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些物质的主要组成原料是“碳”元素,而碳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空气中的CO:。一般每形成100g干物质需要吸收C02150g,这些数量的“碳”,其植物根部从土壤中和水中吸收量只占1%~2%,其余大部分都由空气供给。但是,在保护地条件下,如大棚或温室的作物生育多与天然空气相隔离,特别是中午,棚室内多处于 CO,饥饿状态。此时,进行C02追肥,可提高光合速度,将所制造的糖类向果实和根部输送,使根部发达健壮,吸水吸肥能力提高,地上部达到枝繁叶茂,达到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一般都增产10%~15%,用于蔬菜培育和其他如烤烟、甜菜、花卉等经济植物育苗时,可促进幼苗生长,缩短育苗期,增加茎叶干物质重量,达到秧苗壮实,定植后缓苗快开花早结实快,抗逆增强。实践证明,棚内增施CO2,有抑制或减轻番茄蕨叶病、病毒病的发病率68%以上,辣椒花叶病毒发病率减少53%的作用,此外。还可提高大棚内温度1—2.5℃的效应。这对于北方早春大棚温室栽培和育苗很有益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高效实用技术,同时CO2施肥技术又具有较大的广谱性。
1.C02与光合作用
大气中通常含有300ml/L的CO2,在此浓度下,蔬菜等园艺作物光合速率随其浓度的减少而迅速下降。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02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为CO2补偿点,其中大部分蔬菜作物的CO2补偿点为 40~90mL/L。CO2补偿点受光照、作物种类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补偿点也随之提高。因此,密闭式的塑料大棚,在气温升高,棚内CO2补充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其光合强度将减少。CO2浓度在补偿点以上时,叶片开始吸收CO2,在CO2饱和点以内,CO2浓度越高,其光合产物也越多,当空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时,光合强度不再增强,即使再提高CO2浓度,光合强度也不会再提高。这时环境中的CO2浓度为CO2饱和点,在弱光密植条件下, CO2饱和点低;相反,强光稀植条件下,CO2饱和点高,大多数蔬菜作物的CO2饱和点为800~1 600ml/L。
塑料大棚内的昼夜CO2浓度差比露地大。天亮时棚内 CO2浓度通常为露地的2倍,可达到500—600ml/L。当光照增强,CO2消耗量大时,棚内CO2浓度便降到150~200 ml/L,在蔬菜栽培密度较大的大棚,甚至可降到50~80 ml/L,这时就接近了CO2补偿点的浓度。因此,在晴天的中午一定会发生CO2饥饿现象。此时施放一定量的CO2,其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2 CO2施肥技术
2.1 CO2的适宜浓度 进行CO2释放的适宜浓度要与蔬菜作物种类、品种、光照强度及生育状况和棚内气温有密切关系。一般蔬菜作物较适宜的CO2浓度在1 000mL/L左右,而弱光下的浓度应掌握在800ml/L最为经济。
2.2 释放时间 以蔬菜生长初期释放效果为好。①育苗期施CO2对培育壮秧,缩短育苗期,提高定植成活率及提高前期产量具有良好的效果。②为了瓜果类蔬菜的花芽分化,抑制营养生长,则育苗期释放CO2最有益。③定植缓苗后的释放,一般情况下此时应立即释放。但是当此时的光照弱,棚内气温高,湿度大,土壤水分过多时,就应推迟CO2的释放时间。④花果期释放,如为促进果实膨大,可在番茄、甜瓜开花后10~20d;黄瓜开花后7—15d释放CO2,这是由于光合产物优先向果实输送所决定的。⑤在一天之内释放CO2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日出后30min开始、棚内温度15℃时释放2—3h;也可采取提前放风1次以降低棚内湿度,于日出后关闭风口升温,于30min后释放C02,2h后再放风。
2.3 昼夜温度管理 在CO2高浓度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应提高。因此,进行CO2施肥的大棚,白天的温度管理应比普通栽培提高3~4℃。据日本对早熟栽培番茄、黄瓜施用 CO2的试验结果表明,白天的温度管理在28℃以上,增产效果为27%—39%,特别黄瓜在白天温度为33℃时,换气时施用CO2增产幅度更高。午后要降低棚温,日出后尽快使棚温上升到光合作用下限温度15℃。
2.4 肥水管理 保护地栽培要注意肥水条件充足,即必须满足棚内蔬菜等作物对肥水的需求,但应注意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适量。要避免大肥大水使营养生长过旺而造成倒伏减产,特别瓜、果类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要求。实践证明,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得到满足后,其光合作用速度快、干物质积累增加。
2.5 作物种类与CO2释放的关系 实践证明,CO2释放效果的大小,按蔬菜种类的排列顺序是黄瓜、番茄、甜瓜、草莓、辣椒、西瓜、芹菜、茄子等。
3 CO2的来源与释放方法
3.1 来源
3.1.1 通过有机肥发酵增加CO2浓度。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也低,但当前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来源不广,而且CO2的发生量不易掌握,同时CO2的释放时间较集中,不理想。
3.1.2 通过高压贮气罐施放。这是一项一次性投资较大的设备,虽设备使用时间长,要求技术较高,也不理想。
3.1.3 通过化学反应产生CO2。这种方法要按保护地大棚的容积,计算出施放量,再根据生成这些CO2,所需的原材料数量。然后在棚内设置反应点,以保证在棚内数量充足,分布均匀。
一般的“碳酸氢铵”、“水”等均为大棚蔬菜生产可利用的物质,也是CO2气体发生的原料,比较理想。
3.2 碳酸氢铵和硫酸产生CO2的操作方法 以667m2的塑料大棚为例:
3.2.1 棚内布点。要求释放出的CO2气体天棚内分布均匀,浓度一致。所以,棚内CO2生成点必须布置均匀,一般每点负责面积16.5~19.5m2,故大棚可布35~40个点为宜,点布置越多越好但费工。
3.2.2 摆放CO2生成容器。每点1只,容器可用塑料盆,瓷盆或泥花盆,但瓷盆、花盆里要铺垫塑料薄膜。因为CO2比空气重,所以容器应悬挂在不影响棚内操作的高度空间,使 CO2气体的扩散在有利于作物功能叶片吸收的位置。
3.2.3 释放点加入原料。盆放好后,在每个容器内放入 25%稀硫酸0.5—0.57kg。
3.2.4 每点加入碳酸氢铵,其后开始释放CO2气体肥。上述步骤和原料数量,即可在平均棚高1.5 m,面积667m2的棚内提供相同于1 000ml/L的CO2肥。但由于称量的误差或硫酸质量不同,所加的碳铵和硫酸不一定能够充分反应。为此应特别注意、当加入的碳铵不再冒泡时为止,没有气泡出现,说明硫酸已被用完。这时应清除每点的生成反应物,重新加入稀硫酸。
因为塑料大棚的面积不等、体积大小不同,所用发气原料数量也不相同。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计算确定投入原料用量。以下介绍一个简明计算方法:①每日所需碳酸氢铵重量(g)=保护地空间体积(m3)X计划CO2浓度 (ml/L)xO.0036;②每日所需硫酸数(g)=(每日所需用的碳酸氢铵量(g)xO.620上述计算所用经验公式中:保护地空间体积(m3)=保护地面积X保护地平均高度;0.003 6为 1 m3空间发生1 ml/LCO:所用碳酸氢铵数(g);0.62为1g碳酸氢铵与0.62g硫酸的反应(比重1.84)。
关于释放CO2的天数,因蔬菜品种、生长状况差异及释放目的而定。如春棚黄瓜为增加前期产量,可在定植后5 d开始释放,并持续30—40d,但若遇阴雨天应停止释放CO2。
注意事项:①硫酸的释施。为防止碳铵放人浓硫酸内反应激烈,泡沫飞溅烧伤人员和植物茎叶,需将浓硫酸稀释,稀释比例是水:硫酸=3:1(重量比)。稀释方法是将浓硫酸徐徐向水中倒入,并按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绝对不能将水往硫酸中倒人。另外水和硫酸一定要按计划数量称量准确,不能出现误差。②不能使用金属容器存放硫酸,可用陶器和塑料器皿。③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带好手套,动作应轻快准确利落。④施入CO2前将温室大棚密封完好。
(作者单位:152000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宝山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