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2014-04-29 00:44苗金辉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手术治疗

苗金辉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保守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周开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83.35%,对照组58.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5.88%,对照组为17.6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米非司酮;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孕龄期妇女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60%-73%者有明显的痛经,40%合并不孕,严重影响了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子宫内膜异位症虽为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局部种植、浸润生长及远处转移能力[2]。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病变复发率较高。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对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我院收治的均经腹腔镜及术后病理学检查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符合美国生殖协会(r-AFS)1985年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评分分类法[3],Ⅰ期10例,Ⅱ期20例,Ⅲ期30例,Ⅳ期8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4±2.4)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经或(和)非经期下腹痛及性交痛、月经周期紊乱、盆腔触痛或卵巢异位囊肿等。术前未服用激素类药物,肝肾功能正常,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下手术,先在腹腔镜下全面探查腹腔内行临床分期,盆腔粘连松解术,基本恢复盆腔解剖结构,行卵巢内异症囊肿剔除术,盆腔内异症病灶剔除术。观察组在术后1周开始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具体用法:25mg/次/日,连续服用6个月。用药期间每月复诊1次,停药后每3个月复诊1次,1年后每半年复诊1次。

1.3疗效标准临床完全缓解:原疼痛症状缓解,盆腔触痛包块消失。部分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盆腔触痛包块变小,触痛减轻。复发:手术和规范药物治疗,病灶缩小或消失以及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且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或加重,或再次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病灶。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率83.35%,对照组58.82%,观察组治疗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2.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5.88%,对照组为17.6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容易复发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保守性手术只能去除肉眼能辨认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而处于腹膜后、镜下才可见的微小病灶、非典型的病损以及侵袭组织较深的病变,术中无法辨认或不便处理而被残留,严重粘连也影响病灶的彻底去除,一旦受激素的影响可继续增殖而导致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药物治疗对消除或抑制残存的病灶、预防医源性播散及防止复发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药物辅助治疗,对手术中不能清除干净的微小病灶起抑制作用,使残余的异位症病灶萎缩坏死,降低复发率。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受体结合,下调其性激素受体ER、PR含量,阻断内膜对雌、孕激素的反应性,阻断孕酮的作用,抑制卵巢功能,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抑制异位内膜细胞的生长[4]。还有可能降低异位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自(旁)分泌而抑制异位内膜的增殖,达到临床上的治疗目的。米非司酮也可能直接作用于异位内膜抑制其增生及分化,促进凋亡,减少其生长潜能[5]。米非司酮既可抑制内膜生长的活性,又不致出现雌激素缺乏症状,使患者易于接受,也为停药后妊娠提供了良好的激素环境。

本观察组完全缓解率83.35%,对照组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2.4%,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发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手术辅以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较好,术后给予6个月药物治疗可抑制垂体和卵巢功能,使腹腔镜术后的残存病灶,肉眼看不到或深部无法切除的病灶萎缩退化,从而预防和减少复发[6]。临床缓解率高,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及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与设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38(6):478.

[2]马成斌,刘平,谢晖亮等.米非司酮对保守性手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4(2):138-139.

[3]American Fertity Society.Rerised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Clellication of endometriosis[J].Fertil steril,2006,43:351.

[4]王远菊,张洪文,李晓东,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米非司酮疗效与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初步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1):3295-3298.

[5]劳少华.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1,(13):198-199.

[6]林海霞,符爱珍.腹腔镜保守性术后辅助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6):68-69.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