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
【摘要】 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题名称】 “城镇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校本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TZJKS2011326)的研究成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看法.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只有激活了学生与生俱来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批判地接受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将教学与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呢?教学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到达独立理解的层面.
三、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数学教学既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 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当然,好的导课方法可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从而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教师需精心设计策划,在课堂教学起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本节所学内容. 比如“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我拿一块三角形布头,要裁剪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让学生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同学们争先恐后、想方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如何画出三角形内切圆这一难题.
四、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合理地利用考试这个评价方式外,还应收集一些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可给每名学生准备一个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都应有学生参与,里面可包含学生平时的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以及家长的信息等.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强调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把难以量化的内容排除在外. 实际上,有些教学效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需要以过程和素质标准来配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突出数学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数学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 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可实行多元评价,发动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社会参与评价,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关心、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