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大平
《小学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通过数学教学要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立统一观点,相互转化的观点等。同时要培养学生各项数学能力,而任何一项能力、一种品质都要依托某些知识的学习,某一公式的指导及运用等诸多实践中获得。笔者以圆锥体积的教学为例浅谈如下:
一、演示实验,推导公式
《圆锥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内容,通过这一知识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公式推导能力,这一知识教学必须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最后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教学伊始,教师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用眼观察,心思脑想,初步感知。教师取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容器各一个,容器采用玻璃制品,在圆柱容器侧面高度线上标有刻度(高9cm,标出3cm,6cm),再准备有色液体适量,然后将液体注入圆锥容器,刚好注满后再倒入圆柱体容器,第一次倒入圆柱时刚好是圆柱高度三分之一,第二次将注满圆锥的液体倒入圆柱容器刚好是圆柱高度三分之二,第三次这样做的结果正好注满圆柱容器。这样观察,学生初步感知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圆锥装满液体一次倒入圆柱刚好倒了三分之一,倒三次正好装满。
学生获得初步感知之后,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验证感知是否正确。做法是:学生准备好沙粒,等底、等高纸制圆锥、圆柱容器,再准备一条短直尺,将圆锥装满沙粒,用尺刮平(既不能不满,也不能超高),然后倒入圆柱,倒三次正好装满。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结论一致。有了教师演示、学生实验这个基础,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圆柱体积公式是什么?圆锥体积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关系怎样?圆锥体积公式是什么?学生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圆柱体积公式是圆柱底面积乘以高;圆锥体积应该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锥体积应该等于圆锥底面积乘以高的三分之一。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归纳,既然圆柱体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即V柱=1/3Sh(V:圆柱体积,S:圆柱底面积,h:圆柱高),那么圆锥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Sh,这样推导公式,学生先由用眼观察,再由自己动手操作两次感知进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而且公式由自己推导,烙印深刻,根本无需死记硬背公式。
二、测量计算,运用公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能力便是计算能力,数学教学总是离不开数和算,计算用途广泛,不论生产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它,因此不可忽视,为培养学生应用公式能力,同时培养计算能力,教师可如此设计练习题:
1. 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等于与其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 )倍。
2. 一个圆锥体积是9cm3,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为( )cm3。
3. 一个圆锥底面积6 cm2,高12cm,它的体积是( )cm3。
4. 一个圆锥底面直径是8cm,高是2cm,它的体积是( )cm3。
这组练习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具有适当的梯度,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不难得出答案,只是最后一题需教师作适当提示、启发,也不难解答,从不同角度使学生运用和巩固公式。
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结合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又给出这样一题:农场有一堆玉米,经整理呈圆锥形,现在五人一组发给学生一条30m长的圆形米尺,合做测量玉米堆底面圆的周长,再由教师和农民伯伯测出玉米堆高度告诉学生,运用学生自行测量后的数据计算玉米堆的体积。计算玉米体积之后,教师接着提出新问题:如果每立方米玉米重1000千克,每千克玉米可卖1.98元,那么这堆玉米可賣多少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动脑思考,认真计算,这一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会顺利解决。
通过圆锥体积公式推导和应用公式计算的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又经历了由理性到感性的过程,学生是由动眼观察、动手操作、推导公式,到总结公式、应用公式,操作能力得到培养,计算能力不断提高。而且这样教学和学习不是重教轻学,而是教、学结合,重在培养学生学的能力,由教师教会知识变为学生学会知识,由学生学会知识变为学生会学知识,获得了学习能力,也是终身受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