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中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2014-04-29 12:26秦凤雯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创新思维课程标准

秦凤雯

【摘要】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非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课程标准;教育观念;创新思维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新标准、体验新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中学数学如何进行教学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回答,并且在实践中必须进行探讨的问题.

一、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数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都要有所提高.以前,人们一直倡导蜡烛精神,认为只要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是教师的本分与追求了,这一观点随着信息时代教育目标的调整和教育空间的改变,已经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思辨了.新的教育观念是以人为本,即“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教师要给学生一切有用的东西,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要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为前提,即教师持续有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会超过教师自己所有的.教师要有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永不满足,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

其次,新的教育理念要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事实上,教师的尊严不是靠命令建立的,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新理念.在新形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教室不再是孤立的个体的聚集地,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交流的场地,这就需对以前师生之间固化了的教与学的关系必须加以调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伙伴关系.持传统教学理念的教师,即使呕心沥血,蜡烛成灰,甚至皓首穷经,也只能称之为“教书匠”,只有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求生存、求发展,才能使学生成为真、善、美之人.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数学高度的抽象性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数学内容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数学抽象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例如,小学算术中的自然数就是对具体物的一种抽象,任何人都不能拿来一个2,而只能拿来2个具体的事物,如两个苹果、两台机器等.中学代数中的字母是对数的一种抽象,即用字母表示任意数,从而出现了代数式和代数式的运算.许多学生不理解 x2 =x这一式子为什么不成立,因为这里的x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只有当x≥0时,等式才成立,而当x<0时,式子是不成立的.数学是建立在概念、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基础上严密的逻辑体系,每一概念都是对具体事物的抽象,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从而达到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的目的.

2.非逻辑性思维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非逻辑性思维是未经一步步分析,没有清晰的步骤,而对事物间的领悟、理解或给出答案的思维.通常把预感、猜想、灵感、直觉与顿悟等都看作是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其直接性、突发性和创造性.对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产生.例如,求数列0,3,8,15,24,35…的第100项,通过观察、猜想,知数列的第一项0=12-1,第二项3=22-1,第三项8=32-1,一般项为n2-1,从而第100项为1002-1=9999.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问题的解决,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高级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程度的创造性.数学问题的解决,是按照一定的思维对策进行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运用抽象、归纳、类比、演绎等逻辑思维形式,又运用直觉、灵感(顿悟)、联想、猜测等非逻辑思维形式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解方程

x-a-b c + x-b-c a + x-c-a b =3(其中a,b,c是正数).为了求出方程的解,将方程右边3移到左边变为-3,再拆为3个-1, x-a-b c -1= x-a-b-c c ,设m=a=b+c,则原方程变为 x-m c + x-m b + x-m a =0,x=m,即x=a+b+c.

事实上,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许多都是宏观方法,要求学生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恒等变形、变量代换、设辅助函数等,在解决有些数学问题时,需要在已知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发明、创造,找出具体的解决方 法.也就是说,解决具体的数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创新的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点、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特殊性,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方法,使他们逐步具有思维的独创性,即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教师才做到了授人以渔,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何名申.创新思维修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

[2]马忠林.数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M].太原: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德然,牛欣.关于数学中创新情境的营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学数学,2003,18 ( 6 ):74-77.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创新思维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