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焕英
[摘 要]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探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要特点,从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之间的衔接出发,发挥学生党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实践平台、榜样示范、发展动力等重要作用,以学生党建为抓手,着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其教育主题升华、增强主题互动、创新教育载体、强化影响渗透力。
[关键词]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0 — 0017 — 02
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认识前提。而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为90后学生,如何从90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出发,探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面临的主要挑战
90后大学生成长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竞争意识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功利和享乐的社会心理与氛围在不断扩散,大众传媒以及新媒体不断挤压主导性社会舆论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90后成长的家庭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独一代”、“独二代”的家庭结构以及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不少90后大学生成为“6+1”集体的核心,享受和消费了过多的精神关爱与物质条件。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成长的学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思想活跃、开放,价值观念多元化,个性突出、张扬,网络成为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工具。但同时也出现了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性取向明显,以自我为中心,知性缺乏统一等特点。
在针对90后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调查中显示,目前只有11.8%的大学生表示能够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有关文件和精神,绝大部分同学对这些文件和精神指示只是粗略了解,甚至5.5%的90后大学生表示到现在还根本搞不清楚它是怎么一回事。如何应对90后学生的这些思想特点和突出特征,适时转变教育方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同时90后学生生活的网络时代,人际交往虚拟化、言论行为隐秘化等特点使网络时代的传播成为“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网络的、感性的对 “人”的积极关注也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手段、方式、途径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存在的障碍
相较于教育对象特点及需求的转变,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但目前教育主流的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德育功能滞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往往以教师为主导,统一的教材为主要内容,采用直接说服、规劝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将课程中的德育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当中抽离,演变成了高度抽象化的道德理论传输,而学生也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视为理论灌输,将课程较多与考试、背书联系在一起,缺乏对于学生德育理念知行转化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德育教育的感染、感化功能滞后。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割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课堂教学之外,学校的“环境育人”、“管理育人”等也是应有之义。但因高校在实际工作中,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往往因不在统一体系而无法实现课堂教学和日常管理教育的互动与结合,各自为政,不仅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效果,同时也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理论认识与实践行为之间的割裂。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剥离。大学生的培养应从“完整的人”出发,塑造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社会政治生活适应能力的专业人才。但在当前高校工作中,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公共课性质,机构设置上独立于各专业学院,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尤其是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因为认识不到位、配备不齐全、环境不支持等因素无法发挥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同时也失去了教育影响的重要阵地。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相互独立。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一直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平台,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社团参与情况的调查也显示高校中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平均每人参加的社团为1.8个。但学生社团较多的是以兴趣爱好或专业特点为主要内容而成立,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推进方式,缺乏统一引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交集很少。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各自为政。长期以来学生党建工作内容主要为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管理,而其主要的工作者为辅导员指导下的学生支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院系或者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部门。前者侧重于组织发展,后者侧重于课堂教学,缺乏工作中的沟通及互助。
三、学生党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挥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链接点
第一,指导思想一致。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全面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任务目标相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同样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同时为建设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第三,工作内容的交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而这些内容同样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对学生党员培养、考察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一名学生党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第四.教育方式的共通。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高校学生党建,都必须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实际。而理论讲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网络阵地等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是两者工作中经常采用的办法。
(二)学生党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一,学生党建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方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党建机构设置不断创新,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学生党建工作系统,确立了更为明晰的工作抓手。学校学生党建指导站及各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站的成立,在传统的学生支部之外,能更好地发挥对学校、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统筹安排,强化各支部之间的联系,提升党建活动的科学性及长效性,同时也为学生党员发挥作用及培养提升创造了更好的平台。通过这样完善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方式,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生动的融入其中,以学生党建的渠道和抓手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范围。
第二,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活动开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65.1%的大学生在调查时表示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最大的优势在于把社会、课堂和学生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学生党建活动通过校内外一系列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为高校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螺旋上升,促使学生将理论、信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三、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鲜活的榜样示范。经过基层党组织严格考查和培养的学生党员不仅在学习成绩、工作表现及日常生活中发挥榜样作用,同时也是学生中宣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学生党员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是在学生身边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带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润物细无声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四,学生党建工作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动力。通过学生党建带团建,学生党建进宿舍等,有效地突破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隔阂,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第一、二课堂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互动。同时以学生组织为中介,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学生的视角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融入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形成动力支撑。
通过高校学生党建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方式,校内外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以及与各学生组织的互动关系、可以有效的整合学校各类教育资源,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以党建为龙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第一,促进教育主题的升华。由于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交叉及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效承接更高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将学生的思想提高到更高水平,激励学生有更高的追求,激发其不断完善自我的积极性。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为广大师生办好事、办实事,把为广大师生服务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
第二,增强教育主体的互动。通过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增强思想政治教师与辅导员的互动、学生党员与非党员的互动。辅导员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的实践者,通过与辅导员的沟通和互动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状况,并及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主体,通过与学生党员的互动,以党员为榜样,能够激发其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自觉性。
第三,创新教育实施平台。依托党支部构建新媒体平台,重点通过党建资料、信息的宣传,将党建学习资料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生活化处理,使其更贴近生活而易于接受。在新媒体平台的构建中,学生党员还将通过自身的先进性,扩大其榜样示范作用,并提高其新媒体的影响力。使新媒体平台成为各基层党建的重要依托和工作特色,这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挥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同时对于党员或预备党员,在党建新媒体的探索中不仅提高自身开展活动的能力,也极大的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努力与时代潮流向结合,由点到面地凝聚前进的力量。
第四,强化教育影响的渗透力。利用党校、党支部、团校、组织生活等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从而实现隐形教育影响;通过党建园地、支部活动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交互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党建园地、支部建设等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强化教育影响的渗透力。
〔参 考 文 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沈壮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05,(03).
〔3〕 崔欣伟.构建以大学生党建为龙头的“多元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4).
〔4〕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04).
〔5〕 万美容,曾岚.“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5).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