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艳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以客观的态度看待生命。可是由于应试教育,很多学校的语文课堂都是生硬的语言文字教学,导致学生不能正视生命、珍惜生命。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当前学校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生命意识;小学语文课堂;培养
一、生命意识的重要性
1.生命意识对社会的重要性
拥有生命意识,不仅仅是对自身生命的理解,同时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将造福于整个社会,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小学教育是孩子第一次正式认知世界的踏板,此时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尤其重要。
2.生命意识对孩子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水平还有待提高。小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但是我国现今的应试教育导致了语文课堂教育与精神意识完全隔离。绝大多数的学校只图功利,而忘却了小学教育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传承,更是为了给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平台。学校教师过分地强调课本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心灵的教育与引导。家长也顺应潮流,一味地认为孩子拥有好的成绩、好的学历,必将拥有好的未来,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灵辅导。这些外界原因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当面对生活物质的匮乏、学习的压力剧增时,有些学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生命。每当这时,我们的父母教师才学会自责,责怪自己只求功利,从未以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建设,致使孩子无法承受生活里的任何挫折。
二、小学课堂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策略
1.指导、帮助学生充实精神生活
生命的精神实质是创新,创新能引导人们创造一个新的未来,不断地超越现状,加快社会前进的步伐。仅靠外界的引导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是远远不够的,生活本身就是靠人自身有意识的理解,一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要超越自我就必须改变自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以优补缺。人们通过教育可以学会客观地感知社会现象。精神的教育远胜于书本教育,它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将课本上的真理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灵魂,这样才能使学生快速地适应时刻变化着的社会,不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勇敢面对,而不是选择放弃生命来逃避责任。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中,教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这绝对不是仅靠一味地严格或者慈爱就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该严格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该慈爱的时候一定要慈爱,以便建立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能帮助教师尽可能完全地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会他们面对挫折时要勇敢,灵活地采用正确有效的途径克服困难。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技能,这样的教學才称得上实现了教育的真正目的。
2.用课本知识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生活热情
语文课堂的学习和语言是不分家的,材料中的一些话我们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语文课本的内容虽有不同的风格,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每一篇文章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值得学习的不仅仅是如何用文字来表达情感、描写人物和场景,还有如何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信息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场景搬到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书本知识,结合现实情况,让学生在逐步接受知识的同时体验生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事物,让学生体悟生活经验的重要性。为人师表,就应该包容学生,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心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世界有爱,学会尊重、爱戴教师,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3.建立交流平台,体悟生命价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对话的平台、表演的机会等类似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的活动,让大家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目前的教育近似一个缺了灵魂的躯壳,缺乏活力。教师为学生提供对话平台,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人与事,然后以这些人和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让其他学生也进行讨论,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所说的相应拓展,加以补充。这种方法不仅能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也让学生深刻明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师生之间更加和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发现生活,这是教育的主要目的。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接触,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生活有强烈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不逃避,学会珍惜生命,不轻易放弃。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创新教学方式,将现实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参考文献:
冯建军,生活和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