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涛
【摘 要】制单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探讨在制单实务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提出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和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制单实务;高职教育;国际贸易
1 《制单实务》 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制单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外贸单证员。使学生具有审核和修改信用证、 制作各种外贸单据, 分析和处理各种外贸单证问题的岗位技能。
从就业单位对国际贸易实务类专业毕业生的回馈意见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反映出动手操作能力差, 专业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欠缺, 外贸单据的填制不够熟练等问题,而这些能力恰恰正是《制单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所在。 这就从侧面说明了本课程改革是当务之急。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制单实务》课程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严重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1 教学内容组织分散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 《制单实务》 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把外贸单证分为几大类,比如商业单据、运输单据、资金单据等等,分别讲授单据的制作方法。 而不是按照外贸业务流程来组织教学内容, 这使得教学内容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和实际工作流程不够贴合,导致了教学和工作的脫轨。
1.2 实践教学环节欠缺
当前《制单实务》课程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普遍较弱, 学生缺少真正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很难全面、系统、 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方法。在审核和修改信用证、填制各种单证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而一般外贸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往往强调具有基本操作经验, 这就使得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直接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1.3 考核方式单一死板
现在大多数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由于受出题题型、考试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考核一些概念、术语、简单理论、计算,即使有一些实践操作题, 但也基本上脱离了实际业务。这样的考核方式在测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无法体现《制单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因而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 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
1.4 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
一般而言, 新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由于教材不能及时更新就会滞后于实践, 使用这样的教材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多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 都是自己寻找信用证和单据的相关材料。 这些材料往往缺乏系统性和典型性,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局限性。
2 措施
针对上文提出的外贸单证在课堂授课和课外实训当中的问题,下面提出外贸单证课程实行工学结合的相关措施:
2.1 师资团队的建设
教师团队的建设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拥有双师资格证书; 另一方面应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鼓励老师到外贸企业挂职锻炼,接触最新的外贸动向和外贸规则,在实际操作中积累单证操作的实战经验;同时聘用外贸企业一线员工到学校参与课程内容设计,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现场教学,例如讲座、授课指导以及案例分析等
2.2 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外贸单证以外贸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际动手填写、缮制、修改、审核和提交单证为主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例如单证限时填写、分组纠错、角色扮演以及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加深学习内容的印象。
2.3 仿真实验室的建立
通过建立商务英语仿真实验室,逐步购置实验室设备,包括单证制作仪器、扫描仪、多功能办公一体机等,购买外贸单证实训软件,建设外贸商品陈列室。模拟外贸实务流程,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单证的实际缮制、审核、修改和提交。
2.4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保障工学结合的开展
针对前面提出的企业不愿或者无法接受学生实习的问题,可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自 20 世纪 50 年代起,德国政府颁布了十多项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法令,为德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我国,政府应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政策或法规,通过减免税收以及政府补贴等方式激励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同时,应鼓励保险行业出台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意外的短期意外险种,以规避企业和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2.5 改革校外实训方式
现有的校外实训方式多以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前文已经提到外贸企业一般很少接受学生进行单证实习,即使接受,人员也很有限。因此,单证课程的实训可以采用现场观摩 + 指导学习的混合方式来进行。首先,将班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以 5 -6 人为宜,由一名企业单证员带领到企业参观,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外贸公司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氛围,并在实习过程中认识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由企业单证员和授课教师带领团队共同来完成一些真实的单证项目,学生作为项目主体,来填写和审核各种单证,由企业单证员和老师作为业务指导和质量把关,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学生不但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还可以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加深印象,为日后能够迅速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2.6 双语驱动
为适应外贸公司所需人才在英语方面的特殊需求,同时也为解决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技能薄弱的问题,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制单实务》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教师授课以英语为主导,教案、作业、实训案例均以英语为主。学生的作业、课堂问答、实训小结等均要求用英语完成。促使学生不断使用英语,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基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在专业技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难点问题,如外贸合同的阅读、信用证的解读等任务,大部分同学都能有效完成。
2.7 案例驱动
《制单实务》课程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做”过程的统一,学生的“做”是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为了提高学生技能锻炼的积极性与效率,《制单实务》课程组深入企业调研,采集案例,在课程实训中引入 义乌本地中小贸易企业的典型案例,学生在案例的指引下逐步学习各类单证的制作技能。在案例的驱动下,学生既掌握了单证制作的基本技能,又把握了单证业务领域与国际贸易领域的最新动态。
2.8 竞赛驱动
为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多次重复训练是必要手段。但是实训过程中,学生易滋厌烦情绪,影响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制单实务》课程组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以班内竞赛(下转第174页)(上接第168页)为起点和依托,以全国性技能竞赛为目标,在竞赛过程中,班级竞赛机制的设定是重点,以完成的时间与质量为主要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参与单证制作技能培养,在班级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由系部组织代表队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
2.9 综合强化实训
立足专业培养目标,面向中小型贸易企业的外贸单证员,必须具备完成全环节单证工作的能力。《制单实务》课程组从这一需求出发,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综合强化实训模块。即在学生完成单项技能训练后,为全面检查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强化提高专业技能特别是独立完成全面工作的能力,在课程实施的后期,组织一套全新案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笔外贸业务的全套单据,培养其独立完成业务的能力。
[责任编辑:刘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