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军
【摘要】 本文主要从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讨论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展开探究式教学: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思维情景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三、深化理解,引申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10-048-010
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现代的新课程教学理论认为,新型的课堂教学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环境。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容易知道,正弦函数y=sinx是奇函数,正弦曲线关于原点对称,即原点是正弦函数的对称中心。除原点外,正弦曲线还有其它对称中心吗?如果有,对称中心的坐标是什么?
另外,正弦曲线是轴对称图形吗?
如果是,对称轴的方程是什么?
你能用已经学过的正弦函数性质解释上述现象吗?
对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讨论上述同样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和教师最后归纳发现研究三角函数的对称性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周期性来研究其对称性。
二、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思维情景空间,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必须为发展做准备,或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无论如何,教师不能压制学生中间发明的萌芽。作为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情景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勇于探究,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在讲授集合的概念时,为学生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集合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接着讲授集合的定义,概念给出后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集合的实例,将评价权也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言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老师适时的给同学们的发言做个点评。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同学们找出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的事例,也明确了集合中的元素所具有的三个性质。尽管教师的备课已相当的细致,但是还是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极大的丰富了以后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当今教育所希望达到的。
三、深化理解,引申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数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不追求大统一,不搞一言堂,不设计标准答案,不乱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积极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鼓励学生另辟蹊径,多视角、多层面地探索和研究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
例如讲解证明题:不论m为何值,抛物线y=x2+(m-1)x+m+1(m为参数)恒过一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一同学完整地证明了过程,再问同学们再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证明。
同学们在底下互相探讨,最终又有了新的证明过程。
我又说,下面把此题改动一下,大家看该如何解决?
这下,同学们探索的热情高涨了起来,有的同学还争论的面红耳赤,似乎有了更多的发现。
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后,又得出了结果。
针对上述情况,同学们归纳一下,可得出什么结论?
此问再次激发了同学们探索的欲望与兴趣,没有多久就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说:同学们说的太好了。归纳的很全面,很完整。那么上述命题的逆命题是否也成立?希望同学们好好的研究。
在高中数学课的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是一个被动信息接受者、存储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让学生审视自己的解题过程,探究问题解决的关键,多角度思考解题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状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得到发扬,从中也体验了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是长期的、日集月累的,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形势。解决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打破定式,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