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追寻与策略探究

2014-04-29 00:44周新霞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17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程资料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切实落实课标提出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苏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小语教材”)除了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板块中渗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外,还在第三学段每册教材的最后,安排了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学和做》。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安排,为广大师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为落实课标要求提供了基础和保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研究还不尽如人意,需要进一步关注。

一、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追寻

(一)内容设计丰富、形式多样,切实落实课标要求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内容为: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为落实课标要求,苏教版小语教材在第三学段安排了四课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说名道姓》《节约用水》《读报和剪报》《我的成长册》。

四课的学习内容涉及祖国传统文化探究、生活常识积累和运用、学习资料收集与习惯养成、自我评价等方面,学习形式有资料积累、知识竞答、习作表达、调查研究、学习相关成语、介绍生活窍门、编写公益广告、开辟宣传专栏、手工制作等。虽然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不大,却把学生学习语文的触角引向了广阔的生活天地,让他们以多种形式学语文、用语文,很好地落实了课标要求。

(二)多种方式配合,凸显主体作用,有助于语文学习力的提升

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主要是要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语文知识总量、知识质量和知识增量能够连续不断地提升。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较之教材上其他的学习内容,具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实践性凸显等特点,学习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它更多地需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开阔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现状审视

虽然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对于落实课标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具有重大意义,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现实的语文教学中,不少学校的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能为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常态开展遭搁浅

2014年2月,笔者对L市部分县、区和市直小学的语文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语文《学和做》教学情况调查”专项问卷调查,共有144名教师和705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调查活动。其中学生卷中的第一题为“五、六年级语文课本的最后一课都是《学和做》,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你印象深刻吗?”有37.9%的学生表示“印象不深,有的内容能记住”;6%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印象”。从问卷情况看,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常态开展不是很到位,甚至还有缺位的现象,这与课标的要求、教材编者的初衷和学生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导致其常态开展搁浅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时间安排置后。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都安排在教材的最后,教师们更多地习惯于按照教材从前往后的顺序进行教学。因为临近期末,各门功课都进入复习阶段,师生紧锣密鼓地迎接期末考试,此时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期末考试又鲜有涉及的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师生都很难投入太多的精力。从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看,也不适合安排在学期末尾,如六(上)《读报和剪报》一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做一做,在班级黑板报开辟‘一句话新闻专栏。”如果按照教材安排,将这一课放在期末进行,这一教学内容的实施很可能将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而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是更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学和做》的时候,教师通常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一题的回答中,有55%的教师和58%的学生表示《学和做》的教学“以教师讲解或者展示资料为主,偶尔选择一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4%的教师和9%的学生表示《学和做》的教学“和其他的课文教学差不多,没有什么特殊的教学方法。”显然,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阻碍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开展的瓶颈。

3.学习活动条件缺失。“在完成《学和做》中一些实践项目(如:调查采访、手工制作、收集资料、举行知识竞赛等)的过程中,你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回收的问卷数据统计(具体数据统计见下表)可以看出,小学生参加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呈现“三缺”状态,即“缺时间”“缺伙伴”“缺物质条件”。学习活动条件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效度。

除了上述分析的原因以外,教师、学生和家长对于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缺位等也是导致其常态开展遭遇搁浅境地的原因。

(二)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被搁置

自2000年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使用至今14年,笔者听过的省、市、区各级各类公开课、评优课千余节,参加过的专题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几百场,从未听过一节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公开课,也没有参加过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专题研讨活动,可见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还没有进入相关教学研究部门的视域。笔者于2014年3月20日在《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完全版)》(知网)上输入检索词“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对1999-2014年的基础教育期刊进行全文检索,检索匹配为精确,检索结果为1篇;检索匹配为模糊,检索结果为40篇。从检索到的文献数量来看,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也没有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三、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探究

(一)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常态开展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适切安排学习时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六年级(上册)中要求:“‘学和做虽然置于课文的最后,但何时实施,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将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安排在学期开始、学期中间、学期结束,甚至贯穿整个学期,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和习惯培养结合、和课文学习结合,也可以单独进行。如六(上)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读报和剪报》的学习,就可以在开学初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开展。本册教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容是“不懂就问”和“勤于收集资料”,使学生明白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读报和剪报》是要教会掌握阅读报纸和剪贴报纸的方法,锻炼学生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将这两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可以起到互相支撑、相辅相成的作用,既提高了学生对“读报和剪报”活动的价值认识,也使习惯培养有了落实的载体:不懂就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报纸来完成;班级每日更新的“一句话新闻”专栏、每位学生手中的剪贴本,可以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展示途径和积累载体,也成为对学生习惯养成和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期中间,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剪贴本,以便了解学生的习惯养成情况和剪报制作的效果,为期末的剪报评比、活动评价提供依据。又如五(下)《节约用水》可以和教材中的《大江保卫战》《水》两篇与“水”有关的课文整合,进行主题单元教学,既可以促进阅读教学深入内化,又能提升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

2.发挥主体作用,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笔者的相关调查结果也显示:“如果让你选择《学和做》的学习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86.8%的学生在问卷中表示喜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举行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五(上)《说名道姓》一课时,师生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了解容易读错的姓和常见的复姓、吟诵百家姓、探究姓氏的起源、了解古代复姓名人(如诸葛亮、司马迁等)故事、组织知识竞赛(自己设计题目)、了解家族的族谱、编写关于姓名的故事、探寻重名现象造成的不便及解决策略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吟诵积累、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途径,完成学习内容。这样的安排,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与人交往的能力,知识积累、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开启了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之门。

3.借力合作伙伴,提供良好学习条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要实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除了需要语文学科知识做支撑,还要向其他科任教师、家长、学习伙伴借力,为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条件保障。如学习六(下)《我的成长册》一课,要完成“搜集成长资料,实现多元评价”这一任务,为了保障资料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指导学生列好需要搜集的资料,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可以列好资料搜集统计表,按照统计表有条不紊地搜集资料,要和家长多交流,让家长了解活动的意义,协助孩子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完成“整体策划、设计成长册并精心制作”这一任务,需要用到美术学科的知识。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制作成长册,恰好是美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和美术教师合作,请美术教师从美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进行设计,运用美术的方法制作成长册,搭建智育与美育融合之桥。

(二)关注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教而不研则浅。”除了常态开展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还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教学研讨工作。教研部门要组织开展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研讨活动,从理论层面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从实践层面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学校教研组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拓展课程资源、开展常态课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对该部分教学内容的重视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之,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与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落实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其教学价值,深入研究其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丰富和提升语文教学,开启语文教学的一扇美丽之窗。

(周新霞,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教科室,222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程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