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别称仨秘密》教后感

2014-04-29 12:14李宗姬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魔鬼城喀纳斯探秘

李宗姬

一段时间以来,我不断地发现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不知如何开课的问题,原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开辟作文教学更宽广的天地,这便成了我最近不断反思的问题。

于是我开始了新一轮的充电学习,翻遍了最新的作文教学论著,观看了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作文教学大赛实录课。于是,执教了《一个别称仨秘密》一课。这是一节《快乐心作文》课题研讨课,这节研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一个别称仨探秘”的写作方法,使每位学生能按“表面看——实地探——结果是”的过程讲“别称”背后的探秘故事,并把这些故事整合成一篇作文,使每位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三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同步写景作文。

三年级学生作文,真是令人头疼。学生写起文章来总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基于此,我想到了已故语文教育家黎锦熙先生提出的作文教学观点——“日札优于作文”,日札就是修养日记和读书札记。我便尝试着培养学生从写日记入手,遵从《作文有原理》所倡导的以方法为中心,以激发、激活、激励为主线,以“一课一法、一法一得”为目标。在教学《一个别称仨秘密》时我把小目标确定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

在开课伊始,我设计了这样的谈话:同学们,今天上课,我们先来玩一个“自由选择”游戏,好不好?以往上课时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由都是老师决定的。今天我们倒过来,老师把备课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会由同学们来决定。老师准备给同学们播放两部风景宣传片。(板书《魔鬼城》、《喀纳斯》)同学们说先播放哪一部?老师说话算数。孩子们的反应那是可想而知的。先播放《魔鬼城》。我们知道,世界上是没有鬼的。所以,乌尔禾村的鬼影、鬼声、鬼骨,其实都是一些表面看到的现象。它一定会有内在成因的。這鬼影、鬼声、鬼骨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孩子们的种种猜测都带上了神秘色彩。于是,继续播放《魔鬼城》揭示成因。并发给学士一个表格“表面看——实际探——结果是”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和魔鬼城单调的荒漠截然相反,喀纳斯则是山川秀丽,草肥水美。真是天地人和的人间仙境!除此之外,喀纳斯还有三绝:四季山、变色湖、逆水木。一般说来,一座山上只会同时有一两种季节,只能看到一两种颜色。可是,在喀纳斯的夏末,在同一座山上,你能看到白皑皑的冬天、青嫩嫩的春天、墨绿绿的夏天、金黄黄的秋天。这就是奇特的四季山。

接着播放了ppt《喀纳斯》。喀纳斯真是又美又神奇啊!老师画了一张表,现在请大家用3~5句话把“喀纳斯三绝”的美丽和神奇写下来。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出最棒的5句组合(这5句未必出自一人之手)填入表中。

仍然是前面的表格。同学们却写出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如果外出旅游,这两处风景名胜二选一,只能去一个地方,你们会选择到哪儿去?刚才选择播放片子的顺序时,那么多同学都首选《魔鬼城》,怎么一会儿功夫就变卦了呢?

原来,原因就出在景观的别称上。魔鬼城的别称诱惑人了,而喀纳斯这个名字则很普通,不能体现出喀纳斯的美丽和神奇。看来对于写景作文,给景物取个吸引人的别称很重要哦!如果我们把表中的句子连在一起,再加个开头,一篇非常棒的写景作文就完成了。看来,用“一个别称仨探秘(表面看、实际探、结果是)”这样的思路写景,还真是很有效果。先给景点起个别称,然后跟几句“表面看”,几句“实际探”,几句“结果是”,最后加一点自己的感慨。这样,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就完成了。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快乐级、挑战级、自由级三个课后习作任务。

虽然在作文教学中,自己绞尽脑汁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课堂上也算是精彩不断,但课后学生的作文还是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内容贫乏,缺少生活色彩。在习作课后我发现,全班同学都写的是快乐级任务,独特的感受和想法不多,缺少生活色彩,语言表达欠佳。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同时,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并以此为荣,让学生能站在教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魔鬼城喀纳斯探秘
神秘的魔鬼城——青海雅丹
游喀纳斯
漫步喀纳斯
冬日海上魔鬼城
蕨类植物大探秘
探秘解忧岛
雨后魔鬼城
探秘牂牁江
雨后“魔鬼城”
探秘“图不灵”