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
摘要:本文论述了笔者作为美术教师的教学历程,结合教学案例提出了美育与人才素质的关系,期望能引起同仁的共鸣。
关键词:美育;人才素质;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79
在广阔无垠的八百里关中大道上,有一座被誉为“山川之胜,甲于关中”的新型城市——华阴。在华阴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土地上,有一座美丽的省级重点高中——岳庙中学。我自豪,我是岳中人!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在岳中这片热土上,笔者已经奋斗了十九个春秋,十九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一本本似曾相识的教科书,一届届各不相同的美术特长生,笔者苦恼过、迷茫过,但却从未动摇过、退却过、放弃过。因为笔者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自己一定能用爱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色彩缤纷的天空。
1995年,笔者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第一节课前,笔者精心备课,设计了完美的板书,满怀激情地进入教室,向同学们提了一些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美术?”学生们的回答令笔者大失所望,有的说“不就是画画嘛”,有的说“我没有绘画细胞”,有的说“没事,副科,学不学没关系”,有的干脆保持沉默,笔者顿时心跳加速,脸发红。笔者气愤极了,甚至不想上课了,但想到了教师的责任、尊严,笔者便稍做镇定缓缓引导说:“同学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告诉我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最漂亮?”这下同学们的热情可高了,特别是女同学,一个个讨论热烈,渴求迫切。笔者因势利导,讲解了服饰艺术和美术的关系,学生们聚精会神,并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教学效果很好。这节课下来,笔者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也使笔者懂得,爱可以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就这样,多半个学期在笔者的用心传教中,悄悄地过去了。元旦时,那个班的学生竟然特意制作了一张贺年卡片送给笔者,上面写到:“李老师,谢谢你用宽容和爱心让我们懂得了生活的美好。”当时,笔者激动地热泪盈眶,并暗下决心,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要用爱心浇灌这些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因为是他们让笔者初次品尝了“爱”的魅力。
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文化课教师认为美术特长生就是学习不好、自由散漫的“差生”,对他们另眼相待。为此,笔者经常与文化课教师们探讨,及时了解美术特长生的心理变化,同文化课教师一起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让他们本着不扼杀孩子们的希望,多鼓励多赞美的原则,欣赏他们的嘻嘻闹闹、欢声笑语……一切的一切,如同农民望着自己田里的麦子一样,无论高低,都欣赏它们,赞美它们。在赏识教育中,笔者时刻不忘播撒爱的种子。
学生张乐刚上高一时,在火箭班,家长坚决不同意她学习美术。但笔者发现了张乐在美术上超出常人的天赋,也看到了张乐眼里流露的对美术的学习渴望,于是笔者耐心地给家长做工作。从尊重孩子的爱好,到三年后的考学优势,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等等方面比较分析,最后家长心悦诚服地支持孩子的美术学习。高二年级,张乐的装饰画《和平与战争》获联合国举办的“和平杯”二等奖。三年后,张乐以548分的成绩考入陕西科技大学。进入大学后,担任学生会主席,宣传部部长。毕业后被一个中英合资企业录取,并赴英国深造。家长激动地和我说:“李老师,张乐多亏学了美术。就因为这个特长,她才有这么好的前途。”笔者只是微微一笑。因为,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按照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笔者只是做了同事们都在默默去做的寻常小事。付出本无需回报,可家长的感激之情让笔者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学生杨凌在高一时,进入美术班,笔者发现这个孩子性格内向,情绪沉闷,经了解后才知道到,她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笔者把她叫到家里,给她做饭吃,问她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爱,孩子课余总爱到笔者家玩。在一次家访中,笔者从她父亲那里知道她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袜子、短裤每周都要带回家,让父亲给洗。一天专业课后,笔者把她带回家吃饭,边做饭边和她聊天,说一些小女孩的喜好。慢慢地转移话题,告诉她女孩子的小衣物应该自己洗,她点点头。高二的第二学期,有一段时间,代课教师给笔者反映杨凌上课老走神。笔者也发现她爱打扮了,总在莫名奇妙地照镜子。通过观察,发现她和班里一个叫陈刚的男孩子走得很近,笔者没有发火,也没有告诉家长。作为一名教师,笔者知道,孩子的这种心理萌动是正常的,是不能强行打压的。笔者先找到陈刚,告诉他杨凌的理想,鼓励他们一块努力学习,一起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然后又找杨凌,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和她交谈,分析周围的一些事例。经过两小时的交谈,杨凌向笔者保证她一定会努力学习,两个月后,笔者发现她生活、学习都恢复了正常。2009年她考入西安美术学院。
多年来,在用爱心关心美术特长生生活的同时,笔者一直对他们的学业严格要求,坚持文化课、专业课两手一起抓,每次考试前后给他们下达文化课“目标任务书”,并将笔者所要求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课程计划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尽量达到与家长在学生管理上做到“同抓共管”。
十九年如一日,笔者几乎每天都在家——办公室——教室这三点一线上运动;多少个白天,笔者在给同学们手把手地授课;多少个夜晚,笔者放弃了和家人相聚,而专心致志地备课;多少个节假日,笔者与朋友失约了,在为上级部门和学校布置的节目做着编排、指导和排练。但正是这无数次的默默奉献才哺育了一批又一批像张乐、杨凌、吴江红、唐鑫、高风这样的骄子。现在他们有的也已奉献在教育战线上。前不久,在校的张啸林、谢逸飞等一批学生荣获陕西省“春芽杯”原创画一等奖。
还要什么呢?
今天的笔者已经拥有春天,拥有阳光,拥有花朵……
而信念每天在小小的画板上沿着尖尖的铅笔缓缓延伸。
回顾十九年的教学历程,笔者深深感到:爱心、师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孩子们美好的前程,也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