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姹祯 梁玉婷
【摘 要】周朴园是个绝对自私的人,并且他的人生除了利益考量便再无其他,他只是一个寂寞空虚的空壳,他矛盾而又不安,只有靠着自我编织的谎言来安慰自己寂寞的灵魂。
【关键词】《雷雨》;周朴园;爱恨纠葛;人性
《雷雨》讲述了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中,周家与鲁家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恩怨情仇,周朴园与妻子繁漪间的隔阂,周萍与繁漪、与四凤的乱伦之恋,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父子对立,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似乎暗喻着一场狂风暴雨正在酝酿着,而事实上,也确实有一场大雷雨正在这两个家庭间潜伏着,伺机而动,并最终带来了毁灭性的伤害。《雷雨》演绎的是一个家庭的爱恨纠葛,又何尝不是当时社会的缩影?若要细细研究,怕是寓意深远。故而我仅是截取其中零星片段,仅对周朴园——这一切祸乱的始作俑者的形象进行探讨。
一、纠葛的爱恨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当年华渐逝,当青春不再,回首往事,那记忆深处最鲜明的色彩,除了情,还有何物。
1、弃爱、爱难忘——人性对于爱的渴求。看完《雷雨》,我的脑中总不自觉的浮现这么一幕:周朴园一个人坐在幽暗的书房里,握着烟斗的手无力的搁在腿上,目光飘渺,似是看着眼前袅袅的烟,又似是透过那朦胧的烟雾看着远逝的化为尘埃的过往里的那一张笑靥。由青年入中年,岁月渐逝,记忆却是越发的清晰了吧。他亦发的忘不了三十年前那被自己抛弃的最初的爱恋,忘不了侍萍那张年轻而又美丽的脸庞。只是,他是因为还深爱着侍萍而对她念念不忘的么?我想并不是如此。否则,当两人再相逢时,他也不至于那般无情,竟以为侍萍是来寻仇来了,是来讨要三十年前的旧账来了,而妄想以一张支票斩断两人间的牵绊。他怀念侍萍,与其说是在怀念,倒不如说是在追忆、在渴求、在期盼一份爱。因为,他的第二任妻子,与他在个性、观念上有着不可磨合的鸿沟,两人之间的关系紧绷而又生疏,他从繁漪——他的第二任妻子——的身上,感受不到他所想要的那一种爱的感觉,或者该说是被爱的感觉。以至于他只有一个人在书房里——那三十年前来未变的保留着侍萍的习惯的书房,回忆三十年前被自己所抛弃的深爱着他的温柔的侍萍,回忆那段被爱的时光。追根究底,周朴园所怀念的从来就不是侍萍这一个三十年前便已被赶出他的生命的女人,他所追忆的、想的、念的不过被爱的幸福感觉。
2、不惜眼前人——人性中的盲目无知。周朴园渴望爱,渴望被爱,可他却是不懂爱的。三十年前,为了家族的利益,他抛弃侍萍而另娶世家千金。虽然三十年来,他对侍萍都念念不忘,甚至不论搬家几次,都保留下侍萍在时的书房的样子,但是,就如我前面分析的,他所怀念的其实并非侍萍,他只是在追忆过往的被爱的幸福感。三十年后,他与妻子繁漪不睦,两人年龄上的差距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而周朴园独裁专制的个性,更使得他与妻子繁漪渐行渐远。加之周朴园一心怀念已逝的恋情,而忽略了眼前人,终至两人成为同一个屋檐下的陌路人。周朴园追寻爱,却不知道要把握爱。三十年前他为了利益而抛弃侍萍;三十年后,他的眼中只有利益,只有自己,以至于冷落了繁漪,使自己与繁漪的关系僵硬而生疏。可以说,周朴园这一形象完完全全的将人性的自私、盲目展露在了看客面前。
二、矛盾的人性
弗洛伊德说过: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这一点,在分析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时,颇为适用。周朴园的言行,很多都是潜意识,未经深思的。他忘不了侍萍,心心念念了三十年,因为他潜意识里渴望被爱。当与侍萍重逢,却不知眼前人正是自己旧时的恋人,只当是一个不认识的老乡时,隐晦的询问三十年前的旧时,试探这个老乡会不会危及自己的声望地位。而这一切都只是他的潜意识中的自私自利的本性在作祟。他的潜意识中的自私自利使得他不相信人性,同时也没有安全感。更造成了他性格中的相互矛盾。
1、渴求爱却不惜爱、追思旧爱却已不识旧爱——无心之人的自我欺骗。透过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没有心的人,自欺欺人的以为自己懂得爱,而在这一种自我欺骗中获得安慰,同时以麻痹自我。小说很短,但周朴园这一无心之人的形象却已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三十年前,他可以毫不犹豫的抛弃侍萍,因为他明白,侍萍的存在将影响到他与富家千金的联姻;三十年后,他与妻子繁漪的关系紧绷而诡异,因为他根本不懂得去体恤、关怀妻子。或者该说,他压根就不懂得何为体恤何为关怀,因为他没有心。故而,当三十年后侍萍再出现在他的面前时,面对年华已逝的故人,他却认不出这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爱人,因为他并不真的爱她。可以说,周朴园的一生从未爱过任何人,除了他自己。他之所以保留旧书房的样貌,不是因为他对侍萍的太过深沉而难以忘怀,而是因为,他要欺骗、要安慰自己,自己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冷血资本家,自己也是有感情的。他借由对侍萍的怀念,来慰藉自己寂寞的心灵,也借此,向世人表示,自己并非冷血无情之人。
2、对妻子的逼迫囚禁、故人重逢的惶恐不已——自私自利的本性。周朴园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建立在自我利益之上的,而什么爱情、亲情之类,总是被他至于利益之后。他囚禁繁漪,对外宣称繁漪得了病,需要在家静养,不是因为他关心繁漪的身体状况,而是怕他的热情大胆而又不受管教的妻子做出什么有损他的声望的事来。当他认出鲁侍萍时,他之前所表现的一切对于侍萍的怀念、爱恋全都不见了,只剩下满满的恐慌,他厉声质问侍萍:“你来干什么?”“是谁指使你来的?”甚至想要用钱把侍萍打发走,以免她伤及他的声誉名望。并且在知道侍萍不会做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事之后,暗示她,他现在的丈夫鲁贵不是个好东西,万万不可让鲁贵知道他们两个之间的过往,以免鲁贵乘机要挟,使自己的利益受损。
3、不想改变现有生活却自爆真相——内心的惶惑不安。夜路走多了,就怕撞鬼。周朴园虽然得到了侍萍的保证,但是,由于自己内心里的奸诈,他其实并不相信侍萍,他的内心对于侍萍的存在仍是惶恐不安的。以至于想要赶鲁贵和四凤出门,以斩断自己与侍萍之间的仅有的牵绊。正是由于他内心的这一份惶惑不安,所以当繁漪想要告诉他周萍与四凤相恋的事实时,他却误以为鲁侍萍找上门来认亲了,而迫不及待的道出了真相,以求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维持这个家表面的和平。
三、周朴园形象的魅力
周朴园这一人物,细致而又微妙的展现了一个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他空虚而又寂寞,靠着自我编织的谎言来安抚自己空虚的心灵;他市侩而又奸诈,处处表现出资本家的自私自利,却又自以为温情。我想周朴园这一形象所表现的复杂人性,前文已交代得很清楚了,就不再多言了。周朴园这一形象除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无疑更代表了那一个时代的资本家的丑恶,也在无形中反映出了那一个时代的特征。周朴园為了利益而另娶富家千金,抛弃侍萍,不仅仅是其自私自利本性的显现,也是那一个时代封建思想盛行的表现。那个时代的人们讲究门当户对,而侍萍只是个低下的奴仆,又怎么有资格交给大户人家的少爷周朴园呢。
周朴园与妻子繁漪不睦,认为热情大胆的妻子的言行不合常理,而称其有病,将其囚禁于家中,这一情节将其资本家的自大强势表露无遗。也反映了那一时代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而女性却趋于弱势,无从申诉内心的想法。
【参考文献】
[1]朱栋霖.曹禺心灵的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家思.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