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合作学习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2014-04-29 15:53吕秋丽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笔算创造力想象

吕秋丽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而学生合作学习能给学生提供創新思维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敢想、敢做、敢说,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一、组织探新型讨论,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模式,在一定阶段内,往往机械地按照这种固定的模式去解题,如果不及时引起注意,就会造成思维呆板和僵化。为此,要教育学生不满足一条思维、一个模式、一种解法。要激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法”时,针对64+25=?一题,在学生已经掌握笔算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突破笔算这一单一思维框架,组织学生讨论:“这道口算该怎样算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得出了多种算法:①64+20=84 84+5=89;②60+25=85 85+4=89;③64+30=94 94—5=89;④60+20=80 4+5=9 80+9=89;⑤70+25=95 95—6=89这样,学生不仅拓展了“两位数加减法”的多种解题思路,发展了学生求异思维,而且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体验到了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二、组织争论型讨论,发展学生发散思维

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有意识地设置争议情景,让学生参与争论,既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散思维,表现自我的一个机会。

例如,在解答:“李老师买来30盒“七巧板”,他先拿出几盒作为奖品,剩下的平均分给7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得到几盒?”做题时,我先组织小组合作研究,小组在汇报时,一组说:“如果拿出2盒,剩下28盒,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正好得到4盒。”一小组立马反驳说:“我们认为每小组应得到2盒,因为若先拿出16盒,剩下14盒,14÷7=2盒,所以每个小组得到2盒。”一小组又反驳说:“我们小组认为应得到3盒,因为先拿出9盒,剩下21盒,用21除以7得3盒。”一小组又说:“我们小组又讨论了一下,我们认为他们三个小组都有道理,我们小组还有一种答案:每个小组分1盒,因为用30—23=7盒 7÷7=1盒。”

师生给予这个小组能全面分析、思考问题,报以热烈的掌声。学生在小组争议中得到了成功,拓宽了思维,使学生深深感到在任何问题面前,都应思考它的多种可能性,只有“一石激起千层浪”,才有利用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组织实践型讨论,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善于发展人的想象思维,才会创造。”在教学新知过程中,通过实践型讨论,使学生通过动脑想象,动手操作、动口讨论,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在“认识物体”一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我借机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识了这些物体,想不想用它们拼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小组成员顿时兴趣高涨,不一会,利用手中的学具拼出了各种各样的“风景”。有的小组搭了一幢美丽的大楼,有的小组拼出了想象中的海底世界,有的小组摆出了未来的机器人世界……可见,学生在参与中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之趣,学之乐,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科技时代需要人具有巨大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笔算创造力想象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快乐的想象
口算 笔算 估算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