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下人生观看《苔丝》悲剧中苔丝自身的弱点

2014-04-29 00:44李娜
大观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改写苔丝观念

摘要:一个普通的女孩的正常选择,却导致了她的毁灭,让人慨叹惋惜又匪夷所思,那么究竟是哪里的不正常带来了这样的结果呢?

关键词:犹豫;纯洁;改写;观念

我们读一部文学作品,当主人公最后是一个悲惨的结局时,我们总是寻找他自身的、心理的、性格的、环境的、社会的种种原因,到最后发现,这个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是万恶之源,是导致主人公毁灭的罪魁祸首。在现世,在当下,当人们遇到不公的对待,碰到社会的黑暗面,遭受到社会的重创时,我们总是教导或是被教导:要适应这环境,要接纳这个社会,要改变你自己,不能总想着去改变环境,改变社会,让别人都接受你。所有的挫折最后都会归因于个人身上。这两个观点是互相矛盾的,在对文学作品的解析和对现世人生的解析,人们却都持着这样两个截然对立的观点。从哲学的方面来看,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外因起着次要的推动作用,这样再来看《苔丝》,主人公苔丝·德伯,一个淳朴善良的少女,她是纯洁质朴聪明美丽的,可她自身也有着她人生悲剧产生的渊源,她不能适应社会,不能很好的接纳社会现实,不能改变自己,消极被动所致,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是她自己所思所想所行和外界共同促使的结果。

一、她的犹豫,她蹉跎大量的光阴

表现在告诉克莱尔她的不幸遭遇上,她内心一定要在婚前把自己的遭遇告诉恋人安琪儿·克莱尔,但却由于没有足够的胆量,患得患失,她每每看准了机会准备一番,临到上阵,自己却不战而败,反反复复,错失了大好机会。还有对待杜波维尔的死缠烂打上,她的拒绝,有时是似是而非,看似拒绝,又给杜波维尔留下盼头,让他频频登门求爱。

在苔丝专门去爱明斯托向克莱尔的父母求援时,她因为藏在树篱中的靴子被无意中取笑,而伤了自尊心,放弃了一整天的努力,没有把握住机会开口,她轻易的就放弃了,她曾为这次求援精心准备了好些时日,同伴们都对她支持关注希望她能得到帮助,却不想她自己在马上就要达到目标时,就因为别人的玩笑话就放弃了出现转机的机会,放弃了她生活的希望。即便按当时的法律,丈夫抛弃妻子,她是有权得到公婆的帮助的。但她让人看到了她的自尊、脆弱、优柔寡断、不思改变,或者改变的心不强。她的顾虑也太多了,怕她这个儿媳妇的种种不堪不能让克莱尔的父母兄弟满意,而对她心生不满和不屑,进而对她造成再次的打击和伤害,如此种种,都捆住了她。

哈代在《苔丝》里一直都有对“错过的时机”的惋惜。这一情绪几乎流荡整个书中。苔丝跟克莱尔的爱情之间出现了无数次的阴差阳错,乡社游行后的舞会的错过,两年后两人来到泰波特斯奶场,重新见面,堕入情网。这时苔丝若是立即告诉了克莱尔她的一切,让他选择,那么即使造成痛苦也不会太大。但是却因苔丝的犹豫、苔丝母亲的干预、克莱尔的主观主义,还有苔丝的信塞到了地毯底下的意外,苔丝的自白被推到了一个最不恰当的时机,新婚之夜。这时两人已无法分开,却又无法相处,于是逼得克莱尔远走异国,苔丝也历尽艰辛。克莱尔离去之后苔丝又开始了关键转机时的犹豫蹉跎。苔丝不敢给克莱尔写信,写了又不愿意发出。克莱尔一直想不通,又因得不到苔丝的信产生误会,迟迟不归。事实证明克莱尔原是可以回心转意的。若是苔丝早点给他去信解释、请求、呼吁,克莱尔原有早日回来的可能,那么苔丝也就不致落入阿历克之手,造成惨痛的结局了。哈代说:“造物主并不在他一声提醒便能使人获得幸福的时刻对他可怜的生灵叫一声‘注意,他总要等到捉迷藏的游戏折磨得那人遍体鳞伤、精疲力竭的时候才会对那呼唤着‘在哪儿的人回答一声‘在这儿。” 这样的犹豫不定、蹉跎、因循后果又是多么严重啊!

二、她缺少生活或生存的智慧

苔丝历经磨难,却没有太大进步和成长,她在处理社会诸多事情上并没有因之受益,第一、如果她能明白一点,人生有快乐就有痛苦,有峰起就有迭谷,处在谷底时人生不会一直苦下去,痛苦不会恒久远,总有苦尽甘来时。她坚持的梦想也一定会有变成现实的时候,问题也总会解决的。那她就有了足够的耐力应对突如其来的灾祸:她的父亲突然病卒,她们的家园被收走,即便如此,她们安家的事情会随着母亲姐妹几个想方设法而慢慢得到解决的。这和苔丝当初毅然决然地离开川特里奇的鲜明态度判若两人,她经历诸多磨难不幸,到如今并没有增长多少能力,反而陷入了孤苦无告的悲催境地。前后对比是有矛盾的,这个时候的她是如此束手无策。很多时候她对她讨厌的人,态度不够坚定,不够强硬,没能击退杜波维尔,关键时候没有坚决一点,让杜波维尔死心,让他一直心存遐想,频频来纠缠,如果没有杜波维尔的纠缠骚扰,在贫困交加的处境中直到克莱尔的回来,那也将会是苦尽甘来的结局。没有等到克莱尔的归来,那自立自强不依赖任何人,重新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她的母亲还有妹妹,能坚强一些,早点外出务工,也是可以把家重新撑起来的。

她对在那个社会环境中的恋人,安琪儿·克莱尔,判断的有点天真自信了,她崇拜安琪儿,觉得他博览群书,相信科学,怀疑基督教义,无视等级财富差异,具有民主、平等思想,是个当时社会中理想化的人物。总之十全十美,自然认为他会像天神一样原谅她,像救世主一样拯救她,至少会像她原谅他一样的去原谅她,上天知道。作为该传统之家的儿子能接受她吗?已经成年的她,在婚前没能说,在婚后,她就不能只站在自己的出发点来看待这个事情,要立在克莱尔的角度想想他能接受吗?万一他不接受她该怎么办?已经没有退路。

苔丝稍做努力,做出几个改变就能使命运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上述诸多问题改变其中之一就能做的。作者哈代在好几处做了大段分析:苔丝若是个普通的女性,她原可以运用她女性的魅力软化他,也可以利用安琪儿的同情心征服他,甚至可以大哭大闹压倒他。但是苔丝太纯洁,太自尊,不肯那样做。他也指出,苔丝可以在克莱尔梦游之后把他梦中的痴情告诉他,唤醒他心中的柔情,造成转机,但是苔丝却体贴他,不愿伤害他的自尊心。为了追求不含丝毫杂质的爱情,宁可因此而失去爱情,这就是苔丝的高贵选择。她的纯洁正导致了她的悲剧。在订婚之前,有点自我,再多点自尊,不那么患得患失,不是一切都顺从克莱尔的安排,把遭遇认真的告诉他,对这事情从容一些,立场坚定一些,可能克莱尔会因为另外的魅力,原谅她。即便克莱尔一時间无法接受,也不至于造成巨大痛苦,身为能干的美貌的女子,一样有很多的重新选择的机会,苔丝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些。她只是觉得离开克莱尔,或者是克莱尔离开了她,那就是世界末日。

三、她为了她高尚的内心,她的自尊

不乞求亚历克·杜波维尔的物质金钱的资助,也不求他任何的帮扶。她选择了隐忍和自立,选择避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这是她主动改变的,不同常人的地方。她的自尊心是值得称赞的,可是,当她后来找到了她的爱情,她的爱人,她的心灵的归宿,她处在生命线上时依旧自尊自立,就使得她的处境很可怜,她挣扎着在疾苦的生命线上,等待着她的丈夫的归来,等着他能奇迹般的出现。她的自尊心显然就害她不浅。她专心的等待着,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让她分神,转移她的注意力,使他能暂时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抛弃自己的丈夫,至少能缓解一下愁绪痛苦,她就不能。内心里对她丈夫的依恋让她就这样苦撑下去,她就只认那仅有的爱情,那根本靠不住的恋情让她吃尽了苦头。如果把那世俗的背弃她的丈夫忘掉,洒脱一点,她的世界将不会那么灰暗,在那个没有指望的事情上,她又不够坚定强悍,她那高贵的自尊 、执着的忠贞就害了她。

四、苔丝的软弱

在克莱尔面前,苔丝是乖巧的羔羊,几乎事事都是顺从他的安排的,那无比的爱,和那内心的愧疚让她甘愿去做他的奴隶,为他去死,她心里是弱势的。在杜波维尔面前,她也是苍白无力的,是畏惧的,在陷入绝境时还是相信他的。世俗的东西也让她畏惧,胆小。她也从来没有走出去到外面大城市里去的幻想,那里让她害怕,她的柔弱,轻信别人,没有太多的思考力,让她的世界极小极小。

五、苔丝是个感性的人,重感情,却缺少理性

在该理智的时候,感性占了上风,做出了冲动的决定,让自己没有退路。最开始她勇敢的代替父亲早起赶着马车去送货,到她离开川特里奇,到怀孕,一直到她去泰波特斯牛奶场去挤奶,这段时间,她是在为自己活着的,她有着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发出她真性情的光辉。这些都证明她是一个坚强的有主见的独立的女性,可是后来的发展就变化了,因为有过耻辱的不光彩的经历,她觉得自己是有罪的,她的罪恶感让她变得谨小慎微,沉默寡语,变得自卑封闭,她的内心世界基本上完全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占据,她觉得她这个人是被这个社会传统所否定的,耻笑的,是不被接纳的,她的天真烂漫、洒脱、歡笑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自卑、谦虚、谨慎、顺从、伤感、封闭,她更多的为别人考虑,把属于自己的也让渡给别人,认为自己不配得到那些,她的所思所想无不顾虑丛丛,她的想法都是社会风俗里的种种规矩,她没有突破这些压制她、打击她、限制她的规矩,也没有多少探索思考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偶尔的感悟也是克莱尔观点的认同和思索。她没有自我的东西,她是谁?她是一个渴望爱情的可怜人,除了爱情,她就什么都没有了,她是一个精神世界贫瘠的人。

到了后来,克莱尔弃她而去,她所做的就是等待,她劳苦的工作也是在等着丈夫回来,她没有创造新的她自己的生活,她没有改变精神上依赖他人的生活,纵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习俗,结婚后女人就隶属于男人,没有了自主权,甚至离婚权受到限制,但是当克莱尔抛弃他而去一年多后,她是可以开始考虑申请离婚的,她可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的,她并没有,在她心里她只有克莱尔。她没有思考过她是谁?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一个爱人吗?爱人已经离去,她要的还有别的吗?没有了,她没有追求,没有梦想,没有支撑她生活的东西,她把爱情当成了人生的全部,把爱人当成了生命,她就是一个克莱尔爱情的奴隶,一个燧石顶工作的机器,一个被动接受的软弱者。

她的冲动,当她日思夜想到绝望的安琪儿有一天突然地出现在她面前时,她那麻木死亡的灵魂又复活了,她完全失去了理智,此刻杜波维尔对克莱尔归来的咒骂,苔丝自己有没有考虑过:克莱尔回来还是不回来?谁能给个正确答案呢?最明智的做法是让处境悲惨的苔丝相信,克莱尔不会回来了,也不让她苦苦的没有任何希望的等下去,苔丝难道自己从来没有思量过吗?

杜波维尔罪不至死,他不是万恶的坏人,在苔丝决定向他投降时,他也挽救她全家于危难之中,苔丝能衣着华贵,打着洋伞,气质超群,也是杜波维尔的爱的表现。如果她一心不从杜波维尔,那么他也没有办法逼迫她,而她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屈从了杜波维尔,就是她无奈的,她自愿的。她曾为等克莱尔耗了近两年的痛苦的光阴,在关键的时候却没有了丝毫耐性,她没能在严酷的锻炼中变得理智和坚强。苔丝凭着感情做事,很少思考总结,缺少点对待人生的智慧和韧性。

六、她太勇于作自我牺牲

苔丝在生前时只有一小段时间是在为自己活外,其余的时光更多考虑的是别人,考虑的是克莱尔、是家人、是克莱尔的家人最后还是克莱尔、是妹妹,她早起驾车送货是为着她父亲和全家着想,她去川特里奇认亲,是为着她驾车弄死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老马负责,她家破人亡时,决定背叛自己的灵魂跟从杜波维尔,是为了换取一家人的安稳生活,到后来她被捕时,把妹妹托付给克莱尔,一则能最大程度安慰克莱尔的悲痛,二则妹妹有了好的归宿,三则家里面也能有所照应。生的时候没有考虑多少她自己,死时考虑的还是别人,这就是苔丝死亡价值,从生到死,表面上看她是在追求着自己的愿望,实际行动上,她的关键时候的决定成全的多是家人是别人,她生前是悲苦的一生,死亡后,一切如她所愿,爱人、亲人、家人都有了安置,所有的安稳都是她一步一步用生命换来的,她的灵魂算是得到了安宁和宽慰。如果她没有这么无私,她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对家里、对别人没有那么上心,没那么在乎,那苔丝的生命轨迹将会改写。

七、质疑安琪儿·克莱尔的真爱

安琪儿对苔丝的爱,是趋于诗性的,他爱的是苔丝的轻灵、纯洁、完美无瑕。他说:“我不愿娶有身份、有财产、通达世务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弃了。他爱的苔丝是由纯洁无暇衍生出来的轻灵柔美的外相,是由纯洁决定的。此时此刻,他想到的只有一点——多么令人痛心啊,世上再也不存在这么好的苔丝了!他觉得“他的生活以及他的整个世界发生了彻底的,可怕的变化。” “一个受了愚弄的老实人一旦醒悟过来往往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残酷的对待”,安琪儿·克莱尔克制不住自己,对苔丝采取了严厉的态度,然而他并没把自己的放荡历史当一回事。他不但曾在伦敦跟一个成年妇女有过四十八小时放纵的历史,而且曾打算带了伊兹·休爱特到巴西去。但他并不特别内疚,反倒对苔丝的失贞长期耿耿于怀,如哈代一针见血所指出的:“这个具有善良意图的先进青年,这个最近的二十五年的样板产品,尽管主观上追求着独立思考,实际上在遭到意外事故的打击因而退回到早年的种种教条中去时,仍然是个习俗和传统的奴隶。”也许苔丝从他那儿所受到的打击和产生的绝望并不亚于阿历克的祸害。

当苔丝告诉他,她杀了人后,他们俩都知道她的结局是什么,这时候,他们可以逃得更远一些的,苔丝并不想这么做,他也没有努力说服苔丝这么做,他们都陶醉在重聚的欢乐里。在他们逃亡的六天里,克莱尔除了欢乐、喜悦,购买食物、逃跑时选择路线,他的内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他有没有自责、内疚、反省、积极弥补呢?他有仔细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真正拯救苔丝吗?他没有。

从苔丝被捕后,一直到克莱尔和苔丝的妹妹丽莎·露一起去看望苔丝最后的一眼,在这期间克莱尔必定去了苔丝的家里告知了苔丝家人,那么克莱尔也完全有机会回他自己家,告诉自己的父母,他们可以通过父母和两个哥哥的社会关系,甚至克莱尔自己在伦敦也有熟人,可以通过社会关系来救赎,尽他们最大努力拯救苔丝,减免苔丝死刑还是有可能的,可是文中并没有提到任何克莱尔的拯救之举。这多少也说明在克莱尔的心中,如今的苔丝,已经不再是当初热恋的苔丝了。苔丝对克莱尔或许只是一段凄美的爱恋记忆,这些记忆会随着时间慢慢冲淡,最后就是苔丝一个人的悲剧。克莱尔的爱情也成为最后苔丝手里那一把餐刀,苔丝举起它时也是克莱尔的力量在举起它,在苔丝重重刺向杜波维尔的时候,也刺向了苔丝自己。

总之,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它的种种弊端和丑陋,每一个时代也都有它的局限性,而人想立足于世,需要韧性,知道需要弯曲的时候弯曲,才能行得通,行的远,愿望才有了实现的条件,不做社会和时代的牺牲品,这是我们人所共知的,作为一个成年人,苔丝,难道她不知道吗?只要人在,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人不在了,一切皆是空谈。社会这个大环境,都不是完美的,都有问题存在的,要怪社会方面的原因,那是无穷无尽的黑暗和不公,这于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是不利的。把问题归到社会外界等于是给自己找烦恼,不利于自身的生存,人生会充满痛苦和不幸,那么结果很可能成为社会弊端偻病所致的牺牲品,那么我们究竟是做批判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牺牲者以警示后人呢?还是做顺应社会潮流规避痛苦趋向快乐的当下人呢?

作者简介:李娜(1983.9)女,河南省项城市,学士学位,外国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改写苔丝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蜂鸟——致苔丝
健康观念治疗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