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事件的经济学分析及解决途径

2014-04-29 00:44曹勤
中国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学分析外部性

曹勤

[摘要]2013年黄浦江死猪事件引起社会民众的普遍关注,虽然关于该问题发生原因的调查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待更深入的调查和追责,而且对于此次事件所反映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的反思。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首先,研究了死猪事件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其次,运用经济学方法,主要从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产权失灵及外部性这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如加强教育力度、进行内部相互监督,贯彻落实治标先治本思想、实施“科学养殖”战略、征收庇古税、实施信息公开制度等。期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对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猪漂流;经济学分析;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012-03

2013年3月,时值“非典”十周年的中国再次出现了大规模的疑似疫病事件,只不过这次的主体对象不是人,而是猪。截至3月15日,浙江嘉兴出现3600余头死猪;截至18日,上海出现9100余头,且搜索打捞工作仍在进行。面对着浩浩荡荡地从黄浦江上游漂流下来的上万头死猪,初步调查结果是:从耳标初步可推测死猪源头为浙江嘉兴。那么嘉兴地区生猪为何大量死亡,死猪又为什么流入黄浦江流域呢?

生猪为何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是:嘉兴地区土地的费用远小于规模化养殖的利润,故散养比例高,每户养殖大致20~30头,总体饲养量大,正常生猪淘汰数量相对较大;再加上当地雨雪寒潮天气多,气温变化大,仔猪抵抗力下降,散户又无法承担过高的疫苗费用,因此,圆环病毒感染和腹泻等常见病引起死亡率较往年偏高。

死猪又为什么被投入黄浦江?其原因有:一是死猪收购被杜绝。2012年下半年,嘉兴警方侦破了一起由12名犯罪嫌疑人非法收购、屠宰、销售“病死猪”的跨省案件,涉案金额达100多万元,唯有加大打击力度才能控制非法收购病死猪行为。二是死猪数量过大。除了猪舍、猪粪处理场,村里还有面积一般在100平方米左右的7个无公害处理场,但仍旧无法满足需求。三是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少部分养殖散户认为猪死掉了是种晦气,且有乱抛乱扔的陋习。四是扔死猪入水不容易被发现,且此处理方式相对成本较低。基于以上因素,所以才出现了浩浩荡荡的“猪漂流”事件。虽然对此事件已有阶段性的调查成果,但仍待更深入的调查和追责,且该事件所反映的问题也需进一步反思。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对死猪事件进行经济学分析。

对于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前人主要是从外部性理论角度来阐述,如:李艳、曾真香等,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2002),但并未涉及可持续发展在外部性理论的扩展,为此本文加入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分析。在解决环境问题时,前人主要是提出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如:车卉淳,关于环境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比较(2003);曹文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的经济学分析(2008),尽管都提出建议,但并未针对具体事件进行具体说明。为此本文结合死猪事件,提出相应解决途径,以从源头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死猪造成的巨大社会成本

11恶化居民生活环境

(1)生产猪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嘉兴多个村庄中病死猪被丢弃在河道、路边、废旧灌溉设施等处,而江南河道相互贯通,故死猪在河道腐烂、变质,很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及传染病等诸多问题。这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2)黄浦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打捞出的死猪数量开始下降,但尚未完全打捞干净,其对黄浦江水质的影响也不会就此消失。从“死猪漂流”来看,媒体报道黄浦江死猪多年来一直发生,不过此次数量庞大才引起重视。死猪浮尸黄浦江,很可能污染江水水质和居民饮用水源,很可能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死猪浮尸河面,长时间发酵、发臭,严重影响空气质量、恶化周边居民生活环境。

12政府成本的剧增

(1)政府相关部门的形象和威信受到质疑。尽管在事发之后,地方政府积极组织打捞并进行水质监测工作,但在事发之前,据农业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文件,“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在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上,每头补助80元,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然而经调查发现,达到补助标准的养殖户没有听说过这笔钱,亦未见当地公布相关补助的发放形式和方法。且事后,各地方或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如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防治处一位处长告诉记者猪瘟现象可排除,死猪多为10多斤或20多斤的小猪,死因多系冻死。该解释完全不尊重客观事实。

(2)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猪漂流”事件发生后,仅仅嘉兴就出动了53377人次组织大规模打捞,可以说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综上所述,死猪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增加了社会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和政府管理成本,故应杜绝 “死猪”事件及其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当然,这需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2经济学分析

由于城市猪肉需求不断增加和乡村家庭式养猪密度不断提高,以至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难以为继,死猪事件向人们敲响了生态环境安全的警钟。目前嘉兴养猪户达到13万余户,每年饲养生猪超过700万头,出栏数达到450万头。由于嘉兴同上海接壤,自上海市区禁养和限养生猪后,大量生猪养殖转移到嘉兴地区,现嘉兴每年有200万头生猪供应上海市场。可以说,嘉兴为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肉价稳定作出了很大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猪粪围城”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对环境问题的分析,主要有三种理论: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产权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现运用这三种理论对死猪事件造成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

21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分析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是,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演进的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先出现逐步恶化的特征,然后再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具体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工业生产规模较小,环境污染问题较轻。在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投资和消费基金的增加抑制了环境治理,环境迅速恶化。当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时,环境退化的势头得到遏制,并开始逐步好转(如图1)。

图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环境污染问题应被控制在生态不可逆阈值内。环境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这一概念,正在刷新我们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理念,引领各地谋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而从我国环境污染情况来看,根据统计资料,没有经过处理或不达标的废水、废气、废渣等三废的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我们的总体判断是环境污染还处于倒U曲线的左侧,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故在此时,保证沿着曲线c发展而不是曲线c′,我们不能再继续粗放式的养猪模式,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养殖,彻底解决猪粪围城、“死猪漂流”的局面。

22产权失灵分析

环境资源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正是由于该性质导致产权难以界定,进而出现环境问题,用经济学术语来讲是“公共地悲剧”。“公共地悲剧”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公共地”的产权是非排他性的或者缺乏一套有效使用公共地的规则,所有人都想在公共地上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最终谁也得不到好处。死猪事件就是因为饲养密度过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难以为继,加上气候变化和病害传播,上万头猪无法存活,最终养殖者未获得利润的同时还破坏了自身的生存环境。

23外部性分析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没有得到内部化,从而使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存在差异,资源无法达到最优配置。外部性概念是由马歇尔于1910年提出的,后来马歇尔的学生,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进一步完善了外部性问题。环境问题是生产领域外部不经济的典型例证,下面以死猪事件为例并借助图2来讨论外部不经济是如何导致资源配置失灵的。

图2外部性

在图2不存在私人和社会边际收益上的差异,即PMB=SMB。养殖户直接承担的是边际私人成本PMC,包括饲料费用疫苗费用和人工费用等;但却不承担将病死猪丢弃在河道、路边、废旧灌溉设施等处造成当地臭气熏天、水质污染及传染病等问题,以及将死猪扔进黄浦江产生的打捞费用等的边际社会成本SMC。养殖户在决策自己的产量水平时,只会考虑私人成本,按照PMC=PMB=SMB原则将产出水平设置在Q1。然而从社会角度上看,养殖户的经营活动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社会成本,即曲线PMB与SMC交点为社会最优产量水平Q。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从社会角度上看,养殖户的产量过高,相应的产出水平也超过社会最优,即环境资源配置存在市场失灵。

3解决方法与途径

要杜绝死猪事件的再次发生,应进行科学养猪,坚决避免类似“公共地悲剧”的发生,同时还应坚决保护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下面提出几点建议,望能对政府相关部门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31加强教育力度,进行内部相互监督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最终受伤害的是自己,同时实行举报制度,即内部相互监督,给举报人一定的奖励,调动农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部监督可减少成本,提高环境保护效率。

32贯彻落实治标先治本思想,实施“科学养殖”战略

(1)合理控制养猪头数。近年来,嘉兴市要求养殖户进行粪便干湿分离,集中收集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养猪基数太大,整体环境改善并不明显,空气污染也日趋严重。例如竹林村1400户人家,大概906户在养猪,一年出栏猪11万头,平均是55万头在养殖中,而按科学养猪,一头猪产生的废料大概需要5亩地来消化,而竹林村有8000亩地,理应养1600头,而竹林村却养了5万头。此外对病死猪的处理主要采取厌氧发酵,需要占用土地,而现有土地资源也处在超负荷状态。所以政府应根据当地资源及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定最多养猪的头数,将环境污染控制在环境不可逆阈值内,以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用部分税收进行养猪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嘉兴当地土地贵,所以农民都是自己养猪而非工业化,由于预防猪瘟发生的疫苗(猪圆环病)是进口的,价格比较贵,农户无法承担该费用,从而增加了猪死亡的概率。而死猪的遗体处理方式有两种:高温焚烧及无害处理池。按规定采取高温焚烧一头猪给农户40元补贴,但其条件是规模化养殖(养殖头数达到50头),加上无害处理池依旧在建设中,所以农户只能将死猪扔进黄浦江。为减少死猪的发生,杜绝“猪漂流”事件,政府应将养猪所交的增值税留一部分在村中,用于疾病预防、无害处理池的建设等,改善养猪环境。

(3)坚决贯彻落实相关的补贴和支持政策。据了解,嘉兴地区处理死猪的农户每头可以获得80元补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死猪数量太大,补贴不到位情况突出,这也是“猪漂流”的原因之一,所以政府应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

33征收庇古税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庇古主张通过政府主导的经济机制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来解决环境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失灵问题,鲍莫尔(Baumol,1970)等人继承与发展了庇古的观点。他们认为,要使企业排污的外部成本内部化,需要对企业污染物排放征税,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征税的税率取决于污染所造成的边际损失。故征收“庇古税”是用国家税收办法解决外部性问题,在本文死猪事件中,即为当农户在养猪中造成环境污染时,政府通过征税(收费)迫使其将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使税收(收费)恰好等于农户生产每一头猪所造成的环境损害(空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即税收(收费)恰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34实施信息公开制度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的收集、综合和传播的成本越来越低,且通过社区和市场发挥作用。即环境信息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将环境行为主体的有关信息进行公开,通过社区和公众的舆论,使环境行为主体产生改善其环境行为的压力,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例如在“死猪”事件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养猪户对当地的养殖状况、猪的粪便以及死猪的处理很了解,但是他们也有理由隐瞒他们造成巨大社会成本这一真实情况。提供信息公开,不仅使公众了解养猪户的养殖情况——猪是否打疫苗、健康与否,还对养猪户也有监督作用,因为公众对养殖户的信息了解得越多,养猪户就会感到压力,这样他们就要尽量克服不良的外部性,减少环境污染,采用无害处理等。这种制度成本低,监督效果好,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低信息不对称下的死猪数及“猪漂流”的发生。

与此同时,也应实施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官方在回应水质是否受到污染的问题时虽然经过专家调查和论证,但由于死猪投江事件初始官方信息公布不及时、危机处理不恰当,而把这一事件推上了负面的风口浪尖,造成公众的强烈不满并引发了不信任和抵触情绪。对民间的质疑,政府相关部门不应该简单地认定和粗糙地回应,这样一些说法会由于网上和民间的口口相传而产生严重的误会,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造成群体性事件,对社会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所以说实施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35建立问责机制

问责制是指问责主体对其管辖范围内各级组织和成员承担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在本文事件中,政府未在事故发生时作出快速有效的答复,而是一味地推卸责任。如“猪是冻死的”这一说法很值得质疑,因为猪是极其耐寒的动物;从打捞起的死猪腐烂程度看,非一两日内的事情,且打捞起的数量也颇为惊人,如此规模的违规处理事件,直到死猪大批流入黄浦江,才引起重视。所以事件发生后,相应机构(作为协调机制机构的人民日报)应进行问责式调查,事件的发生涉及哪些部门,负主要次要责任的又分别是哪些部门。问责机制的建立可增加在职人员的责任心,起到警示的作用,可以很好地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曹利军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规制[J].生产力研究,2008(12):5-6,42.

[2]车卉淳关于环境问题的理论分析与政策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3(2):19-21.

[3]姜迎全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手段的评价与筛选[J].环境科学,1999(3):65-97.

[4]李慧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5]李艳,曾真香,等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8):113-116.

[6]罗书臻死猪漂流和饮用水安全[N].人民法院报,2013-03-15.

[7]沈满洪环境经济手段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8]苏扬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02.

[9]卫玲,任宝平治理外部性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反思[J].当代经济研究,2002(6):7-9,18

[10]徐晓雯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绿色补贴效应[J].产业经济,2007(4):69-73.

[11]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经济学分析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奢侈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动力机制探析
制约中小企业融资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反洗钱若干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奶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