不少一个学生。〔3〕还有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大学、海南大学等很大一批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公选课。但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进行系统规划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不多,很难见到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尤其是将安全教育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安全教育仍然没有统一的课程设计,据杨耀、张峰对四川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安全教育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高校仅占调查对象的50%;安全教育计入学分的高校仅占30%”,〔4〕安全教育课仍处在边缘化。

(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实施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仍停留在一些关于防火、防骗、防盗等基本知识讲解,而风险社会下高校存在的安全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如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毒品、暴恐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在风险社会下,这些新型问题的应对技能和技巧比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科学、先进,假如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的话,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辅助于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仅围绕理论的宣讲,无疑在危险来临时,学生仍然不会逃生自救,那些逃生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保是正确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比如,在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有4名女大学生死亡,在后期记者采访时,有教师回应称“从小到大的教育中,虽有火灾应急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较多,真正实用的信息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例如身处类似险情,该如何处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技能训练比较少。比如,在火灾、地震中的逃生技能训练,消防灭火演练,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训练等相对比较薄弱。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以“填鸭式”、“宣讲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仍然长期存在。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各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不长,专门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较少,甚至有的高校一味的扩大教学规模,对兼职教师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有的高校随意从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辅导员中抽取,这种业余性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知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大多数是“现学现卖”,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师资培训基地,关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还较为偏少,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

二、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改进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3年6月13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强科学管理,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系统规划安全教育课程

在高校中,我们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针对每个专业都有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这是为了确保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清楚在大学期间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而安全教育课程也应该同此考虑,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高校实际,制定安全教育指导方案;二是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方案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既能保证教学的科学实施,同样也不会脱离实际。由于地域性和办学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要紧跟形势,尤其是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及时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对传统安全的宣传,又不能忽视新型安全问题。要及时修订教学资料,对于自编教材的高校,要及时组织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确保每年教学中能使用到最新的教材和视频资料。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适应大学生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体验式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5〕开通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手段,促进安全教育内容全覆盖。新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电子通讯行业等一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已经被当前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青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新媒体的越来越广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6〕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安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的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职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抽调学法律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安全类、法学类等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二是建立兼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同地方公安、国安、消防、卫生等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其他高校的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举办专题安全教育师资培训班的形式,不定时的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能力。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家庭、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有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不断整合现有的资源,比如,高校要加强同公安、消防、卫生、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警校共育、校际合作、校地合作的模式,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高校安全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我们要不断深化安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确保校园和谐稳定,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义祯. 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5-08-25.

〔2〕 同上。

〔3〕 李林霞.高校学生开学先上安全教育课〔N〕.山西日报,2013-09-07.

〔4〕 杨耀,张峰.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以四川高校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5〕 钟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体验式教学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07,(01).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1-16.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3/t20140305_4624 0.htm.〔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风险社会安全教育创新
全球治理下的外层空问国际环境法治问题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调查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论风险社会下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角度的塑造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8:04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及教育途径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