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有生成的语文课

2014-04-29 00:44任红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9期
关键词:预设习惯课堂教学

任红艳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捕捉到学生思维的火花,注意即时启发引导,那一定会有精彩与灵动闪现,这些生成也会成为这节课的闪光点。所以,本文着重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阐述如何促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

关键词:课堂教学;预设;生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35

有生成的教学充满挑战,有生成的课堂充满思考,更能展现学生智慧的火花、活跃的思维;有生成的课堂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到思考的快乐、学习的乐趣。

在学到《窦娥冤》这部传统戏剧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阅读课文,为每一折,包括楔子写一个回目。这要求学生细读全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回目的上下句要基本对仗,所以概括时的表达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答案不是惟一,因此也不至于难倒学生。而且笔者自己首先给楔子起了一个头,让学生心中有章可循,没想到学生非常开心。当笔者写出“窦天章无力还高贷”,学生接下去对到“窦娥被迫典蔡婆”;第一折学生概括为“蔡婆索债险丧命,张氏父子搭救又图谋”,虽不够工整,但也简洁形象;第二折学生说可以是“张驴儿误毒丧父命,窦娥被冤判斩刑”;第三折“窦娥法场发三愿”,这一折上句已概括尽,正当下句不知如何对出时,一位学生白海宇说:“老师,可以是‘举头三尺有神灵吗?”窦娥的三桩誓愿已应验了两桩,这样说怎不合适,而且融入了感情。可以!

到此课文所选内容已概括完成,而且很好,但笔者转身考虑这一部戏曲还有第四折,学生又在课前已看过电影,课文下也有对这一部分的介绍,何不将第四折也做一个小概括?当笔者提出这一点,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很快很多版本脱口而出,“窦父做官重审案,窦娥冤案遂人愿”,有人说是“窦娥冤案因父申,故事结局大团圆!”这时突然有学生说“老师同音不同的四个字也可概括窦娥的故事”。笔者暗惊此生太棒,又按住兴奋,请他道出。这时别的学生思路也似乎一下子被打开,已经开始思考是哪四个字。那位学生说是“冤——怨——愿——圆”,当笔者将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时,学生已在阐述这四字的含义。笔者心中暗自叫好。

那堂课,本是很平凡的一节课,将这个班的语文学习推向了一个高潮。学生精彩的思维与表达,以及他们在其后的学习中所表现出的超于以往的认真积极的态度,也让笔者重新审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像那天的课堂一样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充满期待呢?

笔者又想起上杂文单元一篇不起眼的文章时的情景。《短文三篇》,是略读课文,而且是外国作家科学家的小随笔,充满哲理,让人有一种向上的力量。笔者反复阅读了课文,又仔细看了教参和教学建议,也觉得除了让学生自行体验领悟,几乎上不出什么新意。但就这样一课,课上也出现了许多“意外”。首先学生看不懂的不是教学建议里谈到的要求重点点拨的第一则,而是福尔格木的《信条》中所谈到的二十六条中的一些内容;再次与学生逐条细细品味,每一条竟是那么真诚朴实,从中可见作者心中平等、尊重地与人相处的原则,良好的习惯,优雅的情趣,以及对生死的态度。第十四条学生阅读理解为要“相信自己,相信奇迹”;第十五条是说应坦然面对死亡,第十六条是说要观察思考、领悟。如果学生不提出疑问,我们师生探讨得未必有多深;因为有了学生的质疑,对信条的理解更深刻。

因为《短文三则》第一、三则都有插图,第二则是帕斯卡尔语言片段的哲理思考,这又怎么学?干脆让学生也择其中自己感兴趣的话画一幅画吧。选三个学生上黑板画,效果非常好;下面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所选语段与画一体,形象简洁,选择语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一环节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到最佳,也让学生表现了自己。

精彩总在预设之外不期而至。有时你的精心设计反则上得平平,甚至很辛苦。因为要循着自己的预设而学生有时又无法进入预设,或干脆不接受,或者只是被动接受,这样的课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现阶段资料随处可见,你有的学生也几乎全有。所以如果总是照搬手头的资料,课堂教学只不过是按部就班,很难激起学生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应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更应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味到主动思考探索的乐趣,从而能够以积极顽强、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让课堂教学中有更多有意义的生成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

《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丹柯》一文,结局充满悲剧色彩——人们没有人注意到丹柯的死,甚至有人拿脚踏着他的心。有个学生说这结局不好,太悲惨了,应该写成人们给英雄丹柯立碑纪念他。这个想法比较有意思,马上让学生对比探讨。对比讨论中,学生发现悲剧结局更能写出人们对于英雄的忘却,写出了人性的自私,这样的结局更引人深思。

每一篇课文,在教之前笔者一定要反复多读几遍,直到对文章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再去查阅资料并作记录。只有熟悉课文内容,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只有教师自己对课文投入了情感与思想,有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才能给学生以独特的思路。

二、敢于打破教学预设

高三的课堂学生习题多,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心理疲劳,学习也没什么新鲜感。在做成语练习时,本来在说到“梨花带雨”的含义,可学生却联想到写女子的成语,一下子用“亭亭玉立、梨花带雨、风情万种、雍容华贵、风韵犹存、风烛残年”等成语形容完女子的一生,觉不够又联想“风华正茂、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年富力强、老当益壮、解甲归田”等成语来形容男子的一生。笔者说最后无论男女都得“入土为安”,学生却说那人到老年真太悲,不如给晚年一点温馨说“天伦之乐”,又说就算离世也可以有点诗意,不如说“驾鹤西去”。那堂课,因为有了生成,而更显灵动。

课堂上教师的思维也应是活跃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反应和疑问,可以及时对自己的预设作出调整,不妨给学生一些表达思考的机会,只要有精彩,暂时完不成教学任务又何妨!

三、鼓励并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语文学习要能静能动:阅读小说与散文时,要能静思默想,学到古诗文时又离不开大声专注地朗读;课堂写作小练习要求很快进入静的状态,而小组讨论时又要求思维活跃起来。课堂的发言更是要求学生思路清晰、表述流畅。所以,平时就要让学生习惯于专注,习惯于朗诵,习惯于概括分析,习惯于表达。其实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怎样安排,慢慢地,学生就会有相应的习惯。

所以,每一学期的新课堂,我们都要有所统筹,计划在哪些方面对学生作出引导,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训练。

总之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离不开师生教与学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预设习惯课堂教学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