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
摘要:国学一词早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已经存在,凝聚了无数古人智慧的结晶,历经时间的磨练和沉淀,最终形成我国文学史上最熠熠生辉的艺术瑰宝。现当代文学则是在“五四运动”前后,用现代文学语言来表达国人思想和情感的文学。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学史曾经遭受过重大的打击,随着后来西方文化的渗透,又出现文化入侵的情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学的发展。随着近几年国学热的兴起,对于现当代文学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个观念共同讨论。
关键词:国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研究
一、国学兴起的路程和原因
近几年,我国各地兴起了国学热,不少地方兴办孔子庙等复兴国学。这些行为在文学界掀起一股热潮。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文学家,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国学从最初在《周礼》中的记载:“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说明国学一开始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而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国学不断被重新定义。最先把国学的定义概括出来的,已经是在西学东渐,清末民初的时候了。国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是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是我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思想的传递和传承。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传统国学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无论是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还是社会道德秩序,都离不开传统国学的基础。甚至是其他文学的兴起和发展,都不能割离传统文学。因此,国学的兴起具有必然性,是传统文化的轮回,是古典文学的重生。
当今,无论是文学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建设,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道德秩序的建立离不开传统道德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则是现代文学的宝库。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起着任何其他文化不能替代的作用,它推动了现代市场的发展和现代文学的发展。所以说,国学的兴起不是偶然,是一种必然。众所周知,传统的文学研究比较多地集中于文学艺术作品的文本解读、文学艺术生产的精神-观念属性,以及艺术家的个体才能与创造力方面,而不太注重其物质的、机构的、技术的维度。这种研究范型随着新的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生产的兴起而显示出自己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今天的文化艺术生产的突出特点正是它的物质性、技术性以及各种文化媒介机构与文化媒介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艺术已经成为产业,这表明它的物质属性技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大大强化了。这种变化同样是文化研究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传统的文学研究一直是不关注文学艺术的物质性、技术性和产业性,也不怎么研究文化机构、文化媒介人等在文学艺术生产中的作用。比如有学者认为:文化研究“能够精细地剖析社会生活的肌理。文化研究重视具体的社会实践,尤其是日常生活实践,而这恰恰是许多传统学科所忽略的。我认为,物质实践与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在以前的学术研究中其实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因为对几乎是无穷尽的中介因素和环节缺乏精细的考察,两者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常常被简化了,抽象化了。而文化研究关注的是意义是如何从具体的物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并且强调这种意义的生产过程是包括制度、组织、文本、行为等在内的所有因素互相冲突并达成妥协的动态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精细描绘比较真切地展露了社会生活的内在肌理。
二、现当代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发展到今天,现当代文学的作品数量繁多,但质量良莠不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当代文学的作品呈现商业化、低俗化、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无法反应出作者的精神面貌,表达作者的情感,反映社会面貌,更多的是迎合市场的口味,创作出一大片的快餐文学。越来越多文学作品主题表达不清,内容浅薄没有营养,导致读者不能在现当代文学作品里汲取所需要的精神营养,这更像是一种快餐作品,读者喜欢看,但是看完就忘了,没有体现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重的娱乐性导致文学作品越来越廉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人们阅读的途径越来越多,读者的选择越来越大,但是优秀的作品却越来越少。现代文学的品味和深度被一再拉低,大量网络文化的冲击导致现代文学的发展现状岌岌可危。但是现代文学发展路途艰难并不代表现代文学就没有地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仍有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在大放光彩,熠熠生辉,他们的作品永远像一盏明灯,照亮读者心中的路。
三、国学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发展过程
很多学者认为,国学的兴起和现当代文学发展困难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觉得国学的兴起会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造成了阻力。很多人觉得现当代文学的作品质量比不上国学,地位也是低于国学。其实不然,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是在国学的基础上延伸开来,是国学发展的一种延伸。同时,人们对国学的盲目推崇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国学热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一种跟风的心理,大众对国学并没有完整的了解,这对国学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泯灭。
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精神,是我国数千年文化艺术的积累和传承,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理智的态度来对国学进行保护。
在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开始,人们对传统文学进行了一次严重的打压,造成一系列传统文学的断绝。人们用现当代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宣泄自身对社会的不满。动荡的社会环境让人们对传统文学的道德和礼仪充满了失望,从而对国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否定和批判。而在20世纪末,社会环境趋于和平,现当代文学开始呈现止步不前的状态,人们又开始了对于“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学的追捧,新的一股国学复兴热潮正在慢慢形成。到后来国家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开始了对传统文学疯狂的追捧,出现了盲目的国学崇拜,而另一方面现当代文学由于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大众文化越来越趋于娱乐化,开始呈现凋零的状态。
而在现代,一批学者打着理性复兴的旗杆,要求对现当代文学进行保护和继承。人们开始用科学理智的眼光对待国学和现当代文学,汲取两者之间的精华,去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融合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观当中。国学是所有文学的基础,现当代文学也是在国学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起来的,因此,人们要辩证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互助互利的。
四、国学的发展和对现当代文学未来发展的引导作用
国学与现当代文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国学饱受批判与质疑的时候,是现当代文学来反应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精神面貌,现当代文学是人们情感的宣泄。而在现当代文学走向下坡路的时候,是国学的复兴来促进文学的发展。国学的兴起给予人们对文学更多的关注和反思,也是对现下文学作品质量低下的一种警醒。国学的兴起是通过对古代传统文化精华的吸取和传承,来不断开拓各个文学领域。现下的国学热潮,也不是传统类型的保守复古,而是糅合了新的思想新的概念的国学潮。国学热的影响力甚至覆盖到国外,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起,是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新一轮的开始。
而在现在,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危机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越来越高,人们的娱乐出现多样化,阅读也呈现更多的选择,除了文学种类繁多,还有西方文化的渗透,西方文学在我国文化市场也有一番燎原之势,这些都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力。现当代文学早已脱离了诞生时动荡的社会背景,因此如何延续文学的生命,就需要立足于国学,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时代精神,来激发新的文学作品的活力。人们要常读常新,通过对国学进行新的理解和概括,来挖掘个中新的含义和精神。在现当代文学兴起的初始阶段,曾经对传统文学有过片面的误解,导致国学的一时低迷,而在现在,就需要人们在对国学进行充分的分析概括后,在这个扎实的基础上解读现当代文学,促进现当代文学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的人觉得传统的东西一提再提是老酒装新瓶乏味可陈,但其实传统文化里面经典的东西用现当代文学里面,用现代的观点和思想来解读,反而能挖掘更多的精髓,还可以避免现当代文学片面注重西方文学而疏离传统文学的情况出现。
五、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中国的社会和文化向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加强与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关系的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重点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借鉴国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现当代文学,丰富了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国学应该接纳台港,甚至海外华文文学,境外文学场的引入来开拓学术视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起源是通过接受西方影响,继承传统文学发展起来的,因此是中外文化的一种融合和发展。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除了经济相互紧密联系,各国之间的文化也在相互影响,因此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联系。但是现当代文学在与西方文学相互借鉴的过程中,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防止西方的文化渗透。我国在发展国学和现当代文学的时候,要注重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理性,同时注重把握文学的原点,还原文学场,要深入挖掘现当代文学中的文学价值和文学精神。因为就国学和现当代文学艺术在说,两者的作品数量非常大,所以也要注重现实主义的理论体系。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虽然反对政治干预,主张文学远离政治,但仍有很多作品反映了政治,与以往历史的发展不一样,以往的文学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政治见解。在现在的中国,政治对文学仍有相当影响力,但是文学对政治的反应却没有那么深刻了。长期以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关联的研究,这导致了一些误区,包括形成了一种以西方为是的文学评价标准,这不仅影响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阅读与接受,还导致了一种错误的文学研究价值取向。在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上,不能只是强调复活古代文化传统,而抛弃现代文化传统中宝贵的思想精神资源。
六、结语
我国要加强对国学和现当代文学的传承和发展,要不断挖掘时代精神,通过文学作品展现时代风貌。要对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进行鼓励,而不是一味放任一大批迎合市场口味的质量低下的作品充斥文学市场。好的文学作品能引领人们积极向上,带给人们心灵的洗涤,而商业化娱乐化的作品泛滥则是对国学和现当代文学的一种羞辱。只有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在作品中,才能诞生出好的作品,立足国学,给现当代文学注入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姚春花.国学热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33)
[2]高兴.比较视阈与文化之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态势分析与理念探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
[3]韩宇瑄.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探析[J].《参花(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