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2014-04-29 05:15柳沣洋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灵魂

柳沣洋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古诗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意义。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学古诗文教学的文化传承作用,本文从教学教法角度,总结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在知人论世、情景重现、读写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文化传承 知人论世 情景重现 读写结合

为庆贺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北师大视察,他在翻看课标时对师生们说:“我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总书记的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超过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数不胜数,而那些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典诗文,无疑正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基因重任,它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丰富文化内涵,也是我们民族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炎黄子孙人生观、世界观的体现。如果我们不去认真学习和继承它,反而让它们淡出学校的课堂,就会丢掉一个民族的灵魂,挖断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观念的陈旧和教学手段的单调,古诗文的教和学始终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例如一些课堂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随着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古代的社会背景、文化、风俗习惯都与现代相去甚远,如果教师不能够提前做好古代常识的介绍工作,不能形象生动地引导学生体验诗文所反映的情景中去,而是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而在具体的讲解时,往往注重对于重点字词、语法难关的功课,这样虽然在提高成绩上很有效果,却容易将浑然一体的诗文拆得七零八碎,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与传承文化的根本要求南辕北辙。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是民族的艺术象征与审美情感凝聚成的一颗明珠,它能够滋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重铸民族的灵魂。如果我们还是用那种陈腐机械的方法去教学,无异于买椟还珠,暴殄天物。为了突出古诗文教学传承文化基因的作用,我认为,应当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知人论世,在灵魂碰撞中提升人格

诗文讲知人论世。孟子曾说过:“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学习中国古典诗文,其实是一种和古代先贤们灵魂的深入对话。中国古典诗文的创作,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那些经典作品,都蕴含着作者人格、思想、品行的精华,闪耀着伟大灵魂的光辉。品诗读文,就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在这种交流碰撞中,能够提升读者的品位,得到人生的启迪。在品味作品前,首先要知人论世,即了解作者的身世、性格和创作特点,同时又要把作品的创作过程、诗人所处时代的背景与诗文联系起来。在教学时,一定要通过多种手段,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事先做好搜集整理作者和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工作,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深入了解创作背景、作者身世经历、创作时的情景、心境,这样才能拉近与作者的时空距离,便于深入体悟作者情感,感悟诗文内涵,起到灵魂碰撞,人格提升的作用。

2.情景重现,在体悟诗文中培养美感

讲究营造意境之美,追求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人的美学特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古诗文大都是具有意境美的名篇佳作,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最好切入点。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文美妙意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是通过古诗文教学传承文化基因的一个重点。所谓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相融合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具体的古诗文教学中,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手段,紧扣情与景的密切关系,引领学生徜徉在古典文学所营造的美的意境里。为此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对诗文进行模仿重现,使得学生能够加深对诗文的印象、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或者通过放映风景记录片展示不同的景色,或者播放音乐渲染气氛,或者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排演情景剧,根据诗文进行情景重现,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沉浸在作品营造的情景中去,体验作者情绪,引起美感共鸣。

3.读写结合,在实际运用中传承文化

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活学活用,加强学生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打好学生语文功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想要让古诗文起到传承文化基因的作用,就要采用读写结合的手段,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让他们能够在了解古典文学、爱好古典文学的同时,尝试着将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首先是注重朗诵。要想使学生充分理解古诗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音韵之美,那么就必须积极培养学生掌握朗诵技巧的能力,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认真校准字音,划分好节奏,按照节拍充满感情地朗诵,做到声情并茂。其次是尝试进行创作。文化的传承是一潭活水,要做到学生能够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创作的能力,需要循序渐进不断练习。可以采用对古诗文进行改写的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将古诗文进行现代语言的改写,尝试去揣摩作者的心境、思绪,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者根据自身经验,尝试创作古诗词形式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感受能力,深化对古诗文的理解,又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初窥文学创作的门径。

在全球化浪潮袭来,英语和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总结既往的经验教训,认真探研新的教学方法,大胆破除陈旧思路,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任。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学遗产就像一座宝库,只要我们不断的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同时付出辛劳和汗水去深入挖掘,就一定能获得丰富的宝藏。

【参考文献】

【1】林萍.引导学生徜徉在美的意境中——中学古诗词教学琐谈【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2】郭弘钿.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3】尹雪梅.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探索【J】.学周刊,2014(24)

【4】覃可霖.也谈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改革【J】.钦州学院学报,2011(05)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灵魂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