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琦
[摘 要]大学时期是廉洁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关系党和国家的未来。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廉洁意识呈现复杂性,体现在对腐败认知不到位、崇拜“权力”、“关系”、自律意识缺乏等。中华优秀的传统廉洁文化蕴涵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充分挖掘其内涵,古为今用。有效发挥其道德约束和法制约束功能,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的软约束与硬约束相结合,使其相辅相成。通过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强化廉洁意识,使当代大学生将廉洁意识“内化于心、外见于行、固化于制”,知行统一。
[关键词]传统, 廉洁文化,大学生,廉洁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132 — 02
一、引言
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以及由它所带来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造成了人们诚信缺失、廉洁自律意识淡漠、责任意识匮乏。当前高校大学生中不学无术、论文抄袭、逾期还贷等现象和行为玷污了其人格的纯洁与本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的精髓,蕴涵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在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而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道德建设的有利因子,使之滋养原本纯净的且被称之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涤荡掉“亚文化”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和廉洁自律意识的腐蚀与荼毒,值得思考。
二、 大学生廉洁意识现状
处于转型期的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尚不成熟,容易波动,廉洁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整个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对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大学生大多数群体的主流思想当然是积极的,但是对于当前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呈现出的复杂性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首先,体现在对腐败的认知不到位。在一些是非观念上认识不清,价值取向不够正确。对社会腐败现象存在消极乃至认同的态度,以至于将某些腐败思想进行模仿学习。其次,崇拜“权力”和“关系”。认为入党需要关系、当学生干部需要“走后门”,忽视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将正常的比赛、考试竞争失利,归结为一些不切实际的客观因素。第三,自律意识缺乏。逃课、作弊、违纪、替考、抄袭等现象的发生,使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必须真抓实干,必须肃清大学生头脑中不廉洁的思想,端正权力观、利益观,以及行为与后果的利害关系。如果放之任之,后果将难以想象。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谈到过,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信仰;二是中国的下一代有没有责任感;三是中国的下一代能否实现廉政。不论是信仰、责任感还是廉政,可见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育是何等重要。
三、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解读
1.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内涵界定
廉洁文化自古有之,其内涵丰富而宽泛,简而概括之“中华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知识、理论、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1〕中华廉洁文化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大众的、切中时弊的、与时俱进的廉洁文化艺术;二是倡导官德、推行法制、反腐倡廉的制度文化;三是以廉为荣、贪污为耻的价值观念与廉洁文化必定战胜腐败文化的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信念。〔1〕“修身齐家”的简朴廉洁思想是在中华民族中最普及、传播也是最久远的优良传统之一。古人且认为“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元史.乌古孙泽传》)即“廉洁”之德即由俭而生。儒家道德范畴的“廉”则提出“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对“廉洁”的解释则为“不受为廉,不污为洁”。发展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将艰苦奋斗视为我党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勤俭节约一直是拒腐防变的锐利武器,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克勤克俭的全新内涵。
2.廉洁文化的功能
2.1道德约束
“简而廉”是中华廉洁文化的最早记载,可见廉洁文化从萌芽伊始,就成为中华文化传统中的精神文明核心要素之一,成为中华民族倡导的道德规范之一。在谈及“廉”德,往往与“耻”相结合。当人有了“知耻而后廉”的意识时,便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约束其行为。“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2〕古即有“志士不食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典故。所谓廉洁自律则表现为三种不同的道德境界:“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欺又为此也。”(《薛文清公从政名言》卷二)当良好的道德习惯发展成为一种道德信念,不仅有助于稳固道德行为,还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道德约束必须由内在的品德转化为一种责任意识,才能发挥作用。
2.2法制约束
“知耻近乎勇”,即“羞耻心”情结是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心理基础。但是这份道德反省与良心的自责的分量还是不充分。对于廉洁的维系,仍需要法律与法制的约束。“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强调。道德约束和法制约束相辅相成,现代廉洁文化与传统廉洁文化的不同点在于与扬弃的“人治”与“法制”的廉政建设结合,并将其蕴含在廉洁文化体系中。道德约束在某种程度上只能起到软性约束作用,法律规范是硬约束,制度是具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通过法制进行“硬性”规范,两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才能使廉洁意识更牢靠,才能更有效地保证廉洁文化建设。
四、继承廉洁文化,强化廉洁意识
中华廉洁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道德诚信文化向道德伦理文化的跨进、从个体价值文化向社会价值文化的拓展,从政治伦理文化向政治准则文化的升华。从萌芽发展到中国共产党当政直至今日都没有放弃过继承与弘扬中华廉洁文化。而当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处在极为关键的阶段之时,当大学廉洁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之时,继承中华廉洁文化,成为培养和激励青年人的客观要求;是推进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
1. 观念层面的强化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文化乃是偏重人类内在心灵的一种精神表征。〔3〕 同时还包含着理性化的价值导向。观念的存在或表现方式总是理论化、意识化的,它通过历代思想家的学术传承得以流传,又以意识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4〕对于“廉耻”文化的认知和“古为今用”的良好挖掘,则会加深学生对于“廉洁”的认知。当道德理性和道德责任相统一时则构成了良好的廉洁意识。纵观古今,众多官员、领导干部因贪腐落马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利令智昏、贪得无厌,忘记了中华传统廉洁文化的精神。因此,在既定的社会道德环境下,通过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道德宣传,利用中华固有的传统廉洁文化,继承与弘扬廉洁文化,强化廉洁意识,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廉洁习惯,激发廉洁信念,才能培养更优秀的青年人才。
2. 行为层面的强化
不廉洁指不清白,贪污、不诚信、不正直。〔5〕从法律角度来看,不廉洁行为既可以发生在领导干部身上,也可以发生在普通工作人员身上。而腐败则主要发生在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的公务员身上。不廉洁行为容易引发腐败行为,但不廉洁行为到腐败行为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虽然大学生主流思想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仍旧会有些不廉洁现象和行为发生,多表现为生活攀比、浪费严重、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学费、官本位思想严重等。学习与继承中华传统廉洁思想精髓,树立正确廉洁观,将自我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从仁义廉耻到节俭重民,从心忧天下到克己奉公,常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中华传统廉洁文化是高尚的大众文化,应将其很好地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欲善终,当慎初。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将行为固化为习惯,通过不断地学习、重复、积淀,做到知行合一。
3. 制度层面的强化
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行为。而这个尺度固然离不开文化软环境的作用,但法律、法制层面的强化,会为廉洁意识打下更为牢固和深刻的印记。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好的制度意识,会产生好的制度。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以“察廉”、“孝廉”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到唐代中国成文法发展相对成熟之时,即有隋文帝时规定的主典官私偷官粮一升以上者,一律处以死刑,并罚其家属贬为官奴等。可见,中国传统的诸如选廉制度,约束官员的制度皆使当时朝野上下廉正之风弥漫。推至今日的社会主义建设,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发挥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面对高校大学生中的不廉洁现象与行为,不可不学习,不可不继承。在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将文化通过系统、完整的廉洁制度这一有效载体,传递廉洁精神。让大学生们拥有制度意识,认识到制度、规章的制定能够有效地保障其权益,同时也是对其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刚性要求,这样会使制度文化更好地启迪大学生的思想觉悟。
陶行知说过,“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5〕因此,大学生从情感到心理,由自发到自觉把廉洁认识化为廉洁意识,主动把廉洁理念变成廉洁行为,从道德上、人格上、思想上不断提高与完善,并将会真正形成廉洁自律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强化大学生廉洁意识,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三位一体”廉洁文化体系,使廉洁成为人人信守的理想信念。
〔参 考 文 献〕
〔1〕沈其新.中华廉洁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3〕谭忠诚.廉洁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01.
〔4〕鄯爱红.儒家诚信伦理的现代诠释与整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05).
〔5〕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08.
〔6〕黄留珠.汉代仕进制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
〔7〕张国臣.浅谈高校廉洁文化体系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