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4-04-29 00:15武妍樊丽辉龚玲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武妍 樊丽辉 龚玲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现实出发,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一些对策。纠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偏差,客观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对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 积极思考科学应对的策略, 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对大学生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在一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未被提升到工作理念的高度,从学校管理者到学生工作辅导员未能真正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把二者的概念混淆,基本采用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政治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独立的体制、机制,在政策、人员、工作场所等方面形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局面,无法体现其独特的学科性和实践主体性的作用。同时,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不清楚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对心理咨询存在“谁去咨询谁就有病”的错误认知。在目标设定上,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在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身上,把开展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对象作为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停留在消极性(补救性)目标层次上,而偏离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性(发展性)目标,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功能。

(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比较低

目前,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由心理学方面的教师、学工干部、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等组成。一是师资人员配备不足。无专职人员或专职人员太少,兼职相对较多但仍不足的情况依然存在。二是专业化程度较低。由于专业的师资引进不够,兼职的师资培训不力,专少兼多,兼职人员主要由思政辅导员担任,知识结构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能力不强,仅凭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开展心理辅导,在专兼职人员中获得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资格的寥寥无几。这与教育部等部委提出的“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还有较大差距。

(三)工作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方式上,方法单一,手段落后,轻视对重点群体心理危机的主动介入疏导;在体制机制上,缺少一整套稳固长效的心理问题排查、心理异常学生管理、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心理危机干预、跟踪、评估的工作机制,亟须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综合体系,进一步协调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因素共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强大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只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者不断的提高认识,才能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提高认识。我们知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

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应加大教师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整体教师的心理素质,因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师本人的工作、生活与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与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

高校系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意味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孤立出来,而是要更好地体现二者的互补和统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经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仅靠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有机结合,共同加强学生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大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获取知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改进过去心理咨询坐等大学生上门的方法,主动、公开、广泛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防患于未然。可以采用校园网络平台、学术讲座、团体咨询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心理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特别是不能适应全面推進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其理想的工作目标。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因此要认真总结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借鉴和吸收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 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探索新的理论与工作思路, 逐步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朱爱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7(03)

[2]杨靖.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2)

[3]汤耀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9

[4]柳忠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