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华
【摘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的综合服务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情况,提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情况调查;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035-0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指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和小型社区卫生医疗站,提供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的综合服务[1]。为了解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情况,我们对106个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具体分析研究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途径。
1资料与方法
在106个社区、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卫生人员基本情况、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情况,基层人员最需要掌握的专业课程、操作技能及素质能力等。
2结果
2.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不足,个别存在安全隐患。基层医疗单位基础设施落后,满足不了基层广大群众对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 2卫生人员基本情况
调查的基层医疗机构,现有工作人员15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46人,其它人员316人(见表1)。
2.3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情况
55.6%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卫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服务需求项目主要包括康复医疗、妇女和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传染病预防控制、预防性接种、健康宣传教育等。基层医疗机构能开展的手术30个左右,部分只能卖药、打针、输液,不能满足群众基本的医疗需求。
2.4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专业课程及能力需求
基层医疗机构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为临床医学、护理、助产等, 专业必修课中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仍是应当重点学习的课程。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突出问题依次为实际操作、综合分析、独立工作、应变、沟通、写作能力等的不足。需要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强的毕业生。97.3%的基层医疗单位希望毕业后能独立操作骨髓穿刺、胸穿、腹穿心肺复苏、无菌操作、清创术、换药等实践技能。
3 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基层卫生医疗装备及服务、卫生技术人员素质都较落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农村居民小病不出乡、城市居民不出社区可以得到有效、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3.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县级医院资金投入,科学设置医院科室,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改扩建镇衛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规范化的要求。积极添置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和检验设备。
3.2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
高职医学院校为农村社区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可采取转岗培训和订单定向地招收医学生。定期为农村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务和适用性技术培训。为农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招聘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逐步得到规范,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得到提高。下级医院的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上级医院的医生要到下级医院进行指导。
3.3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功能。
建立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包括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老年人健康指导、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登记管理和重点精神病管理等,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康复、一般诊治、转诊服务和保健等基础医疗工作。
3.4完善基层医务人员和城乡居民补偿机制。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工资,实行临床一线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和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津贴制,对农村社区医生给予合理补助。政府府核定农村社区基层医疗单位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费用负担。
3.5提高高等职业医学院校的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医学院校是培养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的摇篮,实行适应农村社区需求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改革。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职业定位和课程设置。职业定位在农村社区进行预防、临床、康复、保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医学人才。建立以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传染病学、康复医学和中医学等主体课程体系。②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③建立科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④开展心理素质和就业指导教育,树立学生服务农村社区的思想。
总之,我们要发挥高校优势,改善基层医疗一些薄弱环节,力争把农村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和基础医疗推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高国顺.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作用 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 [J]. 卫生经济研究,2010,2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