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29 12:07:33赵文杰乔淼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14期
关键词:公共危机信息公开问题

赵文杰 乔淼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频发,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政府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将信息公开,公众就很容易听信来自各种渠道的谣言,一度陷入恐慌,甚至还可能引起社会混乱。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解决。

[关键词] 公共危机;信息公开;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4. 081

[中图分类号]C9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4)14- 0131- 02自从SARS事件发之后,公共危机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公共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剧烈性、破坏性的特点,必然成为公众或部分公众关注的焦点。这时,公众对于政府部门的期望,最主要的并不在于短时间内妥善解决问题,而是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事件的全貌,因为这是对政府部门应对措施进行评价的先决条件。[1]政府部门对公共危机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影响到公共危机解决的好坏。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中,及时、客观、全面地将危机信息公布给广大社会公众,可以让人们及时获得信息,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可以提高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理解,使政府在公共危机处理中更好地行动。然而,我国公共危机的信息公开却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在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信息公开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 标志着中国政府开始迈向“信息时代”。此后,我国政府在危机中的信息公开相较以往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由于政府在危机中信息公开不力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依然存在。这足以表明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信息公开这一方面还存在有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1.1 政府信息传递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政府内部的信息传递渠道比较单一。因为我国政府是层级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信息是由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垂直方式进行传递,高层通过地方政府的报告来了解相关信息。而一些重大公共危机的决策,地方政府并没有决策的权力,而是由上级决策。这样信息经过层层传递,减缓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而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爆发性的特点,这样就导致无法及时下达命令、采取行动,延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间,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外,政府具有“自利性”,地方政府在遇到公共危机事件时,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欺上瞒下,故意隐瞒危机信息或者把大难报成小难,谎报死亡人数等等。这些就导致上级政府无法认识到危机事件的严重性,无法及时、迅速地了解到危机的情况,也就无法制定针对性的决策。

1.2 信息分布于各个部门之中

在公共危机处理中,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由于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依然滞后,导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信息分享少。尽管信息存在于各部门之中,但却是分散的。各部门掌握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利用,造成了巨大的信息资源浪费。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掌握的信息来自于各个部门,当危机发生时,信息内容杂、来源广,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存在条块分割的限制,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时候,各部门之间很难做到信息的共享和利用。相关部门在公布各自掌握的信息时,有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同甚至矛盾的情况,导致事件更加扑朔迷离,民众无所适从。

1.3 某些政府官员在处理危机时倾向于封锁消息

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一些行政机关和官员由于缺乏公开意识,“官本位”等封建思想依然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政府的第一反应总是压制、掩盖,采取措施封锁信息。他们封锁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隐瞒事情真相,却忽略了封锁信息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情况下是政府部门故意隐瞒信息导致的。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人、组织或者国家想完全封锁信息是不可能的事。如果政府执意向公众封锁与危机相关的信息,使公众无法了解相关信息,导致人心不稳,从而谣言会在更多的人中扩散。不实信息的散播,容易引发集体的恐慌和不安心理,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影响经济的发展,使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中丧失主动权,也会使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不利于危机的化解,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关于对策的若干思考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政府不应该隐瞒信息,而应该及时公开危机信息,使国内民众了解危机的真相,以防止社会不稳,流言四散,同时政府也可以树立勤政务实的形象。只有这样才是最合理的做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完善公共危机的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和政府的高效运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

2.1 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信息收集、处理机制

信息收集是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前提。掌握及时、准确的信息是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关系到整个危机应对活动的成败。①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有利于政府针对危机制定相应的决策和采取正确的行动计划。为了控制危机事件的发展、稳定社会秩序、避免社会恐慌情绪的蔓延,政府必须及时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因此,政府必须及时确定和危机事件相关的信息源,正确地选择信息传播的内容,这样才能制定相应的对策。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扩大公共危机信息的来源和渠道。网络相对于其他媒体,传播速度更加快速便捷。政府可以顺应形势,把网络、媒体也并入到公共危机信息来源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仅仅依靠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这样就扩大信息来源渠道,提高政府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政府制定对策尽可能提供充分的信息,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由于信息来源渠道单一而造成的信息孤岛,避免信息传递缓慢而导致政府错失公共危机管理的最佳时机。而且掌握有充分的信息,也有利于政府根据事态变化不断调整政策。②建立信息处理机制。在获得数量巨大、种类庞杂信息之后,还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信息的分析处理主要是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进行了解、分析和评价。[2]通过这些分析研究,可以评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了解公共危机事件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可能趋势,以及对风险进行预先控制,及时趋利避害。

2.2 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管理公开机构

我国的行政机关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和共享较差,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通,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时无法及时获得有效信息。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的特点,我国应该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危机信息的管理机构,对危机时期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汇总,收集与危机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统一向各部门发布危机信息,并能及时为政府作出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提高处理效率。通过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等步骤,做好信息管理工作,满足政府履行管理功能的需要。此外,该管理机构还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2.3转变政府观念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但政府没有及时转变传统观念,依然抱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旧观念。但是在现代社会,不仅政府有获取信息的需求,人民也基于各种需求,对信息也有着要求。我国政府掌握了80%以上的信息,但因信息公开问题,许多信息得不到利用,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3]政府公开公共危机信息要与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政府观念,要做到以民为本,改变以往的“官本位”观念,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总之,在当今网络高度发达的社会,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政府信息发布的滞后与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已经产生了冲突。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与公众的沟通,在危机发生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解决危机。

3结语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公共危机的考验,汶川大地震、南方大雪灾、甘肃泥石流、三鹿奶粉事件、禽流感、11.22青岛输油管道爆炸……随着社会民主程度的进步,公众对信息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越来越引人注目,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只有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并及时的发布信息,公众才能知道情况如何,才能知道政府在危机发生的时候都做了什么。政府只有通过与公众进行信息沟通,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树立起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形象;政府如果不及时准确地公开信息,公众在公共危机中听不到政府的真实声音,流言蜚语便会在民间流行,不仅会使公众心中产生恐慌,更会使政府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舆论危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信息公开制度是正确处理公共危机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危机时刻,通过信息公开把政府最真实的声音告诉公众,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发动社会的力量,及时地化解危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主要参考文献

[1]闫玉新.面对公共危机事件,何去何从[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卫.公共危机应对中的信息管理[J] .统计与决策,2006(5).

[3]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公共危机信息公开问题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 21:56:33
基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电子政务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09:29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固体废物全产业链信息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00:20:00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6:15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