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 陈俊杰
传统金融市场中,金融市场各主体的融资费用、运营成本、时间耗费等众多成本的存在,使得各主体对金融模式创新的渴求尤为强烈,这种需求因素逐渐改变着金融主体的消费习惯,成为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强大内在推动力。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数据搜索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金融与互联网机构的技术平台的革新等为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和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提供了可能,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外在的技术支撑。因此,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主体内在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外在支撑所促成的,是由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见图1)。
在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平台上,第三方融资与支付在线投资理财、信用评级等创新金融模式的不断涌现,不仅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便捷地服务于各金融主体,也使得传统的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会产生较大的冲击。
(一)一定程度上分流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虽然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最终会以各种形式回流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存款来源总量不会受到影响,但必将分流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影响商业银行存款结构。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台具有延迟支付功能,用户通过其结算的资金会部分沉淀在支付平台,从而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形成分流,这部分资金主要是用于网上交易的活期存款。以支付宝沉淀存款为例,目前支付宝日均沉淀资金已达约100亿元。随着第三方支付逐步向线下延伸和大额支付领域扩展,资金沉淀规模将显著扩大。另一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高速发展,其业务逐步向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领域拓展,向客户提供预期收益可能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如余额宝目前的收益率超过4%(见图2),收益率为银行活期存款的10倍,高于银行3%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这将对客户持有的以投资目的为主的定期存款形成分流和竞争,其潜在威胁不容小觑。
(二)直接挤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担保、承诺、交易、咨询等。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利差不断缩小,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盈利来源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直接挤压银行卡结算、代理收付等业务。与商业银行网上支付相比,第三方支付价格更低(部分甚至免费)、操作更加便捷且提供特有的延迟支付功能,更易为消费者接受,从而直接挤压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已开始将资源优势延伸至线下,通过铺设POS网络和代收付费系统开展线下收单、现金充值等业务,与银行在线下形成新的竞争。二是逐步向代理基金、保险等金融领域渗透。目前,已有7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取得代理基金销售资格,以较低的价格与银行开展直接竞争,如第一批取得代理基金销售资格的汇付天下,基金申购手续费率仅为银行等传统渠道的40%。虽然短期内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理销售的规模还较小,但银行作为金融产品销售主渠道的垄断局面正在被逐渐打破。三是改变金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网上交易购买商品,逐步形成了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的习惯,减少对现金、商业银行柜面服务等的依赖。
(三)对商业银行贷款形成直接冲击
互联网金融短期内难以威胁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但长期可能因互联网快速发展导致信贷模式转变。凭借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互联网融资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设计流程及产品,更好地为其提供融资支持,抢占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以阿里金融为例,其通过旗下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在阿里巴巴B2B业务、天猫、淘宝上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两款服务,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截至2013年,阿里金融累计为13万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累计贷款金额超过260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72%。但由于在我国尚未实现信用信息联网公开共享的情况下,借款人存在较强的编造虚假信息的冲动,互联网信息与数据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互联网融资在短期内还不会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形成较大威胁,覆盖范围主要是先有银行体系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的小额借贷人群。长期来看,随着信用信息的联网公开共享,贷前审查评估、担保、交易竞价和货后管理等专业性业务的产生及发展,互联网金融可通过整合担保线下金融服务公司等方式,凭借强大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更加有效地判断客户的资质。投资人可依靠这些信息直接与借款人进行交易,降低通过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交易的成本,从而形成独特的“公众型小额融资市场”。
(四)通过与中小银行合作冲击现有银行业市场结构
在传统的网关支付模式下,第三方支付依附于商业银行网关,只提供付款通道,导致其虽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社区等渠道拥有较大的客户数量及较强的客户黏性,但不能掌握客户的资金流。快捷支付的兴起改变了这种状况,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而使用自己的虚拟网关,可直接获得客户相关信息,同时掌握了客户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从而瓜分了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庞大的客户基础不仅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巨大的业务潜力和盈利空间,还使平台在与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占据越来越强的话语权。特别是大量中小型商业银行,由于自身渠道和客户数量的限制,在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中,乐于充当资金清算后台的职能,形成“第三方支付平台(大前台)+中小银行(小后台)”联盟。在这种联盟下,中小商业银行可克服网点少的劣势,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从而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开展激烈的市场竞争,势必会冲击现有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格局。
目前国内传统的金融市场格局尚未完全打破,金融领域核心竞争力还是来自于其大量的客户资源及其信用风险控制能力,这也正是银行多年经营所积累的优势所在。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新金融势力正依靠互联网技术摆脱了地缘束缚,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推进,互联网金融大有可为。对于银行来说,在互联网金融业态下应立足全社会信用体系中枢地位,利用好雄厚的资本与客户资源,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联合新金融势力为客户带来更为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开创互联网金融业态下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