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问题探析

2014-04-29 02:16董卫强
中国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探析

董卫强

[摘要]针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引导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本文对返乡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探析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090-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1],国家教育部公布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99万人,较2012年增加19万之多,比2011年增加39万人。未来五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还将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的高位。如果算上往年累积的待就业毕业生,就业人数还要进一步增加。然而,受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转型的不利影响,经济增长率缓慢下降,就业市场也不景气,表现在2014年的就业岗位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到15%,就业率也就随之一降再降。摆在大学毕业生们面前的困难在于,一方面是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提供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就业保障。我们随机在周口市两所高校的本、专科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且对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显得可望而不可即。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更加艰难的是这种形势还可能持续数年,大学生就业究竟路在何方?

在与日俱增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农村生源的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或创业,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立志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因此,返乡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民生领域热点与难点之一。每年有数以百万名的农村生源大学生毕业,如果其中有部分大学生回乡创业,不仅可以弥补当地经济建设急缺的人力资源,还可提高当地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针对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出现的共性问题从地方政府政策上以及大学生的自身定位方面进行探析。

1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难的原因

目前大学生返乡就业或创业还是停留在刚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实际的难题,诸如国家政策层面对大学生返乡就业或创业的鼓励不足;地方层面落实不到位;大学生自我思想认识不清晰等。这些困难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11就业政策宣传不到位,可操作性不强

大学生在就业时期通常都是靠个人或父母等渠道来收集就业信息的,寻找就业途径。然而,我国现阶段有关大学生返乡就业政策宣传十分有限,像自主创业、三支一扶等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地方性就业政策,很多大学生并不清楚具体内容及条款,或只是粗略了解,也不清楚如何申请就业帮助。此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就造成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够健全,可操作性不强。

12大学毕业生职场自我定位不清晰

高房价、低生活水平、缺乏归属感和幸福感等因素一直困扰着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奋斗的大学生们。“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乡下一栋房”,这是大多数农村生源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他们觉得经过个人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实现了“跳龙门”的愿望,可以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大专毕业生回县里就业的要更多一些,主要选择对象是在企业发展,但是,如果当地工业经济并不发达,工业生产企业少时,就无法容纳众多的毕业生。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3就业指导培训实践性不强

虽然大多数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在实际求职技能方面几乎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训练,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往往在就职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表现个人的综合能力。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了就业的“结构性过剩”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通过就业指导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积极投身基层和西部建设,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就业。

2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对中国这样一个还有广大内陆地区和农村市场需要全面开发的经济体来说,高端与低端劳动力呈1∶10的结构,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营销、挖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等方面,有比较优势。对于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供求结构失衡,市场布局失衡,产业组织失衡,以及资金、技术、人力与其他生产要素配置失衡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1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几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的背景下,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不仅给农村家庭带来了极大影响,教育致贫、读书无用等不良负面情绪在农村不断蔓延。解决农村生源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问题,不仅能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2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引领知识创新,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依靠高素质人才参与,如果农村不能有效聚集高素质人才,新农村建设就不具备可持续性。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营销、挖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等方面,有比较优势。大学生经过三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更要能学以致用。大学生通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拓宽了农产品销路。而且,他们经营的大多数专业合作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种、养、加一体化,不仅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通过农村生源大学毕业生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新的管理方法和市场信息来引导、示范、带动促进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民去自觉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其科技附加值。

23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可以有效缓解农村“三难”问题农村是中国历来最广阔的就业渠道,是有效释放就业压力的“安全阀”,也是改革开放30年以后,最迫切需要人才的地方。有些农村儿童因为当地教育质量差,想方设法到城市就学,造成不少农村学校无生源而关闭或合并,导致“上学难”。“上学难”的症结在于缺乏高素质师资。“看病难”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经过基本教育的医生和护士,“获得农业技术和信息难”则源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甚至缺乏会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人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到农村任教师、医护人员、农业技术员、公共服务人员和“村官”,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无疑可以大大缓解这些问题。

3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对策研究

31政策制定和实施要以人为本与提高效率相结合

首先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家制定一些鼓励就业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来看,我国制定的不少大学生就业政策是等到问题出现以后才采取的应急措施,明显滞后于经济环境的变化[2]。其次要真正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积极作用,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大学毕业生能全面深入了解现阶段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使大学毕业生成为政策的受益者,充分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各种优惠,进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面向最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农村就业。例如,可以对大学生返乡就业在当地县市从事个体经营的,在一定期间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提供生活补贴及医保和一定的交通补贴;通过降低注册门槛、税收优惠、创业资助等方式来扶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与创业,支持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竞聘村官、科技种田、现代化养殖等工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同时兼顾效率优先。

32地方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职能定位

返乡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一种选择,也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着返乡大学生群体人数逐年增加,参与到当地经济建设发展中去,如何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就成为地方政府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地方政府一方面要注意深入调查返乡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增强政府的回应性,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另外,要求政府职能从根本上发生转变,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去实现职能的分解和重组。积极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型政府的治理理念,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33坚持重点扶持,优先帮扶返乡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发展大学生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但是初涉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阅历,更需要重点扶持、优先帮扶。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对返乡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展创业扶持活动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实行“创业导师制”,突出资金扶持,协调金融机构以及团委等群团组织,多渠道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短缺、贷款难等问题。

如何让大学毕业生回得来、留得住,是返乡大学生能扎根基层农村的前提。不仅仅要加大服务扶持力度,还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一条龙”的帮扶,搭建创业孵化园、互助社等平台,让大学生抱团创业就业;建立和完善返乡大学生的社会保障机制,积极帮助解决医疗保险、安居住房、子女上学等热点问题,提高其回乡发展的吸引力。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需要国家和当地政府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更多的智慧,尽快将返乡就业大学生的就业培训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来,将大学生的就业与当地的经济产业特色和发展模式进行对接,这既可以吸引到高校毕业生,也能弥补当地经济发展所急缺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刘继华,李霞国内外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0,27(6).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探析
探析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高校图书馆嵌入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探讨
大学毕业生租房消费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CAD/CAM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探索
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