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桂彦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日益深入和广泛,而作为语文教学重要阵地的早读,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目标、内容、形式三个角度出发,并以教学形式和方法为重点,阐述了对早读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朗读;内容;方法;形式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独领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读的学习方法源远流长。朗读是对文字作品的再创造,是分析综合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审美鉴赏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外在体现;徐世荣说:“如果再谈到语文教学上,朗读则更是非常必要讲求的了。”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为标志。而朗读教学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开设早读课,正是实践这一要求的必要途径,专门凭借朗读训练以提高语文素养的早读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可见,我们在努力抓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应重视研究和高效利用语文早读课。但遗憾的是目前的早读课还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是早读的目标不明确。大都是安排一定的篇章让学生背诵,早读变成了为背而读的课。这种单纯记忆性的背读,长期下去直接影响早读的效果,未能积极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学效率。二是早读的形式单一。为了不占有学生的时间,早读多由学生支配,教师只满足早读课“书声琅琅”的氛围,至于读什么,读得如何,教师是极少过问的。再这样下去,非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难以提高,对语文内容的理解难以加深,恐怕连早读的兴趣也会逐渐萎缩。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早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呢?本文将从语文早读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方面谈谈自己对语文早读的粗浅认识。
一、安排好早读的内容
语文早读的内容不能过于单一,否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且产生疲劳感和枯燥感,所以早读内容要丰富多彩,给学生以新鲜感、层次感。
首先,安排相当数量的背诵内容。早读课不排除学生在大脑最清醒的时间内记忆课文重点内容,所以早读让学生背诵课文(如:情文并茂的散文、小说经典文段、诗词、古文名篇等)是很有必要的。如初一,可抓住诗歌朗诵这一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诵读课后必背古诗文,也可收集一些课外显浅的著名诗歌,在每次早读课时抽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背诵,逐一过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炼字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熏陶其思想感情的目的。当学生烂熟于心的时候,他们的语文素养就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其次,安排一些泛读内容。现在的学生求新意识强,选文文段因多读几遍就觉得索然无味,所以在时间允许时安排一些泛读内容烘托早读气氛。如寓言性文言短文或短小精悍的故事、科学小品文、笑话、杂感、游记等,凡是思想健康向上、艺术性强的文章都可以。
二、在早读形式上下工夫
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除了内容要有层次感和新鲜感外,早读课还要在形式上下工夫,早读课是以“朗读”为主,但不是学生自主一读到底的传统形式,教师要依据不同早读内容采取不同的早读形式。如齐读、领读、对读、评读、范读、轮读、抢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等。能结合课文内容、学生特点,创造空间将更为广阔。
1.采取竞赛形式 在学习古诗文安排早读朗诵时,教师可组织或指定学生负责,先留有一定的记忆时间,然后举行朗诵比赛。如读《世说新语·咏雪》,用“情景再现大比拼”,看谁对课文场景描写表演最有创造性;读《童趣》,用“小组背诵(朗读)接力赛”,看哪一组同学背(读)时一个一个接得最快、最有感情。
2.进行朗读欣赏 利用早读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美文佳作,锻炼学生的听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练好朗读基本功。能较好地把握节奏、重音、停顿以及语调地变化,做到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以声传情、字正腔圆、底气十足、声音洪亮、自然、饱满、圆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3.早读形式活动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生以哪种形式参与活动,都会直接轻松的获得经验与技能,记忆深刻,甚至受益终身。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早读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师生间的互动,这也是新课程语文教育观的目标与要求。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与教师一起策划,让早读成为学生阅读、想象、表达、展示、演绎才情的自由天空。
总之,早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要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与热情,定要吹响这清晨的第一声号角,让早读成为激情语文的华彩乐章。只要用心、用情,早读这块得天独厚的语文园地一定会焕发无穷生机,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增色添彩!参考文献:
[1]《朗读学》张颂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
[2]《教育心理学》 张春兴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年
[3]《语文学习》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一中学 27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