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4-04-29 19:07:21祝松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祝松华

摘要 结合浦城县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基本特征、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政策思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系统关系与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寻求达到生态、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林业生态体系;生态建设;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718.55;G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1-03301-02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system of Pucheng County, the essential feature, the policy fram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and countermeasure of forestry ecological system were elaborated, so as to find out the way for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system;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林业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自然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1-2]。发展健康林业既提供木材供应,又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效用。目前由于森林资源锐减,我国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很多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加重、雾霾严重、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生物种群失调、生物灭绝、山体滑落、洪水频增等自然灾害。浦城作为福建省闽北山城,林业用地多,有效保护并建立林业生态体系对浦城县林业发展及福建省林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剖析和研究县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将有效推进县域生态体系建设,并能以点带面,为其他地域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参考,该文以浦城县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为例进行分析。

1 浦城县林业发展概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浦城县地处福建省最北部,闽、浙、赣3省接合部,位于118°11′~118°49′E,27°31′~28°19′N。地形呈南北走向,东西宽61 km,南北长87 km,周围与福建省松溪、建阳、武夷山,浙江省龙泉、江山、遂昌,江西省广丰等7县(市)毗邻。全县土地总面积3 380.37 km2,其中林业用地2 719.60 km2。浦城县山多田少,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

1.2 林业发展概况

据统计,2010年,浦城县林业产值为4.08亿元,其中木竹采运业2.76亿元;林产品加工1.18亿元,林木培育和种植0.15亿元。林产品采集产量共计15 742 t,其中油茶籽产量2 566 t[3]。

①2010年,全县重点开展大造林工作,共完成造林面积10 667 hm2,其中宜林荒山造林3 667 hm2,疏林地补植4 200 hm2[3],有效提高了林地面积。

②浦城县委、县政府把油茶产业列为重点特色产业来抓,成立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油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全县油茶林面积已达8 000 hm2。浦城县按“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采取种子、种苗优惠和按合理保护价收购等措施,激发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形成生产、加工、营销一条龙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全县建立5个油茶林示范基地,年产茶籽10 560 t,产茶油2 640 t,产值13 500万元,是“中国油茶之乡”。

③浦城县还大力发展丹桂产业,城乡遍植丹桂,形成全国特色的丹桂文化,是中国著名的“丹桂之乡”。在“十一五”期间,浦城将丹桂作为产业发展,全县丹桂种植面积现已突破4 000 hm2,居全国首位。通过实施丹桂产业发展10年规划,全县年产丹桂鲜花50万kg以上,年均繁育丹桂苗木2亿多株,带动了数万农户发家致富。

2 浦城县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林地表面破坏严重 县域林业有大部分分包或转包给个体经营者,经营者在采伐时为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在采伐方式方面存在较大不足,近年来大量山体被盘山开路,甚至一些较陡坡度的山体也被开路集材方式所破坏,虽然方便了一时的木材运输,但此举严重影响山体的完整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退化,生物群落失调等严重后果。

2.2 过度开发多年营造的人工林或生态林 在抓特色建设初期,由于林农缺乏专业知识指导,对林地的生态保护未引起充分重视,过度开发原有生态林或人工林进行特色产业发展,造成了生态体系的破坏。

2.3 林业建设中生态学问题突出 林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平衡系统,在林业规划与建设中应从生态学的角度规划布局、选择物种与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建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和多效益。但由于林业个体承包者和建设者在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上的不足与差异,现实结果不甚理想。主要造成如下结果:树种选择及其群落构建与功能定位不协调;生态安全性认识不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考虑不够;生物多样性程度低。

2.4 林业湿地资源未受足够重视 在林业建设中,要把水体资源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包括河流水体的保护。对沿河流过小溪的山体应严格控制,避免其遭到破坏,必要时要进行防护加固等。另外,对林业中的湿地应重点加以保护。湿地不仅可以缓冲水流、调节水源,为野生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同时,水的蒸腾作用在调节环境温度和空气湿度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2.5 农村林业资源物种单一 实践中通常侧重皆伐后绿化造林,有的成片种植桂花或其他经济林,但桂花前期生长较慢,因而造成物种单一,生物物种丰富度不高,近自然化程度低,影响多种生物协调发展。

2.6 林业经营与管理经验不足 林业生态体系需要有一定规模的永久林地作基础。因此,要坚持把生态公益林和部分多年人工林作为主体,保持其生态平衡,以生态要求作为空间布局的主要依据,切实保障生态特征与效益的强化和发挥。另外,指导林农在林业建设时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考虑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防止出现过度采伐及大量开路采伐等不合理采伐方式。县政府、县林业局在林业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正确的政策导向与科学管理作用。

3 林业生态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建设思路

健康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根据系统原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及可持续发展原理,能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与自然共同作用建立起来的均衡适度、功能齐全、结构稳定、布局合理、有健康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以各种乔木及各种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系统、动物、微生物及各类生物因子和它所处的环境空间的土壤、水分、大气、阳光、温度等非生物系统或能量系统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4]。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基本特征可用图1表示。

从图1可知,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林业系统的自然特征、系统特征、生态特征、经济特征、社会特征、时代特征、经营与改造特征及可持续健康发展特征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应在生态响应、经济响应和社会响应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有效保护与利用自然特征,采用合理的经营与改造方式,正确的政策指导进行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到所在地区的立地生态条件、环境质量状况、历史文化特点、民俗风情和地带性植被的特点,以生态优先,兼顾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为目标,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协调、结构层次丰富、物种和类型多样的生态林业,创造集生态、经济、社会、美化、净化、产业化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空间和林业资源库[5]。

4 县域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对策

4.1 坚持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协调 把生态公益林作为主体,以生态特征作为林业生态体系空间布局的主导,切实保障生态效益的强化和发挥。经济效益是发展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必然产物,在兼顾林农的经济要求下,正确处理好林业生态效益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将促进物种的丰富与林业的增产,而且还能为当地绿色GDP和固碳释氧等绿色国内生产净值的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林业生态建设还应兼顾林业景观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在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设计时,重点加强核心林地和贯通性主干林业生态的建设,以植物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适应性为标准,将科学管理元素与林业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对植物种类选择、结构配置等进行研究,注重点、线、面的结合,使林业建设和县域、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协调,融为一体。

4.2 系统规划与整体布局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需要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框架,合理规划林业生态建设。通过分析林业自然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及生态分区现状,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功能定位和林业建设总体规划,合理整合资源,优化利用林地。建立点、线、面、环相结合的村、镇、县林业绿色网络,使之连成一个整体。值得关注的是,在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把保护水体资源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对林区湿地和河流溪水应着重加以保护,形成林、水及生物一体化的林业生态系统。

4.3 因地制宜选择特色树种 林业生态建设应充分考虑到所在地区的立地生态条件、环境质量状况、历史文化特点、民俗风情和地带性植被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尤其是表现优良的乡土树种,以优化林业林分结构、提升绿地质量。例如,浦城县以发展油茶与丹桂产业为特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应加强产业化资源培育、合理采伐技术和高新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收集现有优良的野生油茶树种等优良种质,栽培林木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储备优良种质资源,以有利于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层次丰富、物种和类型多样的生态林业。

4.4 生态优先发展为首要原则 生态优先主导、生态安全原则是林业生产与建设规划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林业生态建设应该把保护水源、净化大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县域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重要位置,把“可持续发展”和“近自然”作为生态规划的主要目标。从图1可知,林业生态建设体系是一个特殊的生态平衡系统,从生态学角度考虑,其植物的配置应以乔木为主,乔、灌、草优化组合,合理搭配,这样才能建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林业生态系统的多功能和多效益。作为主体建设林区,除应充分考虑其景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防污染隔离等基本功能

外,还应考虑其保护野生动物与生物多样化的功能。在经营和改造管理中,将多元化、多样化、层次化、自然化、特色化与生态化作为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4.5 建立科学的林业生态评价体系 应从质量和数量2个层面来评价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其中质量指标包括:林业斑块类型指标、林业开路类型指标、林业分布均匀性指标、林业网络连通性指标等。数量指标包括:林木指标、覆盖率指标、蓄积量指标、林业健康指标、林区维护成本指标等。此外,还可因地制宜地选择性采纳其他评价指标和方法,如景观可达性、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绿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

4.6 发展环境友好型林业作业技术 大力推动林业技术现代化和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态林业经营模式。例如,通过索道集材设备进行索道集材作业,尤其在山高坡陡的林区,开路困难,且属多雨气候,需防水土流失等,索道在此处具有明显的推广价值[6]。

4.7 建立高效的政策保障体系 完善的政策法规是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保障,需要从林权、林种等方面强化对永久林地的保障。加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建设与管理。加强林政执法,制止滥伐、盗伐等毁林事件的发生,严禁任意改变林地性质的行为,并全面加强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教育,提高战略意识与全民认识教育,促进生态、社会、环境与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4.8 县政府、县林业局要充分发挥正确的政策导向与科学管理作用 制定林业建设、运作和管理中的某些具体措施,鼓励生态林业建设,奖优罚劣;对破坏生态的行为坚决进行教育或经济处罚;克服和解决诸如建设生态理念缺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难题。政府还要构筑社会公众参与的平台,开展生态林业教育培训,教育林农要有远见卓识,为子孙后代着想,让公众投身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中,为公众提供管理平台与管理渠道,鼓励社会公众热情关心、积极支持林业生态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辉荣,周新年,李闽晖,等.轻型索道集材与开路集材三大效益对比分析[J].林业科学,2012,48(8):129-134.

[2] TODD B D,BLOMQUIST S M,HARPER E B,et al.Effects of timber harvesting on terrestrial survival of pondbreeding amphibian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4,313(3):123-131.

[3] 杨成梓,曾云瑾,刘小芬,等.浦城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J].福建中医药,2011(2):55-56.

[4] 陈慧,王冬云,刘金根.城市森林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0(4):50-53.

[5] 周新年,张正雄,巫志龙,等.森林生态采运研究进展[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2):180-185.

[6] 周新年,巫志龙,周成军.我国工程索道技术装备及其发展趋势[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0,38(3):4-12.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绿色科技(2016年21期)2016-12-27 10:30:13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5期)2016-12-21 01:20:54
现代林业生态建设与林政资源管理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