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翻译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2014-04-29 06:20张天骄
大观 2014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张天骄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往来变得日益频繁和重要,而翻译作为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有越来越多的翻译家和学者不断提出新的翻译理论和方法,零翻译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翻译策略。本文将对这一新兴翻译策略展开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高译者对零翻译策略的认识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外来文化,进一步丰富翻译理论。

关键词:零翻译;跨文化交际;可译;不可译

当我们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要面对不同于自己文化的语言和规范,文化的不同通常会给交流者带来一定的困难和误解,这也许会引发文化冲突、心理障碍或是更严重的后果。因此,翻译作为两种文化之间的移植,不仅是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相联系,并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为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人们会说他必须掌握两种语言,确实如此,但是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王佐良,1989:18)本文中所讨论的零翻译策略,可以使译者更好地帮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本文肯定零翻译的存在,并对它的定义、理论依据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和实例阐释了零翻译存在的合理性。

一、语言、文化和翻译

既然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内的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翻译,那么很自然地我们就要考虑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我们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提出,“使用特种语言表达思想的某一社群的独特生活方式及其表达方式。”一般来说,文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物质文化(2)精神文化(3)文化习俗和制度。从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表现文化一种方式。没有哪种语言可以离开文化的语境而存在,也没有哪种文化可以离开语言的构造而存在,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在:(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3)语言是文化的刺激物。

翻译和文化之间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翻译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国家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可以促进翻译活动,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或影响翻译活动。既然我们已经弄清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难理解翻译其实就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也涉及文化之间的信息传递。文化的共性使得这种转换成为可能,而文化的个性又使得这种转换不可能完全实现。正是由于文化个性的存在,才使得文化差异得以形成,那么译者的职责就是将这种文化差异减少到最小,从而实现文化的转换。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多种翻译方法和策略,实现翻译功能的最大化。

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就提出了“翻译的限度”这一概念,并且他区分了两种不可译类型: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他认为文化上的不可译性相比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并不是那么“绝对”,他还在他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指出,“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媒介层次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次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根据卡特福德的理论,“一般说来,如果不可能把功能上相同的语境特征建立在译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之中,就无法进行翻译或者说出现了不可译性。”(卡特福德,1965:93)在中国的翻译理论史中,讨论的不可译性主要集中于诗歌的翻译。一些翻译家像茅盾、林语堂、朱光潜等都认为大部分的诗歌是不可译的。

通过以上学者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所谓不可译性就是指在目的语文本中再现原文化和语言特性的不可能性,但这种不可能性并非是难以逾越的,我们只要合理的选择翻译手段,正确处理好源语言信息和目的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减少文化缺损,就能够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

二、零翻译的定义和分类

零翻译概念最初是由杜争鸣(郭建中,2003:217)提出来的,但那时,杜只是把它定义为“不译”而不是“零翻译”,因此零翻译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没引起太多的讨论。零翻译作为中国一种新兴的翻译策略是由邱懋如(2001:26)教授正式提出的,这一新概念一经出现在《中国译者杂志》之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例如,贾影(2002:75)发表题为《“零翻译”还是“不可译”》一文与邱懋如教授商榷。

关于零翻译的定义,邱教授认为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1)指源语中的词汇故意不译2)指不用目的语中现成的词语来翻译源语中的词语。它可以分为全部零翻译和部分零翻译,而全部零翻译又包括迁移、省略和象形翻译;部分零翻译包括直译、意译、补译和音译加注。实际上,零翻译完全不同于不可译,不可译反映的是语言的本质,与翻译相对立,然而零翻译是可译却故意不译,属于翻译的一种方式和技巧,以下面这句话为例:What does destroy mean?译为:Destroy是什么意思?在这里,Destroy不是不可译,而是零翻译。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零翻译的基本理论,下面我们将进一步研究零翻译的应用。

三、零翻译的应用

由于零翻译的兴起,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媒体和文学作品,比如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科技、小说、戏剧等,接下来我们就以两个例子作为分析:

例1: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说,他昨天从电视新闻中获悉法轮功痴迷者白焚的新闻时,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慨”。过去,法轮功一向标榜“真、善、忍”,以反科学的迷信迷惑信众,现在不惜以信众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为代价,与人民、与政府对抗。自焚一事充分暴露了以李洪志为首的法轮功组织的邪教本质。(科技翻译信息化2005:148)

译为:Lu Yongxiang,president of CAS,said he was greatly shocked and outraged at the TV news yesterday about the self-burning of Falungong fanatics.Under the guise of preaching “Truth,Kindness and Tolerance”,Falungong has always been misleading people with its anti-scientific superstitions.This self-burning proves Falungongs blatant defiance against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at the sacrifice of the families and lives of its followers.Once again is exposed the evil nature of this cult headed by Li Hongzhi.

在这里,“法轮功”就直接采用音译的形式,属于部分零翻译的一种。

例2:DOS,Windows are two of the operating systems developed for micro-computers.Compared with UNIX,these operating systems are much simpler but none the less essential to the routine operations.The applied software refers to user-created programs for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specific domains.Every user program must be written in a specific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such as assembly,COBOL,FORTRAN,BASIC,PASCAL,C,LISP.(Wang Youcheng,1997:379)

译为:DOS,Windows这两种操作系统是为微型计算机设计的操作系统。与UNIX比较,这些操作系统简单得多,但对例行操作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指的是用户为解决特定领域的问题而编的程序。每一用户程序都可以用一种特定的计算机语言编写,如汇编语言,COBOL,FORTRAN,BASIC,PASCAL,C,LISP。

当涉及到计算机语言的翻译,我们习惯使用首字母缩略法,这也是零翻译策略的一种形式。

为什么零翻译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呢?主要归于三个原因:第一,语言文化的不同,人们要想互相了解,就必须学习接受其它语言和文化。第二,不同语言共性的存在,人们所理解的某个事物也许是一样或相似的,因此他们可以使用零翻译策略达到交流的目的。第三,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许多新产品的问世,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零翻译策略创造一些新词进行不同国家间的买卖与合作。

四、结论

零翻译作为翻译领域内的一种新兴翻译策略,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部分学者的需要。这种特殊的翻译策略能够将源语言信息全部或部分转换成目的语信息,它完全不同于不可译。随着新术语和新概念的大量出现,零翻译就成为了一种权宜之策,所以零翻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打破了语言的的分隔状态,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肯定零翻译存在价值的同时,也要考虑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大量零翻译词汇的出现,会破坏源语言信息的完整性,而且会给译者带来一定的惰性,成为他们节约时间和体力的借口;再有就是读者对待零翻译策略的态度是不同的,一些英语敏感度很强的读者就能很容易接受,而相反那些对英语知识了解甚少的读者就很难接受一些零翻译词汇,因此,大家在使用零翻译策略时,一定要合理、适度,不可乱用和滥用。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相信零翻译策略将会拥有一个广阔的前景。本文的目的并不是鼓励大家多用零翻译,而是真心地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译者真正投入到翻译事业,并且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更加广泛和便利的道路。

【参考文献】

[1]Catford 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2]Newmark 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陈建平.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5]杜争鸣.论意译、直译、不译的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涵义[A].见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24.

[6]方梦之.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9]罗国青.零翻译初始规范形成的描写研究[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8-71.

[10]邱懋如.可译性与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1.

[11]孙艺风.视角、阐释、文化一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2]徐丹.语言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再探[J].深圳大学学报,1995(1).

[13]袁斌业.也说汉语中零翻译缩略语的使用[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45-47.

[14]赵明,王慧娟等.关于零翻译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15]郑瑞.零翻译初探[MA].东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隐形文化障碍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