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纹小切口148例诊治体会

2014-04-29 03:46李志伟李焕英王伯磊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横纹疝囊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志伟 李焕英 王伯磊

【摘要】探讨经腹横纹小切口高位结扎疝囊,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14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高位结扎疝囊。结果:148例小兒腹股沟斜疝治愈率100%。结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横纹小切口治疗并发症少,损伤小,愈合快,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 ;腹横纹小切口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97-01

小儿腹股沟斜疝病一般无局部肌力微薄改变。所以通常不需做疝修补。男女发病率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双侧少见。我院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治疗,148例病人疗效满意,治愈率100%,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组148例均为1-6岁患儿,最大年龄6岁,最小1岁,平均年龄3.4岁。其中1-2岁60例,2-3岁50例,3-4岁21例,4-6岁17例。男孩130例,女孩18例。右侧斜疝30例,左侧斜疝3例。

1.2手术适应症

(1)年龄在1岁以上,经手术治疗无效。(2)近期有无呼吸道感染史。(3)小儿非早产儿,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4)传染病后身体虚弱已恢复健康者。

1.3 手术方法

一般都选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做腹横纹切口长约1-2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纹式钳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用小儿疝钩逐层拉开,找到呈灰白色疝囊,纵行分离肌层,钝性分离疝囊至颈部,在其颈部“8”字缝扎,在将缝扎线围绕疝囊结扎一次。剪去多余疝囊,间断缝合腹外斜肌腱膜一针。手术时间10-15分钟。

2结果

本组148例痊愈,术后5-6天切口拆线,切口1/甲愈合,腹股沟及阴囊无肿胀,术后随访,无复发,治愈率100%.

3讨论

3.1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小儿腹壁较薄弱,腹内压增高是疝诱发因素,其原因是小儿剧烈哭闹、长期阵咳、便秘、排尿困难等,致使腹腔内脏器经薄弱点向体表突出,形成腹股沟疝,疝内容物会逐渐经腹股沟而坠入阴囊,并平卧时疝囊会自动还纳腹腔内,长时间的疝囊脱出与还纳,摩擦使疝囊颈部增粗、增厚,易发生嵌顿,将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成长,一旦确诊,早期手术治疗。

3.2 本术式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符合小儿解剖特点,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本术式采用腹横纹小切口,微创切口,损伤小,张力小,可减轻术后切口疼痛,术后更早下床活动,愈合后,术后手术疤痕小,特别是疤痕体质,术后不影响腹部美观。

3.3 术前嘱小儿排尿,使膀胱空虚,切口不能太内,相当于内环位置切开,避免损伤膀胱。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熟悉解剖层次,寻找疝囊要认真辨别,结扎疝囊一定扎到最高位,剥离或横断疝囊要完整,防止术后造成真性复发疝。术中止血要细心彻底,特别是疝囊剥离面要注意止血,操作严禁粗暴,处理疝囊后壁避免损伤精索血管、输精管,特别是小儿输精管很细易损伤,要足够注意。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前应检查睾丸的位置,若手术时曾将睾丸提及腹股沟管内,应将其复位,避免造成易源性隐睾。如果小儿疝囊较大,高位结扎后剪去多余疝囊,不然术后出现腹股沟及切口下包块,其父母误认为手术不成功造成心理负担。

综合所述,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本术式适用1-6岁小儿,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短,易被广大患儿家属接受,更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怀谨 ,实用小手术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9-203

[2]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7-416

猜你喜欢
横纹疝囊人民卫生出版社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On the Generic Taxonomy of Opisthotropis balteata (Cope, 1895)(Squamata: Colubridae: Natricinae): Taxonomic Revision of Two Natricine Genera
小儿推拿“四横纹穴”定位考究
新型外螺纹横纹管管外强化传热分析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