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歌演唱中的方言的特征

2014-04-29 23:03马丹
北方音乐 2014年16期
关键词:演唱民歌方言

马丹

【摘要】中国现代汉语的发达繁荣与多姿多彩,主要原因在于各种方言的存在和保留,起到了对书面语和普通话的陪衬作用。中国的方言目前共分为北方话、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等七种,不但在包容性很强的语言环境中丰富着自身的表意系统的交际作用,渗透到民歌以及音乐演唱的领域之内也别具一番风味。由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使得国内方言在演唱风格中呈现南北对峙的基本格局,而这,的确很具有一番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方言;特征;演唱;民歌

前言

众所周知,所谓的方言,就是一国范围之内第一语言的变体,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一国语言的繁盛与否都离不开任何一种方言的存在。因为方言的形成代表着当地文化特殊性色彩的凝重和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所以研究某地方言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当地的文化风貌。方言的发展渗入民歌或流行歌曲的演唱领域,这种现象引起了音乐界的强烈震撼,也引发音乐研究者们的无尽反思,但这至少能够说明了,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实现对方言的保留和发展,对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言的形成及民歌方言的构成因素

汉语称得上是表意系统最为繁盛复杂的一种语言,不但体现在符号种类与基数的不胜枚举,也在于各种方言的同时存在,形成与正规普通话“分庭抗礼”的区域文化格局。方言的形成是历史语言发展的结果,而民歌方言的发展则是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所产生的慢性作用的直接结果。

(一)方言的形成

方言的形成历史十分悠久,早期远古时期的汉族先民生息的地域范围不大,语言也比较单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有些人更迁徙到较远的地方,和其他民族发生接触,古代汉语因此而慢慢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特别是西晋和六朝以后,三次南下大移民使得北方方言大规模越过此线进入南方,在分化了文言书面语和古代早期口语白话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南方方言的地理布局。及至今天,以闽、粤、客家等主要区域方言的存在和发展,使得现代汉语避免了单调乏味的色彩,虽然在不同区域的语言交流过程中并不显得十分顺畅。溯及到方言音乐层面,则具体体现为南北文化差异的明显分布。

(二)民歌方言的构成因素

方言在六朝时代开始产生并促进了先秦两汉时代文言书面与古白话的初步分家,自此中国的方言异变开始形成了南北地域的纵向对抗格局。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北民南迁的趋向更加明显。南宋王朝建立以后,中国的汉文化中心由中原彻底转向了长江流域,使得南方在经济和文化上实现了对北方的完全逆袭。在漫长的方言异变中,音乐艺术始终伴随居民左右。早在战国时代,《离骚》《山鬼》等楚辞作品的问世,均是采纳了楚地方言的精华而成,而最早的断袖题材诗歌《越人歌》则是汲取了吴越方言的精妙。由于南方方言本身具有的文化抵制作用,加上封建统治的政治重心保留北方的同时,经济重心却不断在向南方迁移,使得南北方言开始呈现了明显的对峙状态,影响到今天,最为突出的侧面就是在民歌音乐的演唱方式上,北方的普通话与南方方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南北民歌演唱中体现出的方言差异

(一)普通话与方言演唱的对峙

当今的民歌方言演唱呈现南北对峙的局面,这主要体现在北方以普通话演唱为主流而南方则呈现以粤方言为代表的歌曲之风。北方的民歌中,宋祖英、祖海、陈思思等民歌歌手在普通话演唱方面个个精湛绝伦,素以声音的圆润和吐字的清晰而著称。而在两广、港台先后崛起与走红的民歌歌手却都是以粤方言的演唱而著称。除了粤方言外,其他地区的民歌方言的演唱则也颇具接地气的特点。川蜀方言的民歌演唱就称得上是别具一格,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跑马溜溜的”之类的方言用语的美感输入。

(二)南北民歌差异中的方言因素

南北对峙的方言演唱格局具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历史形成与地域区位等客观原因之外,单纯剖析方言中的文化因素便可得知。北方民歌中以普通话的绝对优势而见长,主要源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南方民歌中凸显出的方言优势则主要源于方言自身的魅力,通过自身体系的独特性而使得民歌更接地气。

1.北方:文化背景的特殊性

北方民歌中以普通话演唱为主要形式,而南方则形成了各地千姿百态的方言民歌的演唱,首先的决定因素在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北方是当今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政治来往与文化交流极为频繁,普通话作为最重要的交际用语,务必要实现在北方语言艺术中的全面渗透。通过普通话用语对民歌的演唱,才能在歌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更具文化接受广度上的深入人心。

2.南方:方言自身表音表意体系的独特性

普通话以其自身的实用优势能够在北方民歌的演唱中独具鳌头不必详述,而方言的民歌演唱一样能够得到长足的进展,则大有一番分析的价值。虽然适用范围不如普通话,然而在方言本身的表音和表意体系中,却形成了独立的构造模式。在表音方面,比如粤方言的民歌演唱之所以发达,是因为粤方言本身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体系,有自己的元音、辅音和声调,而且与普通话相比较,粤方言还有一种“入音”的优势,而这一功能普通话早就退化了。粤语中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入声字在其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而普通话的所谓四声其实只是三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拓展在演唱过程中,就必然能够表达出普通话演唱不能企及的效果与共鸣。方言演唱的表意方面则主要体现在风格的接地气,把流行歌曲等与方言相融合,既体现地方特色,又迎合流行趋向,因此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彝族少女姚林辉创作并演唱的多首反映彝族生活的民歌,歌词中出现的“跳乐”等方言文化的词素,充分体现出的是西南方言的灵动飘逸。所以北方的普通话如想在短时间内完全取代南方的各类方言,至少在音乐文化层面上是难以实现的。

三、结论

各种方言民歌的成功演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方言极具文化价值的特征魅力和接地气的客观优势,在当今的文化扩展与交流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支持保持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不但有助于推广以民歌为代表的音乐艺术,对于社会文化生活实现丰富与多样化的格局,也能够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以民歌演唱中的南北差异分布来洞悉方言自身具备的特点,无疑是大有一番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易中天.大话方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2]陆俭明.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大出版社,2010.

[3]陈卫强.广州地区粤方言语音研究[M].暨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演唱民歌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