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豪
一
打开古籍里的月光。
就像打开了一册课本里,流淌的黄河与长江,连绵逶迤,滔滔不息,穿越了文字的山丘和城垣。灯下翻书的学子,踏着斑驳的月色和光阴,在地理和历史交织而成的版图中,寻找心灵的家园。
遥远的牧笛和歌声,呼唤着青草和牛羊。放牧春天的人,用石子、竹片和木头,刻下了生命的花期。爱情遇水发芽,姓氏落地生根,我血脉中紧紧相连的,又是谁苍老的乡音?
岁月篡改了朝代。手捧楚辞的人,在歌谣中安身。我甚至能一口叫出他熟稔的名字,但却遗忘了他恍惚的面容和背影。月光依旧,烛照大地。
二
打开古籍里的月光。
就像打开了线装书页中,那古色古香的曲径和回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通往我们草木蓊郁的今生与前世。锄禾的农人,在文字的稼穑,符号的子粒,和风云变幻的天气与谚语中,构筑着一个童话的王国。一册古籍就是一个王国。
镇纸静默,龙盘虎踞。压低了暮色和涌动的风声。那么多的喁喁私语,从书页中传来,包括春风的马蹄,踏遍了辽阔大地。赶考的书生,背起了行囊。而我只捡起了一片旧时的月光,澄明、恬静,像一块璞玉,等待着雕琢。
书中的红颜,笔下的江山,刻刀里的月白风清、花香鸟语,此时,都只是古籍中,微微泛黄的风景。寻根溯源,认祖归宗,或者,仅仅是为了从一册古籍中,找到我们共同的轮回与宿命。
三
打开古籍里的月光。
打开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打开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者打开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或者打开张若虚“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那么多的月光,透过尘埃,将岁月照得透亮。
月光下劳作的人们,繁衍生息。用炊烟和炭火,纪录着真实的生命与爱情。漂泊的脚步,被一粒文字绊倒。春风抒写着小篆和行草的情诗。
我会抵达,抵达唐诗、宋词、元曲,或明清小说浩翰的典籍,甚至是民歌与谣曲的故乡。每一粒汉字,从象形到会意,总能触碰到心灵深处柔软的地方。
打开一册古籍,明月朗照。岁月的卷帙,大地的族谱,已徐徐舒展。我发现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粒文字,在行走,或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