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徽民歌“慢赶牛”的区域性风格

2014-04-29 12:47陈璐
艺术评鉴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大别山区域性风格

陈璐

摘要:“慢赶牛”是安徽大别山地区的一种山歌曲目,原为大别山地区农民驱赶牛群时即兴哼唱的曲调,也有称为“慢赶羊”、“赶羊儿”等。因方言、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安徽“慢赶牛”分为以淮南为中心的北路、以金寨县为中心的中路和以安庆为中心的南路三个流行区。本文对比三路“慢赶牛”的音乐特征和风格,从分析“慢赶牛”曲调不同的性格色彩中领略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和魅力。

关键词:慢赶牛 区域性 风格 大别山

一、歌詞韵辙的区域性风格

汉字共有十三个韵辙,如发花韵、梭波韵、乜斜韵、一七韵、灰堆韵、怀来韵、姑苏韵等。北路“慢赶牛”的歌词以淮南为中心的北路“慢赶牛”常用怀来韵押韵,如阜阳颍上县的“慢赶牛”《栀子花开六瓣子开》,其歌词如下:

栀子小花(唻小)六瓣子开(吔),三瓣子正(唻呀小)三瓣子歪(呀),

你要歪(唻小)就歪倒(唻),你要正(唻呀)就正起来,

你哵正正又歪歪,你叫(那)情郎(呀)俺不敢来(呀)。

这首歌词共六句,每句都以“唻”“小”“呀”等语气词作称字扩充乐句结构。从歌词本体的韵脚上看,除第三句转到摇条韵,其余句末都落在怀来韵上,这种结构符合中国传统曲体结构——起承转合。加入称字后,每句句末分别落在乜斜韵、发花韵、怀来韵、怀来韵、怀来韵和发花韵,称字的加入结合语音语调的表现强化了歌曲的表现力,加强了这首歌曲情感的表达。

淮南有一首“慢赶牛”是以江阳韵为主韵脚押韵,称字中的“来”“哎”体现了北方方言的特征。歌词如下:

我送郎送至(在)五里岗,我送我的小郎子一对对(就)炮(来)仗,

你(哎)走的(哎)(小)一里你放上一个子(哎),你走的(就)二里你放一双,

我看不着亲人(哟)(我的哥子),能听的炮仗响(来)。

这首歌词本体的韵脚共有四个江阳韵、一个一七韵、一个人辰韵,虽说这首“慢赶牛”是以江阳韵为主韵辙,但其中怀来韵以称字的方式衔接全曲,凸显北方方言的韵味。淮南比颍上更偏北方,歌词正文有四句押响亮的江阳韵,表现出了北方粗犷的性情,而怀来韵的使用又体现出北方粗中有细的性格。

中路慢赶牛以金寨县的“慢赶牛”为代表,如《唱歌的可是凡间人》,其歌词如下:

郎在(呀)高山(来)唱一声(啰),顺风(你就)刮倒(啊)紫(啊)禁(啰)城(唻),

万岁爷听见(了)下了位(呀),娘娘(啊)听见(了)动了心(唻),

唱歌(你小)可(啊)是(啊)凡间(啰)人(唻)。

这首歌词本体的句末落在江阳韵、中东韵、灰堆韵、人辰韵和人辰韵。这五句歌词的押韵方式是首尾押中句转,虽说首尾韵不同,但都有“n”音,相差并不是很大,称字大多是以“呀”“来”“啰”为代表的发花韵、怀来韵和梭波韵。这些韵辙的结合运用使这首“慢赶牛”兼有北方和中部民歌的特征。

南路“慢赶牛”则是以安庆为传播中心,具有南方细腻婉转的风格,运用一七韵和灰堆韵等细腻柔和的韵辙较多。安庆市的“慢赶牛”有很多被称为“喝羊儿”“慢赶羊”等,如“喝羊儿”《田宽路窄怎让开》。这是一首多段体歌词,每段歌词并没有统一的韵辙,其整体布局为:押同一韵→不押韵→首尾押韵→押同一韵的渐进式从稳定到不稳定的进行,从而表现出故事情节中男女主角内心曾掀起的波动。

二、音乐旋律的区域性风格

民歌的旋律大多是即兴创作而成的,当曲调流传到某一区域,逐渐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旋律结构。“慢赶牛”在其流传中途径不同的区域,也就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慢赶牛”。

(一)调式调性的区域性特征

安徽大别山区的“慢赶牛”多为徵调式和羽调式,但流传区域的曲调风格不同,三路“慢赶牛”也有其相应的调性色彩。

淮南的一首《慢赶牛》(谱例1)是北路“慢赶牛”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全曲以sol为尾音的E徵调式,其旋律的骨干音为sol、do、re、mi,其各句末尾音分别落于do、sol、sol、do、sol,这种五度的调性框架构建了调式的稳定性。这首《慢赶牛》并非运用了传统的五声民族调式,歌曲最后两句出现了偏音变宫,变宫的出现意味着调性从E徵五声调式转入E徵加变宫的六声民族调式。淮南的《慢赶牛》深受淮剧的影响,乐句中出现re-#do-re的半音辅助进行是西路淮剧典型的特征腔,而sol、do、re、mi的骨干音结构则是东路淮剧的骨干音。

金寨地区的“慢赶牛”曲调较为丰富,大多都是五声民族羽调式,但也有加入了偏音,如《打一把苦菜当晚饭》(谱例2)。全曲旋律骨干的调式调性是C羽五声民族调式,但其中三处增加了偏音变徵作为两个徵音之间的辅助音,这种增加变徵的旋律调式被称为加变徵的民族六声羽调式。

安庆是戏曲之乡,其“慢赶牛”的曲调更具南方的优雅、细腻和抒情。安庆有一首B羽民族五声调式的“慢赶牛”颇具代表性。前两大句都以do-la-sol在属音落尾,调性明亮、宽广,仿佛在向远处呼唤,最后一句用称字的方式将调式调性从徵调式转到羽调式。最后一句的骨干音为la-do-sol-la, 尾声仅用羽音收拢全曲,这首“慢赶牛”的风格大气中蕴藏着柔情,将粗犷的山歌与细腻的小调结合地恰到好处。南路的“慢赶牛”不仅有小调的优美流畅,同时也有山歌荡气回肠的大气之风。这与北路“慢赶牛”的干净利落在调性色彩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二)旋律因素的区域性特征

旋律,是民歌独具魅力的主题。各个地域语言环境的不同,相之对比而言,旋律的各个要素也大相径庭。

1.音程与音列的区域性

以淮南为中心的北路“慢赶牛”一字一音的曲调较多,如淮南的《慢赶牛》:首句的骨干音为mi、re、do,尾音用低音la为倚音稍稍拨动旋律;第二句则以re-do-la-sol的音阶落在徵音。第三句的骨干音为la、do、sol,色彩由明亮渐渐微弱,最后加入变宫在属音落尾。这首“慢赶牛”的二度进行较多,如re-do-re、sol-la-sol等。而颍上县的《栀子小花六瓣开》几乎都是mi-sol-mi、la-do-la的小三度进行。因而,北路“慢赶牛”的旋律采用近腔音列、窄腔音列和小腔音列较多,曲风较细腻柔和。

以金寨为中心的中路“慢赶牛”较北路“慢赶牛”而言,稍添置了装饰性的元素。la-do-mi的小腔音列是中路“慢赶牛”主要的音列构成,但其中也不缺乏如mi-la、do-sol等四、五度的大跳。在《打一把苦菜当晚饭》中出现了do-高音do的八度大跳,以及sol-↑fa-sol的近二度半音结构。因而,中路“慢赶牛”是以小腔音列为主,宽腔音列、中近腔音列等音列为辅,具有浓郁的山歌风格。

以安庆為中心的南路“慢赶牛”是“慢赶牛”曲调中装饰最复杂的旋律。安庆的《慢赶牛》与石台县的《山歌本是古人留》的旋律差别不大,都是以sol-do-re的四二度结构将旋律扬起,随后以do-la-sol将旋律缓缓平落,整首民歌的旋律骨干为sol-do-re-do-la-sol,旋律线条起伏有秩,具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南路的“慢赶牛”以宽腔音列和窄腔音列为主,大方婉约。安庆市另一首“喝羊儿”《田宽路窄怎让开》则是将以大腔音列do-mi-sol和小腔音列la-do-mi并用,没有多余的装饰性音列,具有简单、朴实的性格。

2.节奏节拍的区域性

“慢赶牛”的节拍几乎都是2/4或4/4的方整性结构,各区域的“慢赶牛”在节奏节拍上又略有不同。

北路“慢赶牛”几乎都是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等规整性节奏型较多,少有切分节奏型、反附点、复附点等节奏型的插入,结构规整,节奏型较单一。但也有一些节奏较为特色的“慢赶牛”,如颍上县《栀子小花六瓣子开》(谱例4)。这首“慢赶牛”是3/4拍与2/4拍交替进行,节奏较为自由,起句前十六、大切分接后十六、大反附点的结构打破了规整统一的方整性结构。2/4拍的称字滑音落尾,随后2/4拍与3/4拍的交替进行,虽从节拍上打破了民歌节拍的统一性,但长音落尾的腔句在听觉上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绵延之感。

中路的“慢赶牛”较于北路“慢赶牛”而言,节奏虽规整但富裕装饰性,如金寨县的《唱歌的可是凡人》。这首“慢赶牛”歌词的本体部分几乎是一字对一音,除了各腔句的尾字运用了连音线节奏型的拖腔,增添了歌词的韵味。称字的节奏较为自由,如三连音、附点音符等节奏型的运用为这首“慢赶牛”加入了旋律的多样性。

南路“慢赶牛”最大的特点在于节奏宽广、气息悠长,但又不缺乏小调的流畅。石台县《山歌本是古人留》是4/4拍,起句旋律从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到二分音符的渐进性发展将旋律线条逐渐拉长,最后用全音符停留在主音。整首民歌

频繁地运用倚音、滑音、附点音符、三连音等节奏型装饰,节奏类型丰富不单一,颇具小调风格。

三、音乐结构的区域性风格

民歌的音乐结构与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在北路“慢赶牛”中,淮南的《慢赶牛》和颍上县的《栀子小花六瓣子开》这两首“慢赶牛”都是六句体的腔段。《慢赶牛》各个腔句的小节数分别是4、5、7、4、4、4,而相对应的歌词本体的字数分别为8、12、11、9、6、6,从这两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这首慢赶牛的腔句先扩大后缩减;从旋律上看,第三个腔句以小腔音列la-do-mi起音,这与其他腔句的mi-do大腔音列成对比,最后一句的so-la-sol正是将其它腔句的尾音so-la扩大化,因而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常用的启承传合的结构。这首《慢赶牛》应属于重复引申式的六句体的腔段结构。

《栀子小花六瓣开》虽与《慢赶牛》同属六句体的腔段,但从腔句的旋律材料上看,应属于自由引申式的六句体,其各个腔句的小节数分别为2、3、2、2、2、3。这首“慢赶牛”的结构较短,但其结构与淮南的《慢赶牛》颇为相似,其通过节拍的交替统一腔句的整体结构。

金寨地区的“慢赶牛”是中路“慢赶牛”最具代表的曲种,音乐结构也多种多样。金寨的《慢赶牛》是五句体结构,其各腔句的小节数分别为4、7、4、7、7。从旋律材料上看,起句起于re-do-la落于do-la,第二句则从la-do起又回落与do-la,第三句重复la音起,落于re-do-la,第四句从la-do起落于re-do-la,第五句则从la-do起,以re-do-la首尾。这首“慢赶牛”前三个腔句运用的是延展式的发展方式,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起音,这种延展方式被称为“鱼咬尾”,最后一句则是通过变化重复第四句而来。总之,金寨的《慢赶牛》是属于延展式的五句体的腔段结构

而金寨的另一首“慢赶牛”《眼望乖姐靠门庭》则一共有八个腔句,其各个腔句的小节数分别为4、7、6、4、4、2、4、7。这首“慢赶牛”结构上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中部“抢句子”的部分,从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到四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营造出一种紧张、活跃的气氛,同时歌词以“赛什么”为词组的语言叠加,这种结构被称为“加垛式”。

南路“慢赶牛”的歌词字数并不多,多以旋律曲调或称字拉长腔句的结构。安庆的《慢赶牛》是六句体的腔句结构,歌词是两段的多段体结构,其各个腔句的本体都为四个腔节,末句加入一小节的尾音。这首《慢赶牛》结构规整统一,最后两句则是第三、四腔句的完全重复,各腔句的发展中也运用了接龙式的发展手法。安庆的另一首“慢赶牛”《山歌本是古人留》也是六句体,歌词的字数以七字居多,但大量称字、装饰音的运用使旋律宽广悠长,赋予流动性。从整体而言,南路“慢赶牛”的歌词是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称字和装饰音的运用则对于音乐结构的扩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慢赶牛”音域不宽,但音区较高,一般以五声羽调式和五声徵调式为主,中路金寨地区的“慢赶牛”常用加偏音的六声民族调式。北路“慢赶牛”使用近腔音列、窄腔音列和小腔音列较多,中路地区偏中近腔和宽腔音列,而南路地区则将山歌与小调风格相结合,使旋律柔美又大气。虽然各个地域的音乐风格略有差异,但仍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风格也将随着民间音乐的传播开枝散叶,呈现出越来越多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艺术。

参考文献:

[1]崔林.安徽民歌200首[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2]乔建中.经典民歌鉴赏指南(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域性风格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又见大别山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再见了,大别山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