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2014-04-29 12:46张伟强
中国机械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机械制造高职院校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里,工业机械市场所面临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培养机械制造类创新型人才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前提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以及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以实际案例来具体阐述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希望为社会提供更多复合型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创新人才培养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逐渐进入国际市场,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力也逐渐激烈。为了满足我国现代工程技术的更新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出更多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输入为相关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

1.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创新可以保证国家及社会的进步。在市场化经济体制背景下,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培养创新人才更是企业追求创新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一大批经济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的国际公司与我国企业之间的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只有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与之抗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便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机械制造类专业更应该着重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深厚、技术水平高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机械制造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在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训,鼓励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积极设想、大胆创新,以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在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培养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机械专业人才。

2.影响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因素

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影响因素的实际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创新能力与其自身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社会实践以及学校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等因素有关。一般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仅兴趣广泛爱好众多,其在对待学习的态度较为端正及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时其思想也较为活跃、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往往能突发奇想,有一些创新的想法。

3.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相关教育机构的资助下,在国家级教育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冶金机械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以为社会培养一批批极具创新、综合素质高的冶金机械人才,下面通过介绍其具体改革措施来探讨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3.1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全面贯彻创新人才培养思想

在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既要满足全国标准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又要基于本学院的专业侧重点进行以适应人才市场的特色改革,采用“活模块、宽结构”的综合结果模式的课程。课程综合例如将原本分为《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三门课程通过优化选择后综合为《机械制造基础》这一门课程,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知识的重叠、脱节及互相割裂的问题,减小了课堂教学课时,从而可以让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一些综合设计性、排障性的实验,增设了《机械创新设计》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从而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创新意识。

3.2做好“三加强”建设

所谓“三加强”建设指的是加强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高职教材建设和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首先是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一个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的关键便是建设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其具体一方面是进行内部培训提高教师水平,另一方面是积极招聘引进教师以优化教学队伍结构。在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时,要以规范教材为总体原则,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材混杂的问题,教材改革整体上要體现先进性、综合性以及实用性等。最后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要注重教改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密切结合,一方面要建设并完善学校的机械基础实训中心、CAD中心、机械控制技术实训中心等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与其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全面系统的科学实践平台。

3.3结合院级、系级创新体系,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一个科学系统的创新领导队伍体系是进行创新、改革的前提,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专业教育建立了创新教育体系:

图①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示意图

通过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兴趣,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3.4创新教育中注重个性发展

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习”、“思考”及“实践”三者之间的关系,创新的基础是学习、关键是思考、其根本是实践,为了让高职学生有一个轻松自由、科学健康的学习环境。在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性压缩必修课、降低学分要求,并提供更多的选修课以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突出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机械专业人才。

4.结论: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相关教育部门及教育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探讨、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创建更多、更实效的方法来培养出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参考文献

[1] 范绍玉,杨中秀,苏道春.论高职机械专业教学创新[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05)

[2] 毕静波,于涛,龙素丽.高职高专机械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 职业技术. 2007(24)

[3] 何亚银,彭玉海,魏伟锋,王燕燕.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装备制造技术. 2009(03)

[4] 贺利乐,原思聪,张小龙.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与现代化. 2010(02)

[5] 蒋国璋,孔建益,高全杰.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 中国冶金教育 2008年03期

6.作者简介

张伟强,1968年4月出生,男,汉族,广东潮州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研究方向,机械制造。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机械制造高职院校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浅论节能设计理念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中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