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英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首先,树作文“细”的意识。
话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半瓣花上可以体会到人情冷暖。作文的主题立意要高,发掘要深,那么我们用以表现主题的材料就只需要“一滴水”“半瓣花”就足够了。这样写作和构思,既能达到较高的立意,又能言之有物,正所谓的大处着眼,小处着笔。选材时,往往是那些所谓的“小事”更有典型意义,更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积极的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就是常说的“小中有大”、“以小见大”。通过小物小事来写大世界,或融情于物,或赋予其象征意义,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从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小中見大,深化文章的主旨。
其次,选择细的角度。
生活中的一次历练、一番拼搏、一点收获、一种体验甚至不经意的一次搀扶、一次回眸一笑……正是这些细微的点点滴滴,经过我们的剪辑加工、精心组合,它们就会变得鲜明而丰厚、灵动而美丽,泛出生命的光彩来,因而显得异常精致,其材料所蕴涵的大的哲理也就凸现出来了。例如,莫怀戚的《散步》,就是选择了“我们在田野散步”的小事,一个细微的平凡的“背”的动作的细致刻画,就鲜活地展示出那浓浓的亲情,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读者。再看,冰心的《荷叶 母亲》就是那瞬间的体验和感悟,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一个细微的动作,“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就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母爱的细腻而伟大。
在作文选材的教学指导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那些关于父母亲人、老师朋友、路人甲乙等等的小人小事,抓住这些小事的细微区别,把握住这些小人小事的闪光点,挖掘小人小事的精神实质,特别感受加以细化地写成作文。正因为将材料细细地描摹,于是就避免了我们作文的通病,(作文蜻蜓点水,干瘪、枯燥)让我们的作文得到了润色,成就了一篇好作文。
第三,抓住细的着手点:
一是趣味点,在最具有情趣处写好细节;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为了讨好中举后的范进,来了个超讽刺的极具戏剧性细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就这样一个细节,就活脱脱地浮现出胡屠户的“趋炎附势的嘴脸”。如《解救足球》一文就在众人用不同方法解救挂在树杈上的足球的戏剧性过程上用足了文字,精彩动人。
第四,刻画细的手法:
细腻是细节的最大特点,不在笔墨多少,而在角度细小。作文中的细节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简笔,二是浓墨。细腻的描写,来源于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自己的描写对象。你看,纯粹写树叶,我们班的李瑞婷这样写的:那些枯黄的树叶被风一吹,掉落下来,有的掉在草地上,有的掉在小道上,有的掉在池子里……
细选角度。以人物表现为例,细节描写可以从肖像、服饰、语言、动作、神态等任何角度来表现,如《一面》一文写鲁迅先生,就有这样一个镜头特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让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病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摸一寸长,显然好久没有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个细节抓住了“肖像”近距离的特写,巧抓“瘦”中的“精神”来表现,以头发、胡须为描写内容,始终透露着“斗争”的精神,真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啊。
细用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鲁迅的《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情景。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细处锤炼词语。细节描写上细腻见长,但不啰嗦,更注意语言的精炼,重在词句的表现力。《孔乙己》:①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后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②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句中的“踱”和“笼”均是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话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用在细节描写上,是很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