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平:新水墨发展中两种力量正在较劲

2014-04-29 17:49
艺术品鉴 2014年2期
关键词:钟馗新鲜感心性

林跃平,字十耳,号五孚堂。生于福建漳州东山岛,定居北京。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北京新水墨意象馆馆长、策展人。

曾荣获 “和谐中国2007年度影响力人物”之十大创新人物、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被多家艺术媒体评为当代最具活力的画家;当代最具收藏潜力画家;不可多得的诗书篆画全才画家。

采访林跃平之前,已经知道其作品多以钟馗为主,钟馗系列有"当代第一钟馗"美称,见面之后,确然,画如其人,性格豪爽的他颇有几分传说中的钟馗之风。谈起新水墨,作为北京新水墨意象馆馆长的他,许多话都直截了当,明心见性,直切当前新水墨发展的肯綮所在。

“关于新水墨,目前两种力量正在较劲。” 林跃平对《艺术品鉴》记者说。

在林跃平看来,当前新水墨的实际状况是,西方一些经济团体想要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意图以此影响世界对水墨的判断。这是一个经济策略,和当年推动国内油画市场的套路是一样的。“这不是艺术家干的事情,这是卖画的生意人干的事情。” 林跃平说。

而另一方面,国内一些新水墨画家经过冷静的思考之后,试图用东方的语言构建来建立新水墨的审美标准。“这些画家正出于上升期,他们的年龄有新鲜感,思维有新鲜感,价格有新鲜感,他们的作品自然受到市场的青睐。” 林跃平说。

林跃平所代表的无疑是后者。

新水墨代表一种态度

“其实新水墨的说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了,当时的目的是为了全盘西化,而且强调西就是西,中就是中,不可融合。”谈起这一段历史,林跃平颇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中西方文化构建的出发点不同,中国的美学是模糊美学,更多的从一个人的修养、学识等方面决定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画从开始就是以心灵本相来创作,本质是一种心灵感象,注重一种情怀。如果将新水墨理解为表象的手法,那西方的画家玩这些已经玩得非常好了。所以,新水墨一定不是表象的东西,不是装饰画,不是满足感官的刺激。” 林跃平说。

在林跃平看来,新水墨的“新”字体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更冷静的思考。新的不是你画什么东西,而是人,是人的心性,是当代人如何冷静地去思考古人所做的事情,再用当下的角度、心理去理解他。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水墨实际是一个伪命题, 它只是代表一种态度,代表这个时代的人想做的一件事情。” 林跃平说。

对于当前为什么出现“新水墨热”?林跃平认为,新水墨的“热”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政治、经济以及人的心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综合产物。“时代的需要给了新水墨土壤和时机,当油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新鲜感的时候,当代艺术需要一个新的命题,于是,新水墨出现了。” 林跃平说。

新水墨要突破,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经典的认识上

对于当前新水墨的现状,林跃平用“比较混乱”来形容。“有一些人是从油画转过来的,而一些人则是打着艺术的幌子在做表演。一些人抨击古代山水画,抨击梅兰竹菊等题材,但实际上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创作。无知才是腐朽啊。” 林跃平说。

林跃平欣赏的是音乐界的谭盾,欣赏谭盾把民族化的音乐带到国际上,并赢得声誉。画家也一样。

“中国的风水、五行、太极等思想是丰富的创作宝库,讲心性,讲修为,西方永远也赶不上。” 在林跃平看来,新水墨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民族化。古人给你积累了这么多的经验,而你去抛弃他,那是你傻。

因此,林跃平认为,当今的新水墨改革,一定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心态上的“新”,这种“新”不是单纯复古,而是面对经典的东西进行反思,以文化心态上的复古,加以现代心性的再创造。

但是,面对经典,有人觉得古人已经无法超越,面对大山产生畏惧感,林跃平认为,这就是死在古人之下。归根结底,还是勇气不够,沉淀不够。

“西方经常有一些艺术家可以横空出世,是因为西方艺术带有实验性,需要一些刺激和感受, 而东方艺术则不同。” 在林跃平看来,东方艺术非常讲究“相”,讲究修为,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所以很多人在古人的高山下,败下阵来。

而尤其让林跃平担心的是,现在一些新水墨画家思考的是西方的买家怎么看,这种建立在西方审美角度之下的新水墨创作,注定是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新水墨要突破,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经典的认识上,要看到古人的力量有多大,但同时要与古人‘同而不同” 林跃平说。林跃平所谓的“同而不同”,就是与古人有相同的心态,心性,思维模式,而做出不同的方式。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在世界历史上立得住。

猜你喜欢
钟馗新鲜感心性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钟馗嫁妹
KINGSWOMAN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
钟馗降福图
新鲜感
捉鬼大将军钟馗
胡宏心性观中的“儒佛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