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写作”走乡土化道路的探究

2014-04-29 16:48彭春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

彭春华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关于作文教学的方法、策略可谓五花八门,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语文写作应该回归生活的本来状态,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其实,上个世纪以来,许多教育界权威就提出了“生活写作”的教学理念。如中国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就认为“写作源于生活”,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提出“生活化写作”说等等。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生活写作”的教学内容还是较为宽泛,缺少比较集中的易于学生抒写的对象。那么,在教学实践中,“生活写作”这一教学理念应该如何落实呢?或者说“生活写作”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子呢?笔者在一线教学中经过多年的尝试、探索,得出一个结论,即“生活写作”应该走乡土化的道路。

关键词:“生活写作”;乡土化;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61

一、实践阐释,明确方向

中华五千年文化,自《诗经》以来,民间乡土历来是书面语言重获生机的活水之源:十五国风、古诗十九首、陶潜文章、李杜诗篇……乡土是文化的精神故乡,更是源流不竭的语言宝藏。近代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但乡土化的抒写方式依然有着它应有的地位。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县城属浙江省德清县,她拥有秀丽的山水风光,历来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间蕴涵了大量极有价值的乡土素材——德清乡土写作素材的丰富性、独特性和内涵性,为中学生的“生活写作”提供了非常合理的实践平台!德清的学生生长于斯,他们的生活与这极富地域性特点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也只有德清的学生最了解这片与之血脉相连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之上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去写他们自己的家乡,最是得心应手。那带有自身独特感受的生活在学生们的笔下描绘得有姿有色!班级里有学生在作文中是这样描述自己家乡的:

童年充满了温馨、快乐。那时我住在乡下外婆家,外婆就已经带着我来德清赶集了,这时的樟树并不大,却也留住了赶集人们的脚步,在树下借一会凉。德清人很厚道,笑盈盈地端出一大碗本地的茶水,让他们喝足了,歇够了,便开心地离去。那条青石铺成的小道伸向远方,远送从乡下来的人们;两旁低矮的墙头,破败的屋檐,却洋溢着浓浓的温情,樟树也似乎记载着那温存的岁月。…… (学生习作选段1)

文中,“青石铺成”的古镇,在“低矮的墙头,破败的屋檐”中“洋溢着浓浓的温情”,德清人热情好客的“厚道”在作者的笔下凹凸毕现。我想,正是因为小作者长期浸润在德清的日常生活中,对德清的风土物事耳熟能详,才会在习作中自然而然的展现出富有乡土特色的风俗画卷。由此看来,“生活写作”走乡土化路子的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朝这个方向走下去,必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风格迥异,合乎原理

20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伊德认为,作文(文学)是一种心理冲动,是一种情感渲泄。这种冲动和渲泄,来源于生活经历的积累和对生活真谛的认识与感受,因此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在同时代的哲学家海德格尔看来,每个人的精神产品都会因为他心理图式中的“理解前结构”的殊异而不同。“理解前结构”,指在人类的心理图式中人们进行创作活动的知识背景,没有这种知识背景,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因为每个人都出生、成长在一定的环境当中,这个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规范和人伦观念便构成了他生存着的乡土生活,不同的乡土生活造就了他不同的生活经历,构成了他完全不同的知识背景,在这种前瞻性的知识背景引导下,每个人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都会不同,由此而创造的生活作文就是每一个学生个人独创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产品。

笔者在进行“生活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发现,土生土长的德清学生利用乡土素材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因为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选择不一样的写作内容,即使所写的内容一样,所体现的写作风格也可以完全不同,请看:

1. 德清这个地方是剑气冲天的,是窑火烈炽的,是山高入云的,是山兽出没的,是樵夫放歌的。莫干山雄浑深厚,德清德清!樵夫怒呼裂浮云,竹筏顺江泣冤魂!德清德清!你是浙江的另类,是江南水乡的一座孤屿,是浙江的骄傲!德清德清!吾生于此,亦葬于此乎?……(学生习作选段2)

2. 德清的山山水水有着独特的风格,碧绿的湖水给我以温润的意象,翠绿的山色给我以无尽的遐思,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早晨,我踏着青灰色的石阶,走进了绿意正浓的莫干山。只见两旁树木错落有致,像两排整齐的依仗队伍,频频向我致敬。树叶很绿,绿的发青,这使湛蓝的天空更绿了几分。微风吹动轻约曼舞的绿叶,牵引着我的思绪,漫游于绿色的波海中。(学生习作选段3)

以上两段文字的作者一为男生,一为女生,学生描写的对象均为德清山水,但所体现的风格却是一为“雄浑深厚”,一为“轻约曼舞”。从哲学上讲,两人的知识背景不同,理解起家乡来就会有差异。笔者认为,恰恰是这种在哲学意义上的个人知识背景和思维特点的不同,使德清乡土“生活写作”获得了无限的意义生成的可能,使得本来就十分浓郁的乡土风情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变的生动有趣、有情有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竟然在班级里面引起了不小的凡响。

三、制定策略,循序渐进

考虑到初中学生存在写作水平、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兴趣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易于操作的教学实践策略,让乡土化的“生活写作”这一教学理念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1. 分步骤策略

学生的知识背景、成长经历不同,可以写出个性化的内容。受长期的“形式写作”教学影响,学生反而难以抒写个人感受,失去个性。从机械的形式写作到无所顾及的生活写作,需要一个良性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做好分步骤引导:

(1)学会观察。要作文必须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工作。鲁迅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告诫文学青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我们在生活中,虽然时时处处都在接触外物,但由于没有观察仔细,没有认清它们,没有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外物就不能成为我们所有的东西。这样,临到写作时自然就困难重重了。

(2)训练思想。一切思想均来源于生活,对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事物要认真思考,归纳演绎。思想的起点是解决实际上的困难,要解决这些困难,所以要思想,有了思想作用,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会越强。这种从生活经验中来的思想必定会使生活的充实性无限地扩大开来。

(3)培养情感。有真切的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这喜悦之情和痛惜之感,都可以使生活更加充实。凡是思想引起的真情实感,都应该在作文中大力提倡的。

(4)提倡个性。鼓励学生逐渐克服从众心理,无拘无束地写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人和事,突出内容的个性化。引导学生的作文情思独特化,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在作文中大胆表述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抒发对生活的各种感受,尽情地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

这几个步骤做好了,才可以在写作上渐入佳境。此外,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多读,获得思想的提升、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例如阅读陕西省作家的作品《这一方黄土》和上海作家余秋雨的作品《江南小镇》(写江苏周庄),学习他们思考生活和表达生活的方式,接着讨论德清的山水又有何特色。做这样的谈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参考以上几个步骤逐层深入地学习、感悟、品味,不同角度地对比、模仿,最后完成写作。

2. 分层次策略

走乡土化路子的“生活写作”必须考虑学生的写作水平。初中“生活写作”的分层次教学,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格中属于希望层的学生作文水平有待提高,而领先层的学生则可以进行较高层次的写作,甚至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但大部分学生处于达标层,作文水平一般,他们是人数最多的受众,教师在教学中应以他们为主体。教师可以在写作课中设置情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他们抒写家乡的兴趣;指导他们阅读经典范文,让他们模仿范文写作。录用经典范文时可以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体裁不限,只要是描写乡土生活的散文、诗歌、随笔均可。

“生活写作”的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满足处于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需求。如同样是书写德清的春晖公园,一般同学可以写春晖公园的外貌特征和旅游路线,写成较为流畅的宣传文字,而领先层的学生则可以结合春晖公园的历史文化知识,写成一篇较有韵味的文化散文。

实践证明,走乡土化路子的“生活写作”教学是卓有成效的。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人文景观、文化风俗、甚至一草一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而在认识家乡的同时,学生们又获得参与研究性写作实践活动,利用网络查询乡土资料的机会。在文学层面上,学生的文学抒写品味得到提高。在抒写德清山水和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在对家乡文化的感悟中,在对家乡历史的考证与臆想中,逐渐认识家乡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人格层面上,学生获得了不同层次的人文精神的提升。他们在感受和感悟中获得乡土文化的熏陶、江南水乡文化的慰藉,在体悟和体验中阐释了自己对生命、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思考。

写作教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走乡土化路子的“生活写作”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80.

[2] 陈嘉映译.存在与时间读本[M].北京:三联书店,1999.

[3] 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钟管中心学校 313220)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探究
初中英语教育灵活性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功能派翻译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新课标下激活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