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的“助教们”

2014-04-29 22:14:00张瑶敏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助教因材施教

张瑶敏

【摘要】 班级中每位同学对课堂的要求都是不同的,老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笔者想到,如果能按照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在化学课堂上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既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又能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依照自己特点在课堂课后有所收获。

【关键词】 因材施教 主观能动性 “助教”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78-010

经过多年的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我发现要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积极研究、不断总结和探索下,我觉得在课上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笔者所在的班级和大多数班级一样,学生数量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要想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收获,这对我们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内容都提出一个很大的难题,怎么才能兼顾到每位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我想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一、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抛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不能一味地以“老师讲解和示范、学生听和记为主”的教学方法。应该给学生平台,给他们机会,放手相信他们。

克特·W·巴克在他的《社会心理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人如果不是放弃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活动去完成任务,那么人的能力就会在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活动越多样,能力发展越多方面。”这段话典型地说明了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学习化学课上的重要作用。

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所谓“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来说的,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等各个人为因素方面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如果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忽视学生在智力、性格、志趣等方面的差异,是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张扬。在课前老师还要花一些时间对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

三、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各得其所

下面我来具体谈谈我的这一措施的一个案例。

学生在进入高一化学学习中,方程式教学是学生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对学生方程式的掌握程度反馈上,许多教师会采用课堂小测的方法进行检测。

在一次课堂测验中,我简单测试了几个上节课重点方程式,结果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完成的很好,可有些同学却连一个都写不出来,而大部分同学也有一些方程式没有掌握到位,由于知识点很重要,且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完全掌握,我要求学生回去认真订正,并告诉学生第二天还要课堂测验。第二天的测验,内容几乎和第一天是一样的,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仍然有很多同学没有完全掌握,而同时上次就已经全对的同学也提出了,自己已经掌握,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在相同的事情上的质疑。

面对学生不同程度的掌握情况,不同的学习态度,我在思考如何能够激发高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针对学生在记忆方程式采取多种策略,有效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和兴趣,有学习积极主动基础较好的同学,也有基础差且不自觉的同学,还有努力却效率不高的同学,因为不同类型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化学学习中充当不同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既活跃了课堂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举个具体的例子。

在上完新课后,请一位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而且有较强表现欲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同学,让他总结出这堂课的重点方程式及如何记忆方程式的方法,下节课的测验出该同学给全班测试同时要进行评讲,他是化学课堂的“出题评讲助教”,第二天测试前告诉同学:“请同学们注意除了测验的方程式,你认为还有哪些方程式是重要的,评讲的同学用什么方法帮助记忆,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帮助记忆?”你们是“分析评讲助教”由于出题讲题,让基础好的同学知识点更完整而且促使他思考总结学习方法,全体同学由于是自己同学出题讲题,拿出更多热情和专注力,希望产生共鸣甚至能提出更好的方法,小测结果仍不是很理想的同学,我让他们批改作业,要求批改和订正,他们是“批改助教”,批改同学作业,他们特别认真,刚开始批改很慢,也遇到一些困难,我就请“出题评价助教”给他们讲解并检查第一份批改的作业,在批改了几份之后,他们渐渐熟练起来,对该题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在这种方法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针对达到要求的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的评价不应仅限于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完成相同作业任务,学习教学内容和情况,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大胆质疑,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等,都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

在操作中,教师应把握题目难度,课堂时间,课前沟通,方法总结,学生评价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程度有不同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第斯多德:《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克特·W·巴克主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助教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成才之路(2016年19期)2016-08-10 17:30:06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