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4-04-29 00:43:14张光剑
艺术评鉴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师专业性师资

张光剑

摘要:高师音乐专业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社会、业界对高师音乐专业发展与改革的讨论也始终不绝于耳。就拿高师钢琴教育来说,从不缺乏对改革的讨论之声。本文尝试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谈谈高师钢琴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高师音乐 钢琴

近十年来,许多综合性院校都纷纷开设了音乐学或相关专业,比如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学等。这种音乐市场白热化的状态一方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促进,另一方面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扩大招生的影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类专业也越来越得到高校的青睐。高师音乐专业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音乐教育师资的重任,其报考人数多、招生规模大,成为高校中炙手可热的专业。正因为如此,社会、业界对高师音乐专业发展与改革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就拿高师的钢琴教育来说,从不缺乏对其发展与改革的讨论之声。笔者在普通高校担任钢琴教学任务以来,也始终在思考着如何对高师的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以凸显高师的师范性,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钢琴是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高师的教学对象与专业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不同,高师学生大多来自普通高中,没有钢琴基础。而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学生都是从小开始训练,具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因此,我们进行高师钢琴教育时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等,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和改革。

一、课程设置

综合性院校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因师资力量情况而有所不同。在专业音乐院校,由于师资力量足够,高师钢琴课程的安排基本上以一对二为主,对于钢琴能力较强(主修)的学生则采用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而综合性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许多钢琴老师除了承担钢琴课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承担视唱练耳、音乐史等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在钢琴课的设置上只能采取集体授课的方式。众所周知,钢琴学习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充分的教学时间是学习钢琴的重要保障。所以,如何解决师资不足与系统专业性教学之间的矛盾,成为影响综合院校音乐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此情况,笔者认为在钢琴课的课程设置上,可采用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课一般在数码钢琴教室授课,20人左右为宜,每周一次,主要承担钢琴弹奏技术讲解、读谱识谱、钢琴历史发展等教学任务,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在集体课上,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探讨,可以培养自我嚴查的能力和现场演奏能力。对于学生的个性问题,则采用个别授课的方式。小组以2-4个人为宜,根据学生的个人特征、性格特点、气质等因材施教,解决不同学生在演奏中出现问题。集体课与小组课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课最大限度地解决师资不足与钢琴教学专业性的矛盾。

二、培养严谨的钢琴思维

高师钢琴教育一直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拔苗组长等的问题。许多高校在教学中生搬硬套钢琴表演的培养模式,采用培养演奏人才的模式去要求高师学生,一味强调专业性。这是对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的缺乏认识所致。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以培养中等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而钢琴表演专业培养的是专门的钢琴演奏人才和专业钢琴教师,二者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培养方式上要严格区别。另外,许多高师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拔苗助长现象,许多学生在笼统地学习了两年的钢琴以后,就一味追求大曲子、大作品。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技术能力薄弱,其演奏质量可想而知了。高师钢琴教育要解决专业性与师范性的矛盾,其根源还是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高师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全面,不求起深、但求其正。高师专业学生毕业以后承担的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以及社会初级音乐教学等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高师学生时,应将把钢琴入门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思想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断奏、连奏、跳奏、音阶和弦、琶音等基本技术,强调基础技术的科学性与专业性,要求学生加强学习启蒙阶段的教学技法和理论知识,将钢琴启蒙教学不断系统化并很好地完善,而不是盲目地拔苗助长。另外,通过三年多的训练,学生的手指功夫或许无法达到较高程度,但作为成年人,应该注重其钢琴思维的培养,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去进行高级别的钢琴教学,做到思维走在指头前。

三、加强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

孙维权教授认为,“音乐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应该以钢琴即兴伴奏课为中心思想。”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是集钢琴演奏基础、乐理、和声、复调、视唱练耳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音乐教学及课外活动、社会艺术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技能。正因为如此,加强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在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和积累舞台表演经验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琴即兴伴奏课程一般是在完成了钢琴基础、和声等课程以后开设,开课时间为大学二、三年级。笔者建议综合性院校高师专业在钢琴教学中应结合钢琴伴奏进行教学,相互贯穿、相互融合,使钢琴与钢琴伴奏成为统一的体系,更彰显高师专业培养的师范性。比如,在车尔尼练习曲599、849等作品里,就包含有较多的伴奏知识。教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应对作品左手的伴奏音型、和声做总结,帮助学生积累即兴伴奏的知识。

以上仅是个人在阶段性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或许不足以改善高师钢琴教育的困境,但对促进高师钢琴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欣赏和艺术培训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音乐作为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无论是学校音乐教育,还是社会音乐教育,都逐渐趋向于更加专业性与全面性。作为培养和提供音乐师资的高等院校,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输出更有质量的高级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德华.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模式改革[D].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10年.

[2]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05,(05).

[3]李立.高师钢琴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与综合素质的培养[J].河南教育,2006,(10).

猜你喜欢
高师专业性师资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30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宝藏(2018年1期)2018-04-18 07:39:19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