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2014-04-29 00:44古红梅张伟韩晨光
关键词:创业教育机制大学

古红梅 张伟 韩晨光

[摘要]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承担着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地方大学创业教育在机制的设计上强调定位与入链的原则,以此为指导,可以构建一个由激励、保障、评估为主体内容的机制体系,对应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管理的根本需要。本文以北京联合大学为分析样本,具体阐述了这一机制体系的构成和运行方式,并对其运行质量的提升提出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创业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917(2014)01011505

在创业教育研究体系中,创业教育机制体系的建立是各项工作展开的基础。本文拟从创业教育机制的本质展开探讨,以样本大学为例重点考察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的理论构建和实际操作,以期对创业教育机制研究有所贡献。

一、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的理论分析

地方大学创业教育由于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其机制运行迥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识类课程教育,也不等同于大学开展创业服务工作的制度安排。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也是其理论构成的特征之一。

(一)创业教育机制的理论起点

对创业教育机制的理解,应该溯源至机制的本意。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当下“机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其核心有两点:首先,机制关注事物的内部性,它更加强调事物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次,机制在动态中获得稳定,它使得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按其运动方式协调发展。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机制具有系统性、自发性、非线性、长效性的特点,均对机制的认识起到了深化作用。

按照以上对机制的认识,教育学领域提出了对教育机制的认识:教育机制指的就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教育机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有一类是从功能的角度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创业教育机制则可以相应地被理解为创业教育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创业活动本身具有实践性、关联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因此在把握创业教育机制的概念意义时,应将创业特质予以充分考虑。

(二)创业教育机制设计的原则

经典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机制是可以设计的。教育机制的设计一方面要符合教育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要符合该教育门类的具体要求。由此,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设计要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要满足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共进。

1.定位于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动态需要

人才培养自有其规律,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强调创新性、主动性、实效性。由此要求,首先,创业教育机制在设计上应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满足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需求;其次,创业教育机制应该符合创业学生从幼稚到相对成熟、实行环节从想法到实干的发展规律,符合创业活动本身的运行特质;第三,按照人才培养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以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地方区域发展为参考依据,树立创业教育机制动态发展的理念。

2.入链于创业教育的关键需求环节

“入链”的概念引用自信息技术领域,本意是指向某一网站或网页的超级链接。入链强调信息资源的高质量指向性和共享性。创业实体本身即处于上游及下游产业的链条当中,创业信息的获得、创业资源的整合、创业产品的服务提供等核心活动均处于较为清晰的逻辑链条当中。因此,基于创业实践需求的创业教育,也应该体现出入链的原则,体现在:首先,创业教育的机制框架应该符合创业活动本身的逻辑过程;其次,创业教育的机制应该满足构成创业教育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的需要;第三,创业教育机制的运行应该满足创业教育对象、内容和外部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的构成及其体现

地方大学的办学特点是立足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地方大学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并为其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条件。因此,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的运行,应该全方位体现地方发展的需求,按照“教学—实践—管理”的教育需要设计其主体框架。北京联合大学(下文简称联大)作为北京市属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大学之一,学科种类丰富,学生规模大,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长,且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因此可以作为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运行的样本加以分析。

(一)激励机制——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保障

激励机制是教育机制当中的重要范畴,其性质属于正向反馈机制,即以机制的运行起到促进教育活动生长发展的作用。地方大学创业教育的对象是在区域范围内对创业活动有兴趣的一般大学生或潜在创业者,因此,創业教育激励机制的运行原则就应该是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积极性,按照教育对象的动态发展规律促进其成长。联大的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主要是由“培养政策”、“创业教学”、“扶植资金”三大核心要素组成。

1.培养政策

创业激励机制当中,人才培养政策是创业型人才全面发展的依据,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联大2012年下达的《北京联合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试行)》(京联教〔2012〕20号)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两个创新创业学分方能毕业。学校认定的创业活动,主要指学生自主创业、注册创办公司。该政策的实施,预示着学生若想完成学业,必须按规定完成创新创业学分,其覆盖面是涵盖全体学生的。这就起到了对全体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激励作用。文件当中规定学生获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亦可获得学分,取得该创业证的学生在毕业后进行个体工商经营的,可以按北京市相关规定享受工商税收的减免政策,这就对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放大了激励效果。

2.创业教学

创业教学不同于基础学科教学,更加强调教学环节的实操性。举例而言,联大目前创业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和“典型示范”的教学方法组织学习。在“任务驱动”环节,教师以创业真实情景中的要点设置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例如企业的选址、开展竞争性谈判、企业融资等,并按照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及结果给予点评和打分,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在“典型示范”环节中,教师邀请当地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进入学校,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商机的把握、初创企业战略管理等内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性,进行案例式说明或者经验式传授。这些企业家都是真实创业的成功典范,与企业家的互动交流可以在感性上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模仿意识,激起学生对创业持久的兴趣,增强创业教育的粘合度。

3.扶植资金

采用扶植资金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例如,联大对创业学生提供扶植资金,以创业奖助学金的形式加以表现。该资金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入北京当地企业资金作为创业学生的帮扶式资金。该笔经费不占学生创办企业的股份,不参与分红,学生在经营一定时期后需要返还经费。总体而言,扶植资金的激励作用远大于其本身的筹资作用:通过成功申报创业资金,学生的成就感被激发,其成立公司开展项目经营的行为也正向激励学生的创业行动;定期的跟踪回访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校是创业的持续性支持平台,激励其不断发展;引入当地社会资金提供经费支持,既可以提高地方校企结合的水平,也可以激发受资助学生的地区归属感。

总体而言,创业教育激励机制的三大核心要素当中,培养政策是基础,广泛的政策激励带来了创业教育的基数保障;创业教学是重心,接受创业教学的学生构成了创业教育对象主体;扶植资金是关键,依据创业资金扶植的创业案例,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进入创业领域。在这些行为当中引入地方元素,可以有效增加创业教育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放大其激励效果。

(二)保障机制——创业教育实践的现实载体

保障机制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为学生创业项目的上游和下游提供保障。在创业项目上游阶段,可以提供政策优惠、场地提供、项目评估等,帮助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在下游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引入外部资金、协调市场关系,降低项目落地后的运营风险。联大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主体,由“政策保障”、“实训保障”、“经营保障”三个要素组成。

1.政策保障

政策保障是保障機制体系内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依据。以联大为例,除上文提到的“创新创业学分”之外,学校将保障学生创业教育写入年度就业工作指导意见当中,校级就业主管部门也将创业教育的师资保障、经费保障等政策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之内。通过以上行动,创业教育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其运行以文件的形式得到了正式的认可,为创业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规范性依据。

2.实训保障

实训保障涵盖的时间段始自学生确立创业志愿,终于创办企业开始实体运行。此时段学生的创业项目处于选择和萌芽阶段,强调实训的意义。例如,联大在创业实训阶段主要以“资讯交流”、“项目评估”、“模拟实训”的表现形式提供保障,依次对应学生“项目选择”、“可行性分析”、“进入实操”的需求。在“资讯交流”环节,学校通过线上平台更新各类创业资讯,帮助学生顺利形成创业项目。在“项目评估”环节,学校组成校外评估专家组,对学生提交的创业意向进行技术上和经营上的评估,学校将对推荐的项目进行重点帮扶。在“模拟实训”环节,学校建立创业实训实验室,优先选择经推荐的创业团队进入实训室,依托线上的创业虚拟实训系统开展对抗加合作式的虚拟经营,提升其创业成熟度。

3.经营保障

经营保障环节主要针对的受众是正式成立经营实体的创业团队,自成立企业始,至企业成功生存两年,退出校内孵化止。此阶段的表现形式是“科技园内孵化”。例如,联大科技园在运行模式上,根据联大多学区、多学科和科研机构分布较广的办学特点,采取集中管理,分地域、多功能办科技园的方式,即 “一园多区”的运行模式。科技园在运行上紧密与北京地区发展要求相结合,例如通过与中关村科技园的合作,共建“北京联合大学留学生创业园”。在保障功能上,科技园在硬件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在软件上提供财务、法律、物业等各类咨询和对接服务支持。

总体而言,政策保障涵盖的群体最广,可被视为各项保障的基础。实训保障的受众规模中等,主要是具有创业想法的各级学生,因此其针对性相对较强,服务对象群既不宽泛又不狭窄,是创业保障机制当中的核心要素。经营保障的受众最少,但示范意义较大。

(三)评估机制——创业教育管理的规范要求

评估机制是组织机构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运用科学评估手段增强人和事物内在的运行动力并调节各方面的制约关系,确保项目的科学决策,保证运行和管理目标的实现。合理的创业教育评估机制,应该形成责任明确的评估机构、完整的评估内容和丰富而科学的评估手段。

目前联大的创业教育评估机制,主要包括“年度就业创业评估”、“创业课题研究”、“创业个案评估”三个方面,从校内宏观、中观、微观的视角开展创业教育评估活动。

1.创业教育一般评估

创业教育需要稳定的宏观评估,为整体创业教育布局提供最直接的依据。联大的创业教育评估机构主要由校院两级就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其主要的评估形式是年度就业创业工作报告。每年学院就业部门收集当年毕业生基本就业情况上报到学校就业主管部门,由学校整体总结年度就业工作,其中包括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全校创业工作的宏观展示,有利于积累稳定的创业数据,并且将创业情况放入就业和人才培养的全局中加以审视,放入北京市整体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通盘考察,有利于认清创业教育的定位和整体效果。缺点在于针对性不够强,数据大多属于统计性描述,缺乏深度分析。

2.创业教育专项评估

为弥补年度工作报告在创业教育评估中针对性和理论深度方面的不足,采用课题形式进行中观层面的专项评估就尤为必要。以联大而言,学校每年组织相关单位申报创业教育科研活动,其特点在于:紧密联系北京地区优先发展领域的需要,多采用实证分析开展研究,关注本校的创业教育实际开展研究。通过课题研究积累的数据和分析结论,可以使教育管理者更加科学地评估创业教育开展的状态。

3.创业教育个案评估

为给创业教育评估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地方大学可以开展个案访谈,组织微观层面的创业评估。例如联大即依托创业扶植基金工作,对成功开办企业的创业学生案例进行跟踪回访。案例选择的原则,一是项目要成功运营2年及以上;二是受访者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创业者而非依靠家族企业或特殊社会关系的创业者;三是创业项目符合北京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及学校专业特色的典型性要求。案例访谈主要内容涵盖受访者的社会背景、创业动机、创业过程、问题及解决、创业能力自我评估等,以此反馈到创业教育教学当中。

创业教育评估机制中,年度就业创业评估从宏观角度展示一年来创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保证教育管理者在整体上把握创业教育发展走势。创业课题研究则在中观层面截取创业教育的某个层面做深入的研究和理论分析,为创业教育评估科学化提供依据。创业个案评估则在微观角度展示创业教育对象的发展历程,采用自评手段提供创业教育评估的一手材料。

在上文所述的体系当中,创业教育机制三个主体的安排及层级结构,体现了创业教育的发展链条,按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定位其核心所在。创业教育激励机制肇始于创业教学的开端,满足在这个阶段受教育者创业学习基本要求。创业保障机制侧重于对创业实践发挥功能,满足受教育者发展阶段的核心需要。创业评估机制则主要服务于创业教育的管理范畴,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三个主体贯穿创业教育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各有侧重,通过样本学校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之构建的创业教育机制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提升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运行质量的路径选择

创业教育机制研究目的,是为了从结构和内涵上优化构成主体间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提升创业教育质量。为此,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机制体系的构建与升级,应该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布局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三方入链于整个创业教育机制体系当中,并且积极拓展创业教育机制研究的边界,动态修正不断发展。

(一)立足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机制的顶层设计

创业教育机制设计必然要体现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运行规律。

首先,要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作为创业教育机制设计的重要依据。例如,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当中,以技术升级为产业转型的关键,要求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金融服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商务旅游产业。作为地方大学的联大,在创业教育构成主体内也要进行相应的功能调整,例如在创业教学当中以技术性创业企业作为研究的案例,创业资金评审中提升重点支持发展产业项目的评分比重,留学生创业园内加大对高技术型创业团队的引入,在创业教育评估过程中提高对主要发展产业关联度的考核要求等。

其次,按照地方经济地理功能带的划分作为创业教育功能布局的重要依据。例如北京市按照产业分布的特点,将北京市重点发展地区划分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区”、“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以及“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四大板块。地方大学在设计创业教育机制上,也应该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的产业分布,合理做出调整,有意识地引导创业人才选择符合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创业项目。

(二)引入第三方进入创业教育机制的刺激系统

按照社会生态学理论,闭合性较高的社会组织形态,如当前大学体制下的创业教育体系,需要有效而广泛的外部接触,将第三方纳入“学校-学生”的双向体系当中,给予良性刺激而促其发展。这也是定位与入链原则的题中之义。

在激励机制当中,应该加大对学生走向校外拓展创业教学空间给予的政策上的支持。对学生参加创业各级各类实习给与学分激励,在创业经费的筹措上多使用外部资源,一方面减轻学校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度。在保障机制中,应该强化校企结合的力度。目前一些国家级和地方的公益基金、投资团体开展了各种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训的项目和模拟企业运行的项目,学校应该积极引入外部资源,拓展创业教育的合作范围。在评估机制中,目前地方大学创业教育评估主要是内部评估,具有评估方单一的缺点,有可能存在评估指标偏颇、分析不客观、内容不全面的隐患。要积极引入校外专业的咨询评估机构纳入创业教育评估机制当中。

(三)扩展创业教育机制研究边界,调动多元主体积极性

创业教育机制的建立目前远未达臻境,创业教育研究应该是在实践当中不断修正得以发展的。本文所提出的创业教育机制体系选取了实践当中创业教育活动中的主要载体,而非穷尽所有构成因素。事实上如机制的外部影响因素、内部附属因素等,限于篇幅无法详细分析。例如,身为企业家的创业导师作为创业教育的智力资源,对其本身参与创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也值得充分重视。再如,创业教育机制当中的制约因素可以对创业教育的对象起到错误行为的纠偏和限制,同样值得详细研究。因此,在进一步的创业教育机制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创业教育举办地的区域特点,充分调动各主体的作用,扩展研究的边界,以此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机制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以渝:《机制论:事物机制的系统科学分析》,《系统科学学报》2007年第10期。

[2]王长乐:《教育机制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孙绵涛、康翠萍:《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教育研究》2006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机制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