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2014-04-29 15:53王树玲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

王树玲

一、信息技术与生活情境融合,促进教学趣味化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说,数学课堂应当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的转换等效果的充分呈现,能给学生直观、形象、新奇的视觉,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激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图时,我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物体外,还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的物品,数一数身边生活中10以内的数。此时,再轻击鼠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演示:桌椅、门窗、黑板,还有一位老奶奶养的10只小鸡;客厅里水果盘上摆放的8个苹果等物品,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会主动建立起数的概念。接着再教学《上下》的关系。看屏幕:柜子上放着电视机、餐桌下有一把小椅子等。引导学生看讲台上有一本故事书,课桌下面有书包等,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知上下的关系,学生自己还会联系到生活中的许多例子,说出黑板上面是标语,我们的眉毛下面是眼睛等很多生活实例。因此,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吸引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观察、大胆表达心中的数学,从而掌握教学内容。

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合,促进教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网络课《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农村学生不常见到的教学资源,包括:制作轴对称图形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更有学生在生活中渴望了解的内容,比如生动的轴对称图形飞机、运用对称图形的理念制作的精美时装、北京天坛建筑影像和平面图纸、各式各样的民间剪纸图案……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真切地感知着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次次与网络、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中进行着自主学习,体验着“数学之美”。我还指导学生运用画图软件来画出轴对稱图形,之后让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再动手用剪刀剪出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用纸折出各种轴对称图形,学生经历了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说一说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自然就深刻领会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更品味到了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课堂更是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课堂的主宰者地位,使老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转变。学生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独立获取知识,拓展学习空间,打开思维的闸门。

三、实现课内外融合,促进教学方式创新化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小学各学科教学也应当用信息技术,打上时代发展的印痕。因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新的教学形式,注重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应用,让学生在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外,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己去课外查阅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或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在社会和生活实践中把课堂学习到的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打开学生的思维视野、丰富课余知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在课堂上先通过计算机呈现日历,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每个月可能有多少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则选取不同年份来找出大月、小月的天数。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因为学习小组内有的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了为什么要设立闰年和平年,他们会用电脑演示,把以上信息传递给其他学生。我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归纳闰年的规律,并组织全班交流,通过网上万年历这个小程序举例验证规律的正确性。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我只告诉学生一些平年、闰年等名词,没有当堂讲一个概念的内涵、告诉学生一条数学规律,只是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探索发现,合作交流,自主进行信息收集,转化。这一教学过程却将一个贫乏无味的概念课程教学转化为有趣的探索活动,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主动说出新发现,倾听或参与探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信息技术
说说轴对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轴对称》巩固练习
认识轴对称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